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体育教学之我见
2017-07-14董海涛
董海涛
摘要:高中阶段的体育教学是初中教学的延续,也是学校教育的关键阶段。高中学生在生理上处于青春发育后期,身心发育逐渐成熟,其独立性、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明显增强,对体育的兴趣也趋向于集中、稳定,对体育教学内容、形式的要求也逐步提高。因此,丰富学校体育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体育参与的兴趣与热情成了高中体育教学的重点。
关键词:高中体育与健康;教学
高中学生年龄一般在15—19岁,正是由少年向青年过渡的时期,也是决定身心健康成长的关键时期,需要通过体育锻炼促进身心的良好发展。 强壮的体魄是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优良思想道德、劳动技能的载体,而身体的发展是人的综合素质提高的物质基础和前提。高中体育与健康课,是高中必修课,也是促进身心发展进而促进综合素质提高的重要途径之一。体育学习动机和体育兴趣是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结果的重要因素。要想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设计合理的体育教学内容提高学生对于体育的兴趣是关键所在。
一、体育锻炼量化时间、适度负荷
体育教学要尽量使每个学生每堂课都要能学习到体育知识,掌握体育技能,这是最基本的要求。其次一节课合理的教学密度应达到85%以上。最后教学过程中建立有良好的教学氛围和融洽的师生关系。体育教学中,要体现教学的特点,精讲多练,要安排足够的时间让学生练习,要规范指导学生进行身体训练,要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适量负荷训练,提高身体练习的承受能力,发展身体驾驭练习的能力,促进身体健康发展。学生大多没有科学性、计划性的身体练习,学生的运动能力与文化学习不能同步发展,技术类的运动项目教学没有系统性,素质类的运动项目很薄弱,特别是中长跑的耐力项目,学生长途奔跑能力较差,究其原因,一是没有系统的身体训练。二是农村学生生存环境较差导致营养不良、体能相应较差,三是农村的应试教育突出,忽视体育教学。
针对学生体能差的状况,首先是要从体制上强调 、重视体育教学,构建多层次的教学组织结构,把握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多向性、多变化的目标去安排,以利于学生的积极参与。二、体育教学内容展现方式多样化
高中学生喜欢参与体育学习,实际上是喜欢以某一内容为载体的多种趣味性、竞争性的游戏和比赛活动,他们的主要目的是在集体性的活动中展示自我能力和水平,次要目的是在学练技能、技巧中体验运动乐趣,以及结伴交友和锻炼身体。高中学生对体育学习的目的性的固有认识,在某种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即要将知识与技能的学习与掌握融入游戏与竞技活动之中。有效地练习,一方面.可以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能否实现,完全取决于围绕教学目标来设计练习,使学生练习带有目的性、方向性。练习应穿插于课堂教学的环节之中进行,同时,练习要富有方法性。 体育练习时新内容的延续、补充和提高,也是检查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因此,在练习的设计上,不仅要体现新的课程理念,更要成为提高教学实效的一种有效工具。
(一)在游戏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游戏对于提高体育课的教学质量,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以往的体育教学中,训、练的过程占了主导,“学”和“玩“的因素均受到轻视甚至排斥;因此,“训练化的教学过程”难免带有僵硬和枯燥的缺陷,针对于这种情况,体育教师应不断改进教学方法,使其最大限度地有助于学生摆脱陈规陋习,给学生“学”和“玩”的时间。如:我们学校的男生最喜欢球类,最讨厌的是跑,特别是耐久跑。女生最喜欢的是球类、游戏、跳绳等,最讨厌的也是耐久跑。根据学生爱好及不同生理、心理特点,同时根据教材内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合理、巧妙运用不同方法来达成目标,完成教学任务。如耐久跑课,教师在学生面前直呼“今天是耐久跑”,那么多数学生一定是听而生畏,像鼓足的皮球一下子泄了气,如果教师换一句话说“今天我们是游戏,内容是运球、跳绳比赛”。学生们一听“哗”一下子来了劲,而且个个想跃跃欲试。然后教师讲清游戏规则,如下:看那一组合最先到达。
开始上体育课热身活动可以采取”贴烧饼”的游戏:除2人外的所有人两人一组前后站立,围成一圈,各组之间有一定间隔,圈子应适当大一点 剩下2人一捉(A)一逃(B),初始时A站圈内,B站圈外 B如果站到任意一组两人的前面,则这组的后面一人变成B(如下:) A--> ----> B(当B站到这个位置时,乙变成B的角色继续逃) 固定站立甲 | 固定站立甲 固定站立乙 | 固定站立乙 B碰到A則双方角色互换 2.“打野鸭”比较好 ,就是全班围成一个圈,选几个学生进入圈中,然后圈上的学生一共有两个篮球,扔向圈里的学生,打中的自动退出。
依据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身体特点,对学生的活动做好安排,尤其是针对学生活泼好动、可塑性强的这些特点,教师应准备好教学过程中所需的游戏,使学生能在游戏中既学到技能、技巧,锻炼了身体,又调动了学生的主动性达到培养提高学生兴趣。
(二)在竞赛中激发学生的兴趣
体育教学竞赛模式是在西登托普的 “运动教育模式” 的思想理论基础上构建形成的,是真正地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而建立起来的体育教学活动形式。中学生的心里特点就是“活泼好动,求知欲极强,表现欲很高”,对此教师在教学时,应采取多种形式手段,使学生们充分地展示自己的闪光点。对于竞赛的组织、运作,教师必须在公平、公正、合理的基础上进行,以便于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参与并发挥自己的潜能。
总之,要想提高全民族素质,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全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兴趣是关键所在。只要我们培养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调动了他们的能动性、主动性。体育教师必须正确理解和把握体育课程的核心理念,并把体育课程的核心价值知识采用各种教学方法融入到体育课堂中去,使课堂成为一片乐土,变“要你练”为“我要练”使学生感到在课堂上的每分钟都是一种享受,让他们的个性得到生动活泼、主动和谐的发展,达到强身、健体、育心的目的。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