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门峡市果树产业发展报告
2017-07-14王利芳郝贝贝韩立新张建林
王利芳 郝贝贝 韩立新 张建林
摘要:果树产业为三门峡市的支柱产业,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果树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新的趋势及问题,本文通过对三门峡果树产业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形成产业发展报告,以供果业管理机构、科研和技术推广等涉果单位参考和决策,以更好地服务与本地果树产业。
关键词:三门峡;果树;发展报告
三门峡市地处我国黄土高原东南部,海拔高、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日照充沛,在果树生产方面具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苹果、葡萄、桃、梨等多种果树的最佳适生区之一,其中苹果被农业部列为国家黄土高原优势主产区,果树产业同时也为三门峡市八大支柱产业之一。近年来,随着农业结构调整进程的加快,果树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出现新的趋势及问题。本文通过对三门峡果树产业生产现状、发展优势、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形成产业发展报告,以供果业管理机构、科研和技术推广等涉果单位参考和决策,以更好地服务于本地果树产业。
1.三门峡果树产业生产现状
截止2016年,三门峡市果树总面积19.122万hm2,总产量235.086万t,分别占全省水果面积44.67万hm2、产量950万t的42.8%、24.7%。其中大宗果树苹果面积11.78万hm2,产量185.85万t,苹果浓缩汁产量1.88万t;葡萄面积0.41万hm2,产量6.695万t;桃树面积1.09万hm2,产量19.27万t;梨树面积0.62万hm2,产量6.325万t。果品产值达69.85亿元,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33.3%,果树产业人均收入0.31万元,果品产业已经成为三门峡市农业农村经济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
2.三门峡果树产业发展优势
2.1区位条件优势明显
三门峡地处豫西黄土高原区域,海拔及光热水气等自然条件非常利于果樹生产,与省内其他果树产区相比,区位优势明显。一是温度适宜,年均气温9.12℃,1月下旬均温>-14°C、年极端最低温>-27°C,6~8月平均气温19~23℃,夏季平均最低气温15~18°C,年≥35℃的日数<6d;二是地形平坦,平均海拔800~1300m,土层深度>2m;三是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在2200~2400h之间;四是降水适度,年降雨量在560~750mm之间,夏季平均相对湿度60%~70%。区位条件及气象指标非常有利于果树的生长和品质提高。
2.2果树栽培历史悠久,科研、推广、生产结合良好,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的技术推广新模式正逐步形成
三门峡自1921年开始以苹果为主的果树商业化、良种化发展,至今已有近100年历史,群众果树种植基础良好,全市拥有近千人的乡村基层技术人员服务于果树产业发展。近年来,随着土地流转进程加快,全市规模化从事各类果树种植的企业、合作社已达30余家,面积1333hm2,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速度显著加快。
2007年和2011年,国家农业部和河南省农业厅相继依托三门峡市农科院组建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三门峡综合试验站和河南省苹果栽培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专业从事苹果现代生产技术的研发、集成和示范推广工作。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以试验站和工程中心为中心,在三门峡区域为广大果树科技人员及种植户建立一个苹果产业高新技术示范、评价和交流平台,同时在三门峡各市县累计建立各类新技术试验示范基地36处,面积400hm2,推广应用2万hm2,经济和社会成效显著。得益于国家农业科研、推广模式的变革和稳定持续的经费支持,以科研单位为依托的技术推广新模式正逐步形成。
2.3果品生产产业化、品牌化逐步形成
全市现有国家、省、市重点果品龙头企业14家,形成了以二仙坡果业、寺河山优质水果生产基地、信达果业等为龙头的精品果产销(基地)企业群,强有力地带动着当地水果业的优质高效发展;以鸿丰果业、永辉果业为龙头的鲜果销售、出口企业群,用果品出口的市场效应,引领全市水果业生产与国际生产标准接轨。
三门峡市先后创建、注册了“灵宝苹果”、“寺河山”、“二仙坡”、“天瑞”苹果和“陕州桃王”、“陕州红梨”等一大批果品品牌。其中“二仙坡”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灵宝苹果也成为全国唯一的苹果原产地保护品牌,并荣获“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价值百强”称号,2015年品牌价值达到171.08亿元,名列全国县级水果品牌价值第一位,基本实现品牌化销售。
3.三门峡果树产业发展存在问题与趋势
3.1果业发展进入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对果树生产技术的需求更加多元化
三门峡市果树产业经过多年传统模式的栽培,诸多制约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开始显现:果树现代栽培制度变革滞后,果园郁闭、光照不良,土壤肥力下降,病虫危害日趋严重,品种更新缓慢,果园机械化程度低,贮藏加工水平低,生产成本持续增加,苹果产业效益下降,产业市场风险逐年加大,以上问题已不同程度制约了三门峡果树产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同时,三门峡以苹果为主的果树多为20世纪90年代初定植,现已逐步进入衰老期,果业发展已进入更新换代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广大种植户对果树生产技术的需求更加多元化,亟需栽培制度的现代化变革和配套先进技术的研发、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
3.2本区域果树产业技术研发推广力量不足,亟需省内外水果产业专家联合援助
2007年,农业部依托三门峡市农业科学研究院组建了国家苹果产业技术体系三门峡综合试验站,建站以来,在国内知名专家的持续支持下,三门峡苹果栽培制度的现代化变革和配套先进技术的研发、集成、示范与推广应用得到快速推进,经济和社会成效显著,但除苹果产业外,桃、梨、葡萄等其他大宗水果农业部和省农业厅均没有在三门峡设立相关试验站,该类果树产业发展明显滞后于苹果产业。
三门峡市虽为河南省第一水果生产大市,但由于地处河南西部,地理位置偏僻,城市小,待遇低,难以吸引高端果树人才来本地工作,与本区域庞大的果树产业相比,单位面积科研与推广人员配置严重不足,难以满足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亟需省内外水果产业专家联合援助。
3.3果树为资本、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种植规模化、经营主体多元化、产业波动与市场风险加大已成趋势和常态,科技持续支撑和保障作用愈加重要
3.3.1產业波动与市场风险加大。果树为典型的高投入、高产出、高收益、高风险产业,近年来,得益于种植面积扩张、果园综合管理水平提高、果园投入加大、技术进步与效率提高等有利因素的作用,特别是政府强力推动作用下,全市果树种植面积和产量呈波动增长趋势。但是,国内宏观经济增长放缓,消费增长乏力;果品出口受限、难以突破等不利条件下,市场对水果消化能力有限,产业波动与市场风险加大已成常态。
3.3.2劳动力不足、种植户老龄化显现日趋严重。果树为劳动和技术密集型产业,长期以来,河南省水果生产主力是受教育水平低、市场敏感度弱的中老年群体,果农老龄化、劳动力结构性短缺显现严重。中老年群体从事苹果生产管理,生产技术固化、缺乏市场敏感性、新技术接受能力较弱,导致分散小规模种植背景下,果农生产技术更新慢、市场营销技能弱、市场化程度低等问题,限制果树产业发展。
3.3.3果树栽培新型经营主体增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掌握着现代农业生产要素,是建设现代农业的引领者,果树栽培技术为资本密集与技术密集型技术,专业种植与规模栽培更易发挥其技术优势与规模优势。
当前,在三门峡区域,越来越多的企业资本、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组织开始进入果树栽培领域。在果农老龄化、产业规模扩大及外部资本进入、省力化技术应用等因素影响下,果树种植由传统分散小规模种植户向专业化、规模化、商业化的生产主体过渡,果树产业规模化生产经营初具规模,对现代化生产技术需求更加强烈,科技持续支撑和保障作用愈加重要。
果树产业为三门峡市农业农村经济中的第一大支柱产业,在区位条件、产业规模、种植基础、产研推结合、产业化经营等方面优势明显。同时,在果树产业快速发展、持续变革和对果树生产技术的需求更加多元化的背景下,也面临着果树产业管理模式滞后、技术研发推广力量不足和资金不足的困境,单独依靠三门峡本区域果树管理和技术力量,难以做到对本区域果树产业全程化科技支撑和服务,需要借助全省乃至国内外系果树专家多学科技术力量,引领、支撑和保障三门峡果树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