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杉圃地育苗技术及管理
2017-07-15杨振宇
杨振宇
摘 要:蓝杉是一种原产于美国的常绿乔木,在欧洲、亚洲等地区也有分布。蓝杉的耐阴性较强,在形成森林方面常与一些其他种类的杉树和松树等一些阔叶植物组成针叶或针阔混交林。蓝杉在云杉类的植物类别中由于外形上颜色艳丽、外形美观,因此在观赏性方面常受到人们的青睐,因此在观赏性植物这一用途上具有广泛的应用。蓝杉在用作观赏性植物时因为具有特殊的蓝绿色树种也会受到使用者的重视,在我国的繁育和应用中可以利用圃地育苗技术进行大量培育以供应在当下的使用需求。
关键词:蓝杉;圃地;育苗技术
中图分类号:S72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5-2945(2017)20-0145-02
1 播种育苗技术
1.1 圃地选择和整地
对于蓝杉的圃地选择来讲,土壤透气、土层深厚、含水量湿度的砂壤土是较为理想的选择,此外,在圃地的建设规划上,还要兼顾灌溉、排水、地势和人员或车辆出入的便利性。进行正式的播种之前,还需要对土壤进行增肥工作,具体是将一些腐熟土的杂肥通过施肥的方式施加在原有的土层之中,之后还要加入以硫酸亚铁为主的杀毒防腐剂以及对病虫害进行防治的药剂。完成肥料和药剂的布施后,在土壤中要进行一系列的翻土、松土,这样做的目的不仅仅是要将肥料和药剂更加深入土壤,对土壤中潜在的病虫害进行有效杀灭,同时还能通过对土壤的翻动方式防止表面的土层板结成块,最终营造一个适宜蓝杉生长发育的土壤环境。
松土通常是深翻的方式来进行,深翻、高温都会对土壤通透性和土壤中的活性物质进行加强。若松土的时间选择在深秋或者接近冬季的时间来进行,那么通过冬季来临时的低温,也可以有效地对其中的病虫害的病菌或者卵蛹进行有效灭杀,从而减小出现问题的概率,对土壤能够进行深层的改良。此外圃地的苗床分类与圃地中床面高度和步道之间的对比有关,分为高、低、平三种,通过对环境以及实际条件的分析,对苗床的高度进行合理选取。
1.2 种子处理
蓝杉的种子对于进行培育环境的要求并不严苛,而且不会受到种子休眠期的干扰,播种工作随时都能够进行展开,因此在进行种子处理时可以避免时间方面的限制。春季播种是蓝杉播种的一个常用时段,我国一般可在春节前后对种子按照雪与种子按三比一的方式进行雪藏处理,并保存在一定温度的房间之中,在种子之间产生自然层化。并在第一季度的中后期,雪开始融化后,对种子进行处理。首先要将种子上的积雪完全清楚,通过浸泡等方式去除原有的雪。播种前还需要对种子利用高锰酸钾溶液(5%浓度)进行消毒,消毒的时长控制在两个小时左右,之后将种子清洗干净后便可进行催芽。催芽是一种对种子发芽过程进行人工干预的手段,对蓝杉的催芽工作要在持续温暖的环境中进行,在催芽的过程里对于蓝杉种子还必须做防腐的处理,一般是指对种子周期性的进行过滤。催芽进行一周后,通常蓝杉的种子便会发芽,待发芽裂口发育到种子的三分之一时,便能够对这些种子进行播种。
1.3 播种方法
播种时间一般是在每年的二季度初期或中期进行,播种前,要在畦中注满水,当水自然渗透和消散时,就可以进行撒种工作了。蓝杉的种子较小,在播撒方面难以均匀就进行,因此可以通过将其他营养或者保护物质与种子相互混合,然后直接播撒在苗床上,覆土以沙土为准,进行播种完后还需要真要苗床,将一些蓬松的物质如锯末等覆盖在苗床之上。之后在其上建立拱棚,对温度进行保持,如果其实温度过高,还要加盖遮阴网,并对空气流通程度进行保证。播种时还需要注意在种子密度方面不要太过密集,防止出现苗床上空气不流通等现象。
1.4 育苗管理
播种后的一段时间内,在出苗前也应当对其进行水分的保持,这样才能够在种子层的范围内保持湿润。浇水工作的原则是勤浇少浇,保证苗床与地层的温度,保证种子进行发育的环境不会受到过大的变化。出苗是在播种完成后的六到七天左右,到第十天基本的出苗便可完成。幼苗在出土七成以上时,就可以适当的开始对幼苗进行光照工作,并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出幼苗接受光照的时间段,当幼苗完全适应环境时就可以适当地减少人工干预,使幼苗开始自主生长,在这个阶段初期,要避免高温、暴晒给幼苗带来的影响,一些温度过高的情况下,就需要给幼苗进行适度的补充水分,而当幼苗之中出现针叶时,就说明幼苗已经开始接近成熟,此时在一些人工照顾中的工作就可以适当地减少,对浇水的调节也可以增加水量减少次数,但是浇水工作也要更严格地控制。
除此之外,还要开始对圃地的追肥,根据蓝杉生长在根系当中的发育情况,确定追肥阶段的开始时间。追肥工作中同浇水工作一样肥料要遵循勤施少施的原则,并根据蓝杉的发育情况和土壤情况确定追肥的间隔。而追肥的原料是以按根为主的肥料布施,追肥的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的情况对施肥的数量进行严格控制,在蓝杉幼苗发育过程中逐渐增加,在这当中,以硫酸铵作为铵肥的主要施肥成分是最为常见的。施肥时,需要将硫酸铵进行稀释配置成硫酸铵溶液,通过喷洒的方式进行施肥,喷洒过程中应当注意喷洒肥料的均匀程度,并且在喷洒时需要注意保护幼苗,喷洒结束后还需要用清水对幼苗进行及时清洗,防止由于肥料对幼苗造成的灼烧等意外发生。用水进行清洗还能够保证在施肥后的浇水工作中,使养分能够渗透得更加彻底,加强对于施肥工作的效果体现。按照这样的发展时间线,八月份就可以将追肥的内容由铵肥转换成氮肥,并通過跟外施肥的方式进行追肥,通过对硫酸二氢钾的使用对蓝杉进行氮肥的追加。
最后,是对于蓝杉幼苗发育过程中病害的防治。蓝杉幼苗发育过程中猝倒病是一个常见且威胁巨大的病害,通常会造成圃地中蓝杉的重大损失,因此,对于此类病虫害的防治也是蓝杉在圃地育苗管理方面的一个重点。对于蓝杉幼苗培育中的病虫害隐患要进行积极地开展防治工作,在幼苗生长达到一个阶段后,就可以通过高锰酸钾溶液等一定的药剂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并持续进行喷洒,保持对病虫害的有效预防。喷洒的间隔也需要根据幼苗的发育以及蓝杉和土壤等方面的特性来确定。除了药剂防护外,人工的防护措施也很有必要,人为的防护主要针对外界鸟兽以及自然因素对其造成的影响,及时的除草以及设置防护都能够给蓝杉幼苗提供尽可能完善的保护,减少外界不利因素给蓝杉幼苗造成的不利影响,保证幼苗的良好生长。另外,由于我国冬季的寒冷气候,在冬季入冬之前,需要在灌溉和防寒设施上采取一系列手段如提前进行充足灌溉和采用防寒土等,利用提前进行充足灌溉保证在冬季无法正常灌溉时蓝杉水分的保持,并通过对土壤的改善以及其他防寒设施的加入,提高蓝杉苗对寒冷环境的耐受能力,直至冬季过后,便可将抗寒设施进行去除,保证蓝杉苗在圃地中的生存状态。
1.5 露地移植
对于2年生的蓝杉,能够生长出30~40厘米的苗木,根系已经十分发达,并且也有侧枝产生,因而可以进行露地移植。通常来说,应当选在早春时节进行移植,此时能够达到最好的顶浆栽植效果。蓝杉株行之间,应当间隔30厘米的距离,通常能够达到95%~98%的成活率。完成移植之后,就可正常进行苗木的管理。不过,由于长春地区冬季较为寒冷,因此对于4年生的蓝杉,在其越冬的過程中,应当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防寒保护。
2 无性繁殖
蓝杉在我国主要是作为观赏性植物来进行培育,那么主要的应用自然也是以移植为主在景观中表达或者嫁接、扦插等方式在园林等方面的景观营造上作为材料来使用,那么在已经可以投入使用的蓝杉当中进行繁殖移植就成为了一个重点需要解决的问题。
2.1 嫁接繁殖
由于蓝杉的生长速度较慢,因此,为了使其能够快速发挥出观赏作用,通常选择嫁接繁殖的方式。在嫁接过程中,通常选择白扦、红皮云杉、云杉等植物作为砧木,高度通常在1~3米左右,并且需要满足无病虫害、树形优美、枝条匀称、生长健壮的植株。在夏季进行嫁接繁殖,采取的主要方式是靠接。完成嫁接之后,可以正常进行光照、水分、温度的管理,同时实时观察其成活情况。
2.2 扦插繁殖
在蓝杉的繁殖技术当中,扦插繁殖是最为主要的繁殖方法之一。对于实生苗,采用播种的方法进行培育,可能会出现一些变异的情况,从而导致针叶失去了其显著性的蓝色。而通过扦插繁殖的方法,可以对插穗选择蓝色十分明显的枝条,这样,扦插培育的植株苗木就能够保持良好的蓝色。同时,这种繁殖方法还能够将育苗的时间缩短2年,从而使蓝杉能够更快地发挥其观赏作用。
3 结束语
作为一种从欧美引进的彩色观赏性植物树种,蓝杉以其优美的树形、鲜艳的颜色,深受人们的喜爱。由于是一种引进的植物,因此应当根据其实际的生长情况和生长条件要求,对其圃地育苗技术及其管理进行细致的研究。保证在不同的地区中能够适应特殊的季节气候,在不断的使用中总结经验,提高在此类植物中进行培育管理的水平,为我国的苗木培养和园林工程提供基础的支持。在一些气候较为特殊的地区,通过满足植物生长需求等方面的条件和局面营造,对苗木的生长使用进行保证。
参考文献:
[1]周庆营,张汝利.美国蓝杉播种育苗技术[J].河北林业科技,2007(5).
[2]赵亮.美国蓝杉育苗管理技术[J].防护林科技,2014(s1).
[3]张树宝.科罗拉多蓝杉育苗繁殖技术[J].特种经济动植物,2006,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