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发展视域中的管乐教学改革新思路解析

2017-07-15李炳帅湖南科技学院452000

大众文艺 2017年20期
关键词:管乐民族化乐器

李炳帅 (湖南科技学院 452000)

发展视域中的管乐教学改革新思路解析

李炳帅 (湖南科技学院 452000)

管乐教学中国已经进行了几十年的时间,从原始的精英教学到综合类高校的普及型教学,管乐教学逐渐形成了较为成熟和完善的体系。在新世纪到来的今天,管乐教学不应再默守陈规的按照陈旧的套路进行教学。本文的研究着眼于教学体制改革、培养前景、应用领域、教学思路等方面的转变,分析如何使管乐教学更加贴近中国的实际情况,以时代感召其升级与转变。

管乐教学;时代发展;改革思路;民族化;中国文化

西洋管乐有着十分悠久的历史与璀璨的文化积淀。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它随交响乐、协奏曲、室内乐等艺术形式一同成长,共同构成了西方音乐艺术的“宝塔”。西洋管乐在乐器制作工艺和演奏技法来讲,都具有先进性。音色丰富,适于在不同的艺术场合表演,既可以合奏,也可以独奏或协奏。中国对于西洋管乐的引入是从20世纪才开始的。随着洋务运动和帝国主义列强的屡次入侵,这一乐器种类在潜移默化之间也被带入到中国。无论如何,管乐在中国的出现与兴起,对中国近现代音乐创作与表演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也引发了国人对乐器制作和演奏方面的诸多创意灵感。管乐的教学最早兴起于国内个别的音乐学院之中,直到20世纪末期才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普及开来,成为音乐学科中比较常见的一个门类。新世纪的十多年发展中,管乐教育在全国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人才辈出,关于音乐也得到了良好的发展。当今社会对于管乐教学改革的思考,不仅仅要立足于基础教学领域的各个方面,还必须与时代接轨,思考时代发展的最新变化和社会大众审美需求的趋势。为此,我们需要从发展和与时俱进的角度为管乐的教学改革出谋划策。

一、管乐作品创作民族化发展对教学改革的启示

管乐起源于欧洲宫廷,在欧洲音乐史上的巴洛克时期就已经出现了部分乐器的原始雏形。在古典时期,管乐的乐器组构造与应用方式得到规范,在此后的浪漫主义时期和民族主义时期担任了排头兵的角色。上世纪60年代,在中国对管乐门类引入的过程中,对于这一乐器组中各种乐器的教学并没有十分深刻的认识,更注重这一学科的基础建设与精英教育。从前苏联引进的教学体系植入到我国音乐学院的课堂中,在木管乐器组和铜管乐器组的领域划分中开始对各种管乐乐器分门别类的进行教学。一方面,管乐的乐器组中门类多种多样,包括单簧管、双簧管、小号、圆号、长号等等在内的各种乐器有着天壤之别,各种乐器的技法和学习方法都有所不同。没有太多教学经验的中国教师在这一时期可谓是“摸着石头过河”。在教学中逐渐积累经验,再结合中国人的实际情况,思考如何将教学方法形成因材施教的独特体系。另一方面,管乐的教学方法在西方的体制中比较死板,被量化的教学方法通常缺乏变通,而管乐的教材及演奏乐器数量也较为有限,基本都是以欧洲古典音乐中的各个名曲片段为主。

在21世纪的今天,中国的管乐教育不仅已经延续了几十年的经验,在创作和表演领域都已经积累了丰富的成果,与此同时,也随着管乐教学在全国普通综合类院校的展开,形成了从精英教育向普及化教育的过度。在这样的时代条件下,我们的教育目标与理想应该相应的发生改变,改变的关键在于观念的更新。不再依赖单纯的西洋教学体制,用中国的教学方法培养中国的学生,创造中国的管乐作品,在舞台上表达东方的管乐音律。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中国的作曲家就已经在管乐领域开始了全面的中国化拓展。许多表现中国民族文化与韵律特色的作品逐渐崭露头角,甚至在国际舞台上得到认可与褒奖。这样的作品积累对于管乐教学而言是一种良好的前期改革准备。直到今天,已创作成型的管乐作品已编辑成册,并形成了符合中国音乐审美习惯的练习曲体系。如今的管乐教学完全可以在全新的音乐环境中展开教学改革的尝试。

之所以将西洋管乐的教学体制向中国风格转变,是因为归根结底音乐艺术是服务于社会大众的。虽然管乐是欧洲音乐的结晶,但音乐是无国界的,管乐乐器完全可以填补中国音乐领域的一些空白,为中国新时代的音乐创作添砖加瓦。中国的音乐创作与表演需要服务于中国普通社会大众的审美,音乐的最终归宿不是曲高和寡,而是应该通俗易懂,使人能够易于接受。设想一下,如果管乐教学及人才培养中从基础教学到高难度的技巧学习都一直沿用国外的体制和作品,学生的音乐审美如何能够得到扭转,并与中国音乐文化相互结合呢。为此,这样的改革方向是时代的呼声,也是必不可少的转变。

二、管乐应用环境改变所引发的思考

我们时常谈到民族化,其实民族化即便在今天成为了一种潮流的代名词,但是在实际应用领域仍然需要谨慎小心的应用。民族化是一种将外来文化转变成中国自主文化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困难。但是转化需要“天时、地利、人和”的综合效应才可以实现,盲目的转化不仅会造成结果的不尽如人意,也会导致自身文化受到损害。

管乐的教学转变中提出的民族化应用并非一朝一夕之功。显然,在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之后,无论从教学深度、教学规模、创作积累、表演经验、转化能力等各个方面,我们都已经具备了充分的时间积累。再加上目前全国范围内所掀起的管乐热潮,足以使管乐教学改革更上一层楼。我们在这里所提出的民族化应用视角的转变,是基于目前的实际情况而设定的。管乐学生与日俱增的情况下,社会在接收环节上并没有提供足够的条件与岗位支持。但另一方面,也看到在民族音乐的发展领域,我们迫切的需要大量优秀人才进行传承与保护。这就使我们的管乐教学改革有了一个突破点。

比如:在戏曲音乐中,原始环境中的“老三样”早已经退出了历史舞台,而如今的各种地方戏曲发展中,在乐队建制方面都提出了交响化的思维,这就为管乐教学改革与人才培养迎来了契机。如果我们的教学能够摆脱目前教学中对西洋音乐风格的束缚,转而将目光放置到戏曲音乐的交响乐队构建中,使管乐在其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让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教育中先入为主的尝试对这方面音乐审美与技法的培养,必然会在日后的应用环境中有更大的施展空间。

中国音乐的发展离不开管乐的加入,大量人才的需求并不是没有市场而是没有找对出口。结合目前中国音乐艺术领域的发展情况,应当在管乐教学改革中重新树立目标,以民族化的发展态度思考主动转变。

三、社会文化发展动向对管乐教学改革的影响

进入21世纪以来,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一种全新的主流媒体,它不仅影响着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也对专业教学领域有着深远的影响力。互联网和对媒体化教学手段对管乐教学的影响,有些是潜移默化的,有些则一目了然。

在目前的管乐教学体制中,始终还沿用着近似于口传心授的教学方法,以一对一或者小规模的群体性教学为主。当然,这样的教学方法本身并无可厚非,但是当教学环境和教学理念在新的互联网时代发生重大转变时,新的教学方法引入课堂也是势在必行的。

比如:多媒体教学与互联网教学的有机结合,就是在促使教育的眼光从课堂内延伸到课堂外,从原来的闭门造成逐渐向自由开放的领域中延伸。在互联网的作用下,学生在课堂内可以获得更多的信息,最新的资讯,最前沿的教学理念与演奏风格,这些对于当代的教学而言是必不可少的。当然,并不是说目前的高校教学中还不具备这些硬件条件,其实多媒体设备早已经在全国高校中得到了普及。但是如何应用,如何将其放置在管乐教学的课堂中,如何使其能够在规定的时间内定期开展,从而形成一种教学态度的完整转变。这些问题并不是硬件造成的障碍,而是教学理念的封闭和保守。我们的教师需要与时俱进,作为教育主体的学校更应该在时代发展面前提出新的思维理念。管乐教学任重道远,它不仅需要在他文化领域中寻求模仿与转化,还要在本民族文化领域中思考如何褪变与应用。在21世纪的今天,对于最新音乐艺术发展风向的把控是不容回避的,而如何获得最新的信息,使我们的教学效果得到质的飞跃,想必离不开对于互联网的驾驭和操控。唯有彻底转变思维,才能够在教学改革中先声夺人,真正为学生的未来负责。

如今,教学改革已经成为热议的名词,管乐教学改革的出发点必然是以人为本,以培养优秀人才为己任。在新时代到来之际,日新月异的发展变化不能够置若罔闻,必须得到教育者的理解与察觉。管乐教学需要更大的转变来换取学生的学习空间,紧贴时代的发展也是教学改革成败的关键一环。

[1]彭锋.美学的意蕴[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26.

[2]龚晓婷.熟悉中的惊奇—陈怡混合室内乐创作研究[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13:127-133.

[3]林华、叶思敏.复调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0:128.

[4]黄祖禧.和声理论与实践[C].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203-211.

猜你喜欢

管乐民族化乐器
学乐器
2022第二十届上海管乐新年音乐会举行
江文也钢琴音乐民族化的创作实践研究
第六届江西省音乐“映山红”奖管乐比赛圆满落幕
管乐合奏中应注意的常见问题
乐器
有温度的管乐教育
服饰元素在油画创作中民族化意义的研究
八十年代电影创作的民族化趋向
作曲民族化漫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