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纠结的称呼

2017-07-15吕传彬

上海企业 2017年6期
关键词:辈分姑奶奶刘姥姥

吕传彬

人与人见面打招呼,要说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有时候也很纠结。比方说,一对老夫少妻,年龄相差二十岁。老夫见自己的丈人,按中国人的习俗,就得叫一声“爸”,可自己的年龄和丈人差不多少,怎么叫得出口呢?

其实也就是在中国,当然还有一些亚洲国家,有这么个习俗,得管丈人丈母或公公婆婆叫“爸、妈”。人家洋人没那么多规矩,女婿对丈人都是直呼其名的,只有在对外人说到自己的丈人时,才会用“姻亲父亲”的称谓,听上去像是法律文书里的语言。

洋人对父母一辈亲戚的称呼也很简单,男的就是uncle,女的是aunt。中国人就复杂多了。首先有父系和母系亲族之分。父亲的兄弟姊妹该叫叔叔、伯伯、姑姑,他们的配偶是婶婶、伯母、姑父;母亲那边的就得称舅舅、姨妈,他们的配偶是舅妈、姨夫。其次得看排行。比父亲年龄大的,叫伯伯;小的,叫叔叔。相应的,伯母和婶婶也不能叫错了。

对于平辈亲戚的称呼,同样有父系和母系之分,父系以“堂”字打头:堂兄、堂弟、堂姊、堂妹;母亲那边的,“表”字领衔:表姊、表妹、表哥、表弟。而在洋文里,一个字cousin就将所有这些称呼都轻松打发了。

对小一辈的亲戚的称呼,规则又不同。男性的下一代亲戚,比如兄弟的后代,都称“侄”,男孩叫侄子,女孩是侄女;女性的下一代亲戚,男孩叫外甥,女孩称外甥女。而在洋人那里,侄子和外甥都是nephew,侄女和外甥女都是niece。习惯了简单称呼的洋人,学习中文肯定不容易,仅上述这些称呼之间的各种区别,就够他们挠头的。

记得有一年,在春节联欢晚会上,汉语说得挺溜的加拿大人“大山”,在台上表演抱拳给诸亲友拜年,“爷爷、奶奶、伯伯、婶婶、姑姑、嫂嫂……”一口气说了一大串名词,也没有将各路亲戚说全了,还累得够呛。人家“大山”是中国女婿,号称“不是外人”的外国人,要是换了还是“外人”的外国人,这一大堆称呼还不把他们整晕了头——这都谁跟谁呀?

还有更加复杂的。中国地方大,方言众多,习俗不一,所以称呼还有地域区别。南方小孩口中的“外婆”,到了北方就成了“姥姥”。我认识一对小夫妻,男的是北方人,女的是南方人,两人曾为他们的孩子应该叫外祖母“外婆”还是“姥姥”而拌嘴。

对祖父的不同称呼就更多了,有“爷爷”、“大大”、“爹爹”、“阿公”、“阿爷”等叫法。称呼多倒也罢了,麻烦在于其中一些称呼还可在不同辈分之间通用。有的地方管爸爸叫爹爹,另外地方则称祖父为爹爹。“姑爷”,一般是岳父母对女婿的称呼,但有的地方姑父也叫“姑爷”,相差整两代呢!所以说了,中国人对家人和亲戚的称呼,一定得看情景地,否则就乱套了。

在中国,不同的称呼有时还能显示出亲疏之别。举个例子说,夫妻两人在提到对方的母亲时说“咱妈”,就比说“你妈”听上去要亲近得多,不过都称“咱妈”,麻烦也来了,比如一方说:“给咱妈买一件新大衣吧。”那就得弄清楚了,这是指“你妈”还是“我妈”。

在称呼中,“爷”这个字最耐人寻味,不只是用来表明辈分,有时也表示地位和身分。若是指辈分,祖父或父亲一辈的人都可称作“爷”。但若表示地位和身分,不是什么人都能称“爷”的。旧时官宦和有钱人家的男主人才能称“老爷”,平头百姓穷光蛋没有人叫他们“老爷”,换句话说,有钱有势的才是“爷”。还有那些蛮横霸道的主,比如土匪山大王,也自称是“爷”。在这里,“爷”就是得罪不起的人。小小年纪也有叫“爷”的,比如老爷家的公子,那就是少爷。人家孩子的身子那叫金贵,所以也是“爷”。

如果“老爷”后面拖一个“子”字,那又是一种称呼。家里小辈称男性长辈“老爷子”,那是出于对老人家的爱戴和尊重,透着那份亲情和热乎劲,和身分地位倒没关系。中文里的称呼,有时就得“咬文嚼字”,才能弄明白其中的名堂。

江南一带的方言吴语,包括上海话在内,都管舅舅叫“娘舅”,这好理解,舅舅本来就是娘家的人。但如果前面冠以“老”字,那么这个称呼的分量一下就加重了。吴语中,“老娘舅”特指那些德高望重,又能主持公道,说话管用的长辈,在家族内部出现矛盾时,常常是调停者或仲裁人。前些年,上海电视台曾播出表现上海普通百姓生活的长篇情景喜剧,创下很高的收视率,而其剧名就叫“老娘舅”。

像“老娘舅”这样具有特殊含义的称呼,北方地块上也有,“姑奶奶”便是一个。如果从辈分上说,“姑奶奶”应该是指父亲的姑母,然而一些地方,娘家人也以此来称呼已出嫁的姑娘。没出嫁的姑娘,若是身上有那么一点臭脾气,不好招惹的,也会被人称为“姑奶奶”。更有那些不让须眉的巾帼,发威时也以“姑奶奶”自稱。

再说“姥姥”这个词,除了指外祖母,也可以泛指上了年纪的妇女,用以表示对其的尊重和爱戴,对那些非亲非故的老人,叫一声“姥姥”就能一下子拉近和人的距离,显得更加亲热一些。同样被这样称呼的还有北方一些地方给人接生的女人,这样称呼含有尊重的意思。

不可理喻的倒是北京土话里“姥姥”一词的用法。通常,别人说个事,你若不信就说没那回事;别人要你做件事,你若不愿意,说一声不行也就罢了,可有些老北京就爱用“姥姥”这两个字来回答,相当于“胡说”或“没门儿”的意思。表示惊讶,京城土话也是“姥姥的”仨字。你说,这里都干“姥姥”啥事啊?

说到“姥姥”,就想起《红楼梦》里的刘姥姥,老人家的来历一两句话还真说不清楚,简单说她就是王夫人那边的一门穷亲戚。虽说“姥姥”是跟从她孙女叫的,但贾府上下都这么称呼,倒也很合适。因为像她那样的穷苦出身,叫“老夫人”肯定不行,但又不能流露出瞧不起老人家的意思,甚至还要故作亲热,所以“刘姥姥”就是最佳的选择。

人家刘姥姥对此其实也心知肚明,所以在贾府和人打招呼也很识趣,比如她称贾府的仆人为“太爷”,就是知道这些人看不起她,所以才尽量表现得低声下气。刘姥姥虽然和贾母的年纪差不多,但她知道去见贾母时绝不能有和人家平起平坐的念头,而且还要讨这位贾府“老祖宗”的欢心,所以就称贾母为“老寿星”。贾母回应也很得体,称刘姥姥是“老亲家”,这样既不失她在贾府中至尊的身分,避免跟着别人一起叫“姥姥”的尴尬,又表示出没有嫌贫的态度。中国人在称呼上特会挑字眼儿,由此可见一斑。

有的时候,相差一个字,称呼的意味就不同。“老头”是指年老的男子,一般来说没有贬意,但是“老头”后面加一个“子”字,即“老头子”,就常带有嫌弃人家老或嘲讽的意思在内。然而同样是这两个称呼,也要看在什么场合说。儿子当面称呼自己的老父亲“老头”就不合适,有不敬之嫌;妻子叫自己的老伴“老头子”,不仅没有嫌弃之意,反而显得亲热,是爱的表示。

只有纪晓岚,不知天高地厚,竟然敢称皇上“老头子”。据说一年盛夏,纪在翰林院与同僚聚谈,因酷热难当,解开衣衫。乾隆皇帝突然驾到,纪因“肉袒”不便见驾,慌忙躲进壁柜。过了多时,纪听外面没有动静,就推开壁门问:“老头子走了吗?”没想到皇上就在一旁,令其解释何谓“老头子”。

纪大才子脑子一转答道:“老”就是万寿无疆;“头”就是“首出庶物”,意思是超群;“子”就是天之子,即天子。乾隆听罢“称善”,未加追究。纪晓岚这一通“胡说八道”不要紧,算是给自己解了围,但给“老头子”这个称呼又添了乱。

猜你喜欢

辈分姑奶奶刘姥姥
字辈——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刘姥姥
这让我难以拒绝
奇怪的辈分
一件难忘的小事
辈分
兄弟缘分
姑奶奶的智能生活
姑奶奶
刘姥姥的公关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