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及交往空间的营造
2017-07-15杨小英银川能源学院750100
杨小英 (银川能源学院 750100)
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及交往空间的营造
杨小英 (银川能源学院 750100)
高校作为高层次文化教育和科学研究的场所,是师生交流的平台其构成主体主要是学生和教师,又是师生学习和生活的场所,园林设计中文化内涵及交往空间对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的现代大学模式起步较晚,多是直接照搬欧美的校园模式,我国的高校园林景观设计尚未形成成熟的理论体系。在这种背景下,本文希望通过研究相关理论,对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的空间设计进行进一步的探索,对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及交往空间的营造进行更加深入的思考。研究国内外动态,结合两者,本文初步提出高校校园户外交往的基本方法,为国内高校校园建设提供更多建议和指导,继续探索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中文化内涵的表达及交往空间的营造。
景观设计;高校;文化内涵;交往空间;环境
高校的校园交往活动是校园文化的基础,校园作为学生吸纳知识的主要场所,对学生具有潜移默化作用的作用。交往空间主要指师生自由交往和交流的场所,高校要想为学生营造舒适自然地交往环境,就要丰富高校景观设计的文化内涵。
一、校园景观文化设计理念
高校景观设计思想主要从高校文化、思想出发,将景观风格与人文精神相结合,在设计中强调文化内涵的体现。在校园内建设绿植、游园、园林小品等文化景点,通过景观建设和造型式样营造良好的文化学习氛围,凸显校园文化精神。图书馆作为校园文化最近中的一部分,是学生们学习的主要场所,由于图书馆的特殊学习环境建设小型广场是个十分不错的选择,能够为学生提供良好的集体活动的场所同时营造学校文化氛围。园林在我国具有重要价值和象征意义,校园园林建设多采用园林中植物所包含的意蕴来进行设计,如“桃李满天下”。每所高校都具有自己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与传统,设计者在设计中要尊重学校文化和历史,充分利用高校景观文化展现校园多元特色和校园景观文化内涵建。校园景观文化中隐含的教育、文化、艺术,呈现出来的人文意境都表现的校园景观强大的创造力,校园景观在自然地同时还兼具文化设计内涵。
二、高校室外交往空间分类及特点
高校中,不同的建筑具有不同的功能,校园主体建筑体系作为校园景观设计的主体部分,所有的交往空间基本是围绕建筑进行建造的。
根据不同环境内的功能来区分高校交往空间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出入口处建筑形成的室外交往空间
校园出入口建筑作为人们对大学的第一印象主要指大门和出入口广场等设施,能够充分的展示大学的文化内涵,具有学校最明显的特征。但是,它并非只由大门的建筑设计决定,作为全校景观设计的重点区域,校园空间与城市空间交接的部分与周边环境的结合显得尤为重要,例如上海同济大学的高大方形大门。
(二)教学建筑形成的室外交往空间
作为学校不可或缺的空间中心,主要包括师生公共使用的教学楼、图书馆、行政管理区等,该区域是学生聚集时间最长的区域。这一区域的室外交往空间应该强调宁静,利用较多的校园绿化,充分展示学校的整体风貌与文化特色。出去物质景观环境,环境所体现出来的环境品格几种体现了校园整体风貌,文化环境作为校园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校园历史积淀和文化氛围。良好的高校景观设计能够成为生命与生物之间的有机载体,人际交往与物质互换的场所,能让校园环境充满智慧,对学生的思想观念有着生源的影响。
(三)生活建筑形成的室外交往空间
在高校校园中,生活建筑主要包括宿舍、食堂、商店等。青年作为校园活动的主体,属于常住人口,该区域最为一个小的住宅区应该满足师生娱乐、活动的需求。他们除了用餐、休息这样的基本需求外,还需要从事各种体育活动、散步、思想交流等的场所,而园林绿地能够最大限度的提供这些功能。
(四)活动区域建筑形成的室外交往空间
活动区域建筑形成的室外交往空间主要包括运动场、活动中心等,提供休闲场所等精神功能,创造公共空间合理的活动方式。不同的环境氛围体现出不同的功能与文化氛围,该区域作为学校师生活动的中心,能够培养学生强健的体魄,拥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满足学生交流娱乐学习空间。
三、文化内涵在高校景观设计的表达及交往空间的营造
随着教育内涵的变化,单纯的技术教育已经不能满足现代大学生的需求,高校室外交往空间作为大学生的第二课堂。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创造人。良好的校园景观环境对学生具有“塑造”作用,环境对人有潜移默化的作用,人通过对环境的接思想在潜意识内会接近和融入环境,获取行为意义决定行为方式。
(一)文化内涵在高校景观设计中的表达
在高校中景观文化内涵表达通常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1.植物
景观世纪强调师法自然,栽植有地域特色的植物及生态群落营造,运用生态学原理进行园林中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使植物呈现出良好的校园环境。有地域特色的植物能够很快的适应环境,为校园营造出生机盎然的景象,使人感受到向上的精神。此外,在中国文化中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寓意,将其进行搭配更能够表现不同的文化内涵,别具意境美。植物作为衬托建筑美的要素能使人感受到环境带来良好的体验,从而影响人们的情绪,直接影响师生的精神面貌。环境差异给人带来的影响有很大差别,杂乱的环境会使人消沉,萧条的环境会使人感到孤独,但是阳光美好的环境却使人精神振奋。良好的校园环境浓荫绿影会使人流连忘返,缓解紧张的学习气氛精力充沛激发积极向上的力量。
2.地形
关于地形古人在园林中为我们留下了非常好的借鉴,依托于自然利用巧妙的构思进行改造,使景观独具新意。具有独特意义的古老建筑和场所,充满历史感,成为学生心中无法磨灭的美好记忆,具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和深刻的文化内涵。
3.园林小品
小品与雕塑是高校景观景观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是主要的大学校园文化载体,他能够展示学校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该校的地域文化和专业特色,使园林景观更具有表现力。高校里的那些精美的雕塑、壁画,能够呈现学校的专业与特长,营造了一种独具特色的文化氛围,对大学校园文化建设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文化内涵在高校交往空间中的营造
1.大学景观设计基础
要建设进行良好的高校园林景观设计,要建立起校园主体建筑体系、校园交通系统、植物景观系统。
校园主体建筑主要包括校园出入口、中心区、开敞空间。高校校园出入口处作为展示大学生交往空间的区域能够充分展示大学文化内涵,每个学校都具有不同的明显特征,大门前的周边环境及植物配置都应与校园形成良好的共同体系,例如:例如斯坦福大学入口处的棕榈树引道与建筑物相映衬。校园中心区主要具备大型聚会与公共活动的功能,是由建筑物围合而形成的广场空间,建筑与景观设计营造出丰富的高差感。开敞空间体系包括校园建筑及校园周边建设,在这样的开敞空间中校园规划要依据具体情况进行,为师生提供丰富的外部空间,营造活跃的生活氛围。
2.规划设计
高校园林景观设计作为培养人才的场所,要以人为本,继承和吸取学校历史文化内涵突出人文情怀,建立具有特色的大学学校文化同时开阔创新展现时代风貌。设计理念要依托“绿色校园”的理念,展现多样化的景观与空间设计,使建筑与自然和谐相处。在进行规划时考虑环境整体风貌,与环境相协调使地域性与文化艺术相辉映。
四、结论
高校园林景观作为的公共空间,交往空间和文化内涵是不可分割的,承载了生活与娱乐以及休闲等诸多功能,其关系既简单又复杂。所以高校园林景观中的文化表达需要各方面进行考虑,通过深入研究、实践,展开综合考虑、分析,集体结合各高校情况,找到空间信息和关系的一个良好切入点,营造出符合师生人性化交往的空间。从而为那些年轻稚嫩的莘莘学子留下美妙的回忆,也能有效地将文化内涵贯穿于景观设计中,使文化知识渗透环境,校园文化得到保留。通过不断地建设逐渐提高校园环境质量,校园景观文化更富生命力,塑造出多样化的文化空间,营造出和谐生动的交往空间。
[1]李珍珍,刘昱,郑先波,冯建灿.将园林造景思想融入观光园区景观设计的探讨[J].浙江农业科学,2017,58(03):399-402.
[2]张再轶.简析大学小区环境的园林规划及设计方向[J].新疆艺术学院学报,2012,10(02):47-49.
[3]何芳.南昌大学前湖校区园林景观规划设计解析[J].现代园艺,2014,(10):27-28.
[4]朱元恩.大学校园环境景观的概念设计[J].湖北农学院学报,2012,(05):406-409.
杨小英(1986.02- ),女,宁夏,汉族,教师,助教,建筑设计/园林景观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