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被植物在上海绿地中的配置类型及应用原则
2017-07-14苏伟锋
苏伟锋
摘要:通过对上海城市绿地漕溪公园、静安公园和延中绿地常见地被植物种类的调查,归纳了地被植物在上海绿地中的配置类型,阐述了各类型地被植物的应用原则。
关键词:上海绿地;地被植物;配置类型;应用原则
上海作为集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为一体的国际化大都市,在城市的发展建设中,越来越重视城市园林绿地的建设。其中地被植物在园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应用品种越来越多,面积也日益扩大。
1.上海绿地地被植物种类
本次调查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全面了解上海市公共綠化带地被植物生长状况及应用配置形式。从植物造景的角度对地被植物的生长状态、景观表现等做好观察记录,然后进行分析比较,从而掌握了上海市公共绿地的地被植物应用现状。
调查发现,上海市公共绿地的地被植物共有20科,25属的25种植物(见表1),属于草本、木本和藤本3大类。以种类数量及种植面积衡量,木本类所占的比例最大,其中以杜鹃花科的杜鹃种植面积最大。
一些新型地被植物种类近年来不断得到开发和应用,如大吴风草、红花酢浆草、阔叶麦冬、络石、金山绣线菊等新品种不断得到应用,它们中不乏花朵艳丽、叶色绚丽多变的观花、彩叶类地被植物,不仅推动“绿色上海”向“彩色上海”转变,更为提高上海人均绿地面积、建设更加绿色宜居的生态城市、提升国际大都市的绿色竞争力提供了丰富的物种基础。
2.地被植物的配置类型
漕溪公园、静安公园、延中绿地等在乔木林带基础上,大量应用地被植物,构成了多样化的绿地观赏空间,丰富了群落的景观效果,充分体现了海派园林的植物配置特色,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2.1单一类型
单一类型是指只应用一种地被植物进行密植形成一片或一丛的独立景观形式。单一型多应是观花、观果及彩叶地被植物,常位于较为空旷的地段或突出的地理位置,能形成较好覆盖效果和景观效果的地被植物,尤其是彩叶地被植物比起一般地被植物更能吸引游人的注意力,推广应用部分具备较高观赏价值和较强适应性的色叶与常绿地被植物势在必行。如火炬花、金娃娃萱草、矮生紫薇、金叶过路黄、花叶扶芳藤、花叶蔓长春等。
从适应性上来说,以阳性植被为主,如太阳花、孔雀草、金盏菊、一串红、矮石竹、羽衣甘蓝、香雪球、白花三叶草、红花三叶草、银叶菊、铺地柏、爬山虎、长春花、过路黄、彩叶草、蝴蝶花等。也有一些根据环境需要单一型的耐荫植被,如漕溪公园的乔木林下大多为浓荫或半荫的环境,地被主要是选用了适应性好、生长强健、耐荫、耐贫瘠、覆盖密集并能抑制其他杂草生长的常春藤、沿阶草、麦冬等一些常用品种。
延中绿地为了使游人不断欣赏到不同季节的各种花卉景色,在园路两旁,根据园路的宽窄与周围环境的不同,选种了一些与立地环境相适应,花色或叶色鲜艳的郁金香、杜鹃、红叶石楠、金叶女贞、龟甲冬青、花叶玉簪、一二年生草本花卉等地被植物,采用成片群植或小丛栽种的多种单一类型形成多重景观,使原来比较单调、空旷的园路,通过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叶色、花期、叶形搭配成高矮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与周围景物协调,营造出不同的特色。
2.2复合类型
复合类型是指地被植物的混种搭配。地被植物混种是在同一地点同一时间将2种地被的种子或幼苗插空或隔行种下,各品种均能保持自己的形态特征,在属于自己的空间中良性生长,完成生理周期。常见的有草本与草本、草本与木本混种。根据草本或木本不同的生态习性,混合搭配,构成复合类型,可以互相补充各自的缺陷。如利用不同品种间的生长期差异,互相弥补各自休眠期的不良景观表现,可以选择夏季休眠与冬季休眠地被植物的混种(如石蒜与大花萱草、玉簪或子萼、二月兰与紫茉莉、赤胫散或大花秋葵)、夏季休眠与半常绿地被植物混种(如石蒜与大花火炬花或百子莲),夏季休眠与常绿地被植物混种(如石蒜与细叶麦冬)、冬季休眠与常绿地被植物混种(如密枝天门冬与中华景天或红叶景天、紫娇花与矮麦冬、大吴风草与玉簪或紫萼)。
静安公园在大面积的单色地被如沿阶草、吉祥草或者一二年生低矮的地被植物间,用石蒜等宿根草花进行混植点缀,很好地处理了色彩单调和植物枯萎之后所留下的衰败之景。部分色叶地被植物则以小面积丛植点缀的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如花叶美人蕉、金边麦冬等,虽然在单点上种植的面积较小,但在整个绿地中多次重复出现,弥补了色彩、品种和种植方式的单调。其中,花叶美人蕉由于枝叶茂盛,花大色艳,花期长,开花时节又正值火热少花的季节,从而大大丰富了夏季公园绿地中的色彩和季相变化。
混种几种以上的地被植物可以实现优势互补,生长期时可以实现错层错时,对植物因为生长环境的长势不均或生长不良可以起到缓解的作用,也可以减少病虫害发生的次数,节约施肥、施药和修剪管理成本,有的还能抑制杂草的生长,最终达到或色彩丰富或错落有致或相互衔接的生态美景。
3.地被植物的应用原则
3.1合理选择种类配置
地被植物的选择上要优先选择本土植物,不同区域的生态特点和气候差异较大,不同区域的植被类型也有很大不同,应该遵循优先选择乡土植物的原则,选择气候条件和土地条件差异不大的适应性和生长状况良好的地被植物进行园林绿化设计。
选择适应性强的地被植物后还要进行合理地搭配或混种,也就是根据它们的习性进行搭配和组合,保证能够形成相互适应、相互促进生长、相互利用,形成完美的生态景观效果。例如延中绿地、漕溪公园和静安公园都常采用二月兰和紫茉莉的组合,是目前普遍采用的一种搭配,它们在交替的季节里开花,又都可以自播繁殖能达到常绿的目的。现在地被植物种类繁多,新品种也很多,园林设计与建设人员很难面面俱到地认识它们,这就需要生产人员将它研究清楚,然后向设计人员提供足够的资料,才可以让设计人员在进行园林设计时,有的放矢、因地制宜地选用最合适的地被植物品种。
3.2充分利用环境条件
延中绿地作为近些年新建的大型公共绿地,植物种类丰富,群落结构层次分明。在林缘及林下种植了不同高度的地被植物,使植物配置接近自然。如雪松、榉树、八仙花、毛鹃、白芨和紫露草群落。若种植单一的榉树,林冠线显得单调、平直,但运用尖塔形的雪松和倒卵形的榉树构成乔木骨架,并将地形处理得高低起伏后,使林冠线打破平直、富于变化,与周围景观相协调,有一定的韵律感。同时大量运用八仙花、棣棠、毛鹃和白芨、紫露草等开花及色叶地被植物布置成带状,并在八仙花、白芨花带和雪松的基部围以常绿的花叶蔓长春和金叶女贞作补充,外围铺设常绿草坪。
在地质园的山石上,配置了阔叶麦冬、长春藤、杜鹃,再点缀几棵金钟花、云南黄馨,拱枝从上而下,呈现出青枝、绿叶、黄花,摇曳风中,饶有趣味。
在自然生态园的河道驳岸上,根据河道的自然走向采用传统手法时断时续、曲曲折折地种植了黄馨、棣棠、杜鹃等矮灌木,它们细长柔和的枝条下垂到水面,简洁自然,活泼而富有野趣;在水边还种植了美人蕉、鸢尾、菖蒲等,丰富的植被将蜿蜒的河流装扮得分外绚丽。即便是“杉树小岛”的植物配植在突出水面倒影效果的同时,也十分注重下木地被的植物选择。在一片水杉和池杉林中,种植了成片的水葱、萱草、黄菖蒲、过路黄、玉簪、金丝梅、花叶蔓长春、熊掌木、小叶栀子等20余种开花和色葉地被植物,既得自然之趣,又添林内深度感,简洁而自然。
为了达到时移景异的观赏效果,结合园路的宽窄、河岸的深浅与周围环境的变化,还选用了一些花色鲜艳或者常绿的宿根类地被植物,如红花酢浆草、南天竹、葱兰、鸢尾等,沿着园路及驳岸的曲折走向成片群植或者仅在路缘栽种,利用地被植物不同的花色、花期、叶形等搭配成高低错落、色彩丰富的花境与周围景物衔接起来,形成了层次丰富、色彩多样、季相分明的地被植物景观,使得园内处处生机盎然。
漕溪公园的地被植物配置相当细腻,手法多样。除了在台阶、石隙间种植沿阶草、麦冬等地被植物外,还在池塘、小溪等山石驳岸上配置常绿的络石、薜荔、扶芳藤、常春藤等藤本类植物与山石相得益彰,并根据造景需要,结合一些小乔木和灌木,形成极富情趣的小品。
3.3生态与景观相融合
地被植物的生长周期比较长,有非常发达的根系,生命力非常旺盛,普遍具有较强的生态抗性和适应性,能够在干湿、阴暗等不同条件下生长。地被植物使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比草坪更为灵活,在土壤不良、树荫浓密、树根暴露的地方可以替代草坪生长,能够增加叶面系数,还可以减少尘埃与细菌的传播,净化空气;降低温度,改善空气湿度,减少地面辐射等保健作用;并能防止土壤的冲刷,保持水土,减少或抑制杂草生长,还可以解决工程建设的遗留问题,使景物之间协调统一。在疏林下配置耐荫地被植物和藤本植物,不仅保持了园内水土,而且还增强了林相层次,拓宽了景深,充分体现了漕溪公园植物群落的分层结构和植物配置的自然美。这些地被植物在乔木与草地之间起到了过渡作用,与草地相接,使乔木与之过渡自然,充分体现了植物景观的多样性和完整性,使季相变化更加丰富,增加了群落的景观效果。
静安公园中的八仙花在广玉兰和鸡爪槭所组成的疏林下面长势良好,而且上下2层的高度搭配非常合适。晴天,从树叶中透射进来的阳光,照射在嫩绿的叶片上,泛起一片黄绿的色彩。6~7月开花时节花色艳丽多变,从初时的青白色,渐转粉红色,再转紫红色,丰富了植被色彩,形成了优美的景观效果。但在一些细节上要多加注意,最主要的是生长环境的适应性和养护管理上的问题。如一些开放式公园,玉簪类植物本可以适应当地的生境,但由于将它直接种植在硬质铺装的边缘,而且是在疏林之下,夏天高温时遮荫度、湿度的欠缺和地面的强烈反光,造成叶片的大面积灼伤;同时加上病害,破坏了原本应该形成的景观效果。
4.结语
上海绿地地被植物种类繁多,有蔓生的、丛生的、常绿的、落叶的、多年生的、宿根的及一些低矮的灌木等。在地被植物的应用搭配上更需要确保生态优先,合理选择种类,优化配置景观,根据绿地的不同功能进行有针对性的建设,从而使上海绿地更加美化。目前地被植物的来源渠道还较为缺乏,上海的绿化需求却有相对旺盛的情况,有关部门可以考虑与附近的专业地被植物生产基地实行双向合作,在品种引进和生产选择、价格、养护技术上确保信息的通畅和有效,最终达到互利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