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柳河县黏虫的发生与防治

2017-07-15刘洋

吉林农业·下半月 2017年7期
关键词:柳河县黏虫防治

摘要:粘虫是一种全国地区迁飞性的突发重大害虫,具有集中、隐蔽、暴发、迁移危害的特点,如防治不及时,短时间内可能造成农作物严重减产,甚至大面积绝收。数据显示:我省各地测报点粘虫诱蛾量均为近三年最高,结合气象条件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吉林省一代粘虫将偏重发生。

关键词:柳河县;黏虫;趋势;防治

中图分类号: S433.4 文献标识码: A DOI编号: 10.14025/j.cnki.jlny.2017.14.028

通过吉林省农业科学院公主岭院区和通化市农业科学院区设置的测蛾器、草把等设施的监测结果以及吉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各地监测结果分析,对2017年吉林省局部地区二代粘虫发生情况及发生趋势进行预测:

1 监测情况

5月24日~6月1日,公主岭诱蛾器诱得粘虫成虫数量148头,相同处理条件下,数量为近年来同时期最高(2014年17头,2015年98头,2016年42头),5月26日~6月1日,公主岭草把诱卵164块,数量为近年来同期最高(2014年0块,2015年113块,2016年12块);5月26日~6月5日通化农科院梅河口诱蛾器诱到粘虫成虫71头,数量为近两年同时期最高(2015年14头,2016年0头),5月26日~6月5日通化农科院梅河口草把诱卵195块,数量为近两年同时期最高(2015年69块,2016年30块);柳河县粘虫蛾测报点设置在姜家店乡,设有糖醋酒诱蛾器一台,粘虫性诱剂诱蛾器一台。2017年,粘虫始蛾期为5月20日,开始蛾数量不大,6月7日,调查诱蛾数量大幅增加,糖醋酒日诱蛾量13头,性诱剂日诱蛾量11头,两台诱捕器合计诱蛾24头,为近三年同期最高值。

2 当前柳河县粘虫发生情况

根据柳河县监测点诱蛾数量,6月12日,柳河县农业技术推广总站成立粘虫调查小组,分乡包片对全县各乡镇玉米、水稻、大豆、马铃薯等主要农作物和杂草进行了详细调查,发现部分乡镇玉米田、水田旁边的杂草地中已经发生粘虫幼虫,目前处在1~2龄期,百株虫量不足10头没有达到防治指标。

3 发生趋势概况

5月中下旬属粘虫迁入初期,高峰期一般为6月上中旬,粘蟲成虫均顺利迁入吉林省,可造成二代粘虫的较为严重的危害,预测今年二代粘虫在柳河县具有偏重发生的可能性。根据田间调查情况,现在已经产卵孵化的幼虫在2天(6月13日)后将进入3龄,5天后(6月16日)进入4龄暴食期,对作物的危害将会加剧;根据粘虫雌蛾卵巢解剖情况,目前迁入我省的粘虫已经进入产卵盛期,部分雌蛾已经产完卵,8~10天后(6月19~20日)将进入卵孵化盛期,13~15天(6月21日以后)将进入3龄盛期。根据我县及省站各监测点的监测数据以及全国农技中心的各省粘虫通报,一代粘虫成虫高峰期已基本结束。

4 防治措施

4.1加强监测,保持信息互通

4.1.1诱蛾器诱捕成虫 选择离村庄稍远、比较空旷容易遭受为害的作物田。一般设置2台诱蛾器间距应在500米以上,诱蛾器可以用木或铁器架架起,诱蛾器底部距地面1米。加入诱剂后,每日黄昏前将诱剂皿盖打开,搅拌诱剂后罩好筒盖,次日清晨将落在皿内和皿外死亡的粘虫蛾取出,携回检查并将诱剂皿盖盖好,减少诱剂蒸发,再罩好筒罩。诱剂每逢5(每月5日、15日、25日)增加半量,逢10(每月10日、20日、30日或31日)更换全量。当蛾量多、蒸发量大或发生意外事故时,应酌情增加或更换。

4.1.2草把诱卵 每点选具代表性寄主田2块,每块田插10把;选择较粗壮已变质的干稻草3根,剪成50厘米长,基部扎紧成一把;或未变质干谷草5根、50厘米长,从中间对折扎紧即为一把;将其绑在小木棍或细竹竿上,端部朝上,草把顶要高出作物20厘米左右。从插草把第一天起,每3天检查并更换一次草把,仔细清点卵块数;同时抽取10块卵,检查其卵粒数;如不足10块卵则全部检查。

4.1.3幼虫调查 粘虫初孵幼虫很小,不到2毫米长,很难发现,必须科学调查。每块田以棋盘式10点取样,条播、穴播的小麦、谷子、水稻每点1平方米,撒播的作物每点0.3米×0.3米;玉米、高粱每点10株,调查后均折算成平均每平方米虫数。调查条播麦田、谷田时,样点下铺一白布,拍打植株,如此重复数次,直至拍打后再不出现幼虫为止,然后扒开行间,检查布上或地表上的幼虫数量及其发育龄期;还应翻转根际松土,检查潜土的幼虫;谷叶心内常有低龄幼虫潜伏,除拍打外,对心叶及穗轴应仔细检查。玉米、高粱等高秆作物,先检查心叶、叶腋、雌雄穗及干叶卷缝内的虫量、虫龄;再查地表及土内虫量、虫龄;如田中杂草较多,也要查清杂草上的虫量、虫龄。

4.2 突出重点,集中防控

4.2.1防治成虫产卵 利用粘虫成虫多在禾谷类作物枯叶上产卵的习性,在玉米田每亩插60~100个稻草把或谷草把,5天换一次新草把,把换下的草把集中烧毁,以减少成虫产卵量,降低田间虫口密度。

4.2.2 建封锁带防治幼虫转移 在粘虫幼虫迁移危害时,撒30厘米宽的药带进行封锁;或在小麦、玉米田亩用40%辛硫磷乳油75~100克加适量水,拌砂土30公斤制成毒土撒施进行隔离。

4.2.3生物防治 幼虫1~2龄期使用5%卡死克乳油4000倍液、灭幼脲1号、灭幼脲2号或灭幼脲3号500~1000倍液喷雾防治,防治粘虫幼虫效果好,且不杀伤天敌。也可选用印楝素、鱼藤酮、除虫菊素、苏云金杆菌、白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

4.2.4化学防治 当水稻田虫口密度达25~30头/平方米、玉米田虫口密度达10头/百株以上时,每亩可用溴氰菊酯、高效氯氰菊酯、氯虫苯甲酰胺等药剂,加水30公斤均匀喷雾防治,粘虫4龄开始进入暴食期,防治难度加大。必须抓住防治关键期,即3龄前进行打药。组织农户联防联控,最大限度控制粘虫转移为害。防治药剂选用高效、低毒农药,严格按照使用说明用量喷施。

作者简介:刘洋,本科学历,农艺师,研究方向:农作物的试验、示范和推广。

猜你喜欢

柳河县黏虫防治
天津地区黏虫迁飞发生特征及监测预报
洛宁县一代黏虫的重发原因及防治对策
柳河县稻米产业发展现状与优势、制约因素分析
黏虫和劳氏黏虫形态特征比较
吉林省柳河县双河堡铬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
一代多发区黏虫发生偏早,二代多发区需提前防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