APP下载

本科教育供给侧改革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7-07-15宋作忠

价值工程 2017年22期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供给侧改革矛盾

宋作忠

摘要: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本科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其深层次的结构性矛盾也日益突出。而导致矛盾的根本原因,就是供给侧和需求侧之间的不平衡,使得本科阶段培养的学生不能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对此,本文从供给侧改革的理论依据入手,以应用型本科为例,就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供给侧现状进行分析,认为扩招、产教脱节等是比较突出的问题。因此,针对上述的问题,提出适当控制招生规模,加快招生改革,加强对专业设置等实践对策,从而从根本上解决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升本科阶段教育的质量。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higher education in our country,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higher education, and its deep structural contradiction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rominent. The root cause of the contradiction is the imbalance between the supply side and the demand side, which makes the undergraduates unable to meet the needs of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regard, this paper starts from the theoretical basis of the supply side reform, takes the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as an example, and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the supply side of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thinks that the enrollment and the disconnect between production and education are the more prominent issues. Therefore, in view of the above problems, the author puts forward the practical countermeasures: appropriately controlling the enrollment scale, speeding up the enrollment reform, strengthening the specialty setting, so as to fundamentally solve the existing problems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China 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关键词: 应用型本科;供给侧改革;矛盾;实践;招生规模

Key words: application-oriented undergraduate;supply side reform;contradiction;practice;enrollment scale

中图分类号:G649.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22-0252-03

0 引言

自1999年高等教育制度改革以来,我国本科阶段教育高速发展,规模急剧扩大。根据一份统计数据显示,截止到2015年的年底,我国高等院校,包括普通高校和成人高校,其数量已经达到2850所,入学率则达到了40%。而这个规模数字,也成为了世界第一。但是,我国本科教育,特别是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快速发展,也积累了大量的矛盾和问题。从供给侧角度分析,部分高校过度追求招生规模,办学功利化;学科同质化问题严重,高校行政化管理严重。同时与社会需求脱节,不能满足现有人才需求,导致大学生出现“结构性失业”。而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加快供给侧改革,从而调整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本科教育,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

1 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本科教育改革的理论依据

从供给和需求角度来讲,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讲,其通常被认为是社会服务、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的供给方,与经济增长有很大的关系。其中,人才资本被看成是动机,也是保持经济能够增长的重要内生变量。同时,人力资本也是推进技术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的根源,但是其由于个体之间的差异,使得不同个体的吸收能力与人力资本的溢出效应有着很大的相关性。而根据该分析可以看出,人力资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经济的发展,而作为我国高等教育重要组成的本科教育,其人才培养的质量,也将直接影响我国的人力资本水平。

当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模式的转变,传统的以投资和出口为主要增长模式的方式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社会的发展。同时能耗过高、生产过程等结构性问题非常突出。由此,为缓解我国目前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之间存在的矛盾,亟需加快我国本科教育改革,提升在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从而加快对技术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驱动我国朝着创新型要素增长的方向。

因此,人力资本成为提升创新型和技术型人才的重要驱动力,并被广泛的进行研究。如Schultz(1961)则以美国在1929~1957年的教育投入和产出为例,通过测量投入-产出效益,发现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并且其突出的表现是在教育和培訓方面。而通过Schultz的研究,得出教育水平决定了经济增长的高低。而Dennison(1962)也对该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采用综合指数评价的方法,对教育程度对本国国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进行了分析,认为从1922年到1957年之间,其在经济方面的贡献率则达到了20%的比例。

Uzawa(1965)则通过建立教育部门和生产部门之间的增长模型,得到教育部门的要素收益,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抵消物质部门要素收益的递减,从而使得经济保持增长。而我国学者赵树宽则通过实证得出,教育经费和人力资本的投入分别增加1%,那么GDP将分别增加0.25%和1.175%。

由此,通过上述的研究可以看出,给本科教育供给侧的改革奠定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也是新形势下提升我国高等教育质量的必然选择。

2 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供给侧现状

目前,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存在非常突出的问题,特别是在供给侧结构性方面。对我国本科教育来讲,其发展还处在初级阶段。而之所以说其是初级阶段,是因为自1999年改制以来,很多高校开始大规模的招生,从而使得我国本科阶段的招生人数剧增。而随着本科阶段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给本科阶段教育带来很大的影响,极大地降低了本科阶段的教学质量。因此,为适应社会的需求,开始提出加快对高校的转型,开始走应用型的学校。而应用型本科院校中,大部分都是从原来的高校轉变过来的,这些学校在应用型教育教学方面还处在探索的阶段。

而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现状,采用问卷调查、访谈、归纳等方法对问题进行了调查,从而发现应用型本科在教育教学方面还存在以下的问题:第一,纪律涣散,学风不正。部分学生在学校严重缺乏纪律意识,作弊现象非常严重;第二,部分高校培养的学生得不到用人单位的认可,甚至在实习中将学生赶回,让学生和老师都倍感尴尬;第三,专业趋同问题严重,导致部分专业人才培养严重过剩,甚至出现了“知识无用论”的思想。而造成上述问题的最为重要的原因,还是与目前应用型本科教育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有很大的关系。教学产教脱节,毕业生学非所用、用非所学,培养了大量社会“不需要”的人才。

因此,结合上述的问题,如何加快对供给端——本科教育阶段人才的培养,成为目前思考的重点。

3 本科教育供给侧改革实践途径

面对社会对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求,对本科教育来讲,特别是当前的应用型本科院校,应如何结合“供给侧改革”这个机遇,从而探索一条符合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从而凸显自身的办学特点,成为其能够利于不败之地的重要任务。而对于党中央提出的关于“供给侧”的改革,其关键还是在于要“转型”和“创新”。而大学作为供给端,其中的转型就是要从传统的“学术型”转变为社会需要的“应用型”,而从教学上则从以理论培养为主往实践与理论并重的方式。而所谓的创新,则是在加强内部改革的基础上,实现人才创新能力的提升。

因此,作为本科教育来讲,要真正的实现“转型”,达到“创新”的终极目标,还需要从供给端和需求端两方面入手,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对本科教育进行改革。

3.1 科学控制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办学规模

要提升应用型本科教育的整体质量,首先要控制高校的办学规模和人数,这是基础,也是前提。在西方国家来讲,在高校发展规模方面,通常与高校实际的培养能力相匹配,并且是根据社会的需求而逐步展开的。但是,对于我国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办学规模却成为影响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的因素。而提出办学规模是一个重要因素,其主要的原因是学生的增加,但是师资力量却得不到有效的增加。由此通过这种粗放式的教学方式,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目前高校教学质量的严重下降。因此,对应用型本科学校来讲,必须要充分把握好办学规模、效益和质量三者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让应用型本科阶段的学生具备更多的能力,并通过控制产出的阀门,使得这些毕业生能够被社会接纳。

3.2 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加强对专业的设置

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各个国家开始结合自身的国情,调整发展思路。如德国为提升制造工业的水平,提出“工业4.0”的发展思路;美国也提出了“工业互联网”,以适应网络化和信息化的发展;我国也相应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和“物联网”等战略方针。而面对这些新的发展思路,作为我国人才培养摇篮的本科院校来讲,如何担负其我国产业转型升级新常态下人才培养的重担,成为其必须要思考的重点。而从“供给侧”改革的实质来讲,其本质就是希望通过需求的改变,从而对供给侧的结构进行调整和优化。因此,要做到这点,就必须从专业设置方面进行调整。一方面,结合人才培养的滞后性,对部分专业课程进行适当的删减,并注重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以此适应未来的专业需求;另一方面是加强对落后专业的调整,并积极开办符合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需求的专业,从而减少人才培养中因滞后性带来的部分专业人才缺乏问题。

另外,在加强对专业灵活性社会的前提下,还应让学生可自主选择喜爱的专业。对我国目前本科阶段的专业报考来讲,很多学生对专业不是十分了解,而仅仅凭借自己的个人感觉对专业进行选择。而这种选择方式,也使得很多学生在进入校园以后,对自己选择的专业不感兴趣,最后很多学生能够在本领域发展的机会越来越少。由此看出,当学生在进入高校后,作为供给侧的本科院校来讲,应该给予学生重新选择一次专业,从而避免不能人尽其才的高等教育资源的浪费。

同时,我们建议国家教育部组织相关部门拍摄一部《高等教育专业介绍》电视片,对各专业基本情况进行详细介绍,并通过网络进行发布,让学生和家长进行了解,这样可以减少学生报考时专业选择的盲目性。

3.3 适应需求侧端需求,进一步深化能力本位培养

笔者认为,除加强对供给侧的改革同时,还需要结合需求侧的需求进行改革。因此,要做到上述的几点,需要从以下几点入手:

首先,对现行的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改革。

对应用型本科院校来讲,其教学的内容,一方面要不仅要增加学生的知识,从而让学生能提升自己的知识储备;另一方面,也要加强对现有知识的更新,从而保证学生所学习的知识能够满足社会现行的知识结构体系,而不至于落后。因此,在教学中,本科院校要大力推行基于能力本位的教育,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教育的知识和能力体系,这样才能真正成为应用型的大学;另外,在对课程体系和内容进行设计中,还应加强其中的柔性化设计,体现出高度的人文性和相互渗透性。从而加强对学生综合技能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应用型本科教育在发展过程中能够应对经济社会的瞬息万变。

其次,加强个性化的课程教学。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使得社会和个人开始越来越注重加强对学生的个性化的培养。而所谓的个性化培养,是相对传统的大众化的培养模式而言。即在教育中,要结合社会的需求,打破传统的课程安排,从而让学生明白在未来的就业岗位中,其需要哪方面的知识储备,然后在就业这个目标的指引下,搜集和学习相应的知识和技能,然后再回归到学校进行教育。因而通过这种方式,一方面可以避免在学校中过度地进行设计。学校和教师往往会提出一些过于理想化的要求,这样既增加学生负担,也熄灭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其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对当前本科教育阶段来讲,很多学生最大的问题不是学习能力的问题,而是在大学生中不知道学习哪方面的知识,对未来也非常迷茫,从而将大量的是假耗费在了消遣方面。若采用就业趋向明确的培养方式,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被深层次地调动起来。

同时,在对人才的培养中,用人单位和企业也要参与对教师教学的考核和品能更加。如安排一些企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参与教学,并按照企业或者行业的标准对教学的内容进行评价,这样可以真正的让企业融入到教育中,而不是感觉到是“乙方”。这样还可以促使在校教师和学生都对教学过程负有更多的责任。

另外,在应用型本科院校,还可以提供每人一张课表的选择性学习服务,允许学有余力的学生有序地选课、走班、跳级、转专业、选修高一学段的课程,支持有需求的学生和社会成员灵活选择多样化的学习内容和方式,真正把应用本科打造成开放式高等教育。

4 结语

总之,对于我国应用型本科教育来讲,在“供给侧改革”背景下,就是要不断调整高校“供给端”,从办学规模、专业设置和实践能力培养等方面入手,才能更好地做好对目前实践性和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好地肩负起我国产业转型的需要。

参考文献:

[1]王骏飞.黑龙江省高校中外合作办学发展研究[J].价值工程,2017.

[2]金保华,刘晓洁.高等教育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理论逻辑与实践路径[J].教育与经济,2016,06:17-23.

[3]袁广林.供给侧视野下高等教育结构性改革[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06:15-22.

[4]黃林秀,邹冬寒.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基于双学位本科《西方经济学》调查[J].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04:92-99.

[5]汤涛.略论供给侧改革视野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协同创新[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7,02:81-84.

[6]蒋剑平.“供给侧改革”对地方性本科高校设计学类专业学生的培养启示[J]. 大众文艺,2016,13:216-218.

[7]魏农建.基于工商管理教育实践的教育供给侧改革的内在逻辑[J].上海管理科学,2017,01:121-125.

猜你喜欢

应用型本科供给侧改革矛盾
几类树的无矛盾点连通数
再婚后出现矛盾,我该怎么办?
矛盾的我
对矛盾说不
应用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课程建设改革
地方新建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探索与实践
中国高等教育供给侧改革研究:起源、核心、内涵、路径
人才领域也需“供给侧改革”
韩媒:抓住中国“供给侧改革”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