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2017-07-14高红梅

神州·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高红梅

摘 要:小学时期,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处于萌芽阶段,因此《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明确规定,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道德教育。通过不同的教学环节折射出不同德育内容,并将其巧妙串联,使学生在接受语文教育的同时,潜移默化地接受德育教育,对学生的全面发展至关重要。

关键词:小学语文;渗透;德育教育;方法

引文:

很长一段时间,小学语文的真正作用被大多数教育者所曲解,他们一致认为小学时期的语文学习无非就是一个读书、认字的过程。然而就近年来小学教材编写的发展趋势来看,越来越多的编写者在选取教材内容时更倾向于积极向上的、传统的经典材料。仔细想来我们不难发现这样一个规律:这类教材中包含小学生成长所需的各类德育资源。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突出语文教学所特有的语言性、人文性和社会性,更要想方设法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德”。虽然近年来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取得一定成果,但不可否认的是这一过程还有待完善,还存在缺乏时效性的问题。说来简单,具体操作起来该怎样“渗透”呢?

1重视挖掘阅读中的德育资源

1.1主题诠释

在阅读中,我们更多的要重视学生在阅读时的心灵波动,即学生与文章进行心灵的对话和精神的沟通。只有将文章内涵上升到一定高度,将冷冰冰的文字内化为文学素养,才能使得学生对阅读充满渴望。作为阅读教学的必然归宿和小学语文教学至关重要的一环,主题诠释显得尤为重要。通过主题诠释不仅可以使学生从实质上理解文章内容,而且可以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综合概括能力,更重要的是,这一过程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提升他们的道德境界,培养求真、务实、向善的人格特点。为此,在主题诠释上,教师应该做到充分尊重学生的自我理解,引导他们说出阅读后的切身感受,让学生自己做到充分的概括和诠释。这一过程中,教师要充分“放权”,只需将课文中崭新的思想授予学生并加以引导,调动他们心灵中美好的“情愫”,其他的一切“权利”,交给他们。

1.2突出人物形象

作为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人物形象在阅读教学中尤为重要。物形象的人格魅力需要教师的引导,潜移默化地让学生感知,归根结底,就是情感上的共鸣。小学语文课文中有大量生动活泼的人物形象,教师通过对其进行细致剖析,归纳总结,便能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使他们逐渐形成高尚的道德情操。

1.3认真感悟语言魅力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学生要想真正理解课文要素,必须通过语言这一思想“载体”接受道德情感的熏陶。在这一感知过程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内而外地深刻体会文章包含的深层意蕴,引导他们挖掘文字中所包含的美,即美学价值,从而达到培养学生高尚情操,带领他们领会人生意义的目的。要想达到这一目的,教师就要加强对文章中重点词汇或经典段落的解读,引领学生抵达文学境界,这样可以“见微知著”地从细节处体会作者的思想脉络和感情归宿。

2写作教学中的德育渗透

文学创作最忌讳的便是“为文造情”。要想引导出学生内心深处最真切的感情,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鼓励学生把对人生的体会和感知注入作品中,用真情实感激发学生写作欲望,融入社会,找到真我。

2.1把握写作教学中的指导

写作教学,最终的落脚点是引导学生真切感知生活的美好,回归生活。小学教学的后期阶段,学生身心在一定程度上已经趋于成熟,这一时期,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重点关注学生自我心灵的开放,鼓励他们发现自我,表现自我。鼓励他们参观名胜古迹,积极参加社会活动,培养他们发现美欣赏美的能力;鼓励他们培养多样化的兴趣爱好,通过书法比赛、诗歌朗诵等培养他们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鼓励他们关心时政,关心社会发展,关注身边的好人好事,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通过一系列能力的培养,最终将这种情感注入到写作中去,使作品逐渐趋于成熟,充满“正能量”。毕竟作品是学生心智的反映,人格的体现。

2.2重视作文讲评

小学时期,学生的思想大部分都不成熟,或多或少存在“虚荣心”。受“虚荣心”的影响,这一时期的学生们大多希望在全班同学面前受表扬以获取舒展心灵的成就感,例如优秀作文在全班同学面前当做范文等等。这种特殊的情感如果加以利用,未必不是好事。在作文讲评中,教师要学会“批改和肯定并重、建议和鼓励并存”的方法,在讲评过程中善于从不同环节挖掘学生作文中的闪光点。只有做好作文讲评,肯定学生的行为表现,正确评价他们的认识能力,学生才能在这一过程中感受到良好的到道德品德的熏陶。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学语文,就是学做人,学好语文,就要学好做人。”在作文评价中,教师要教给学生写作的规律,更重要的是突出“育人”,即引导他们感悟做人的真谛。将他们作品中的闪光点汇总起来,展示出来。毕竟教书重要,育人才是根本。

3结语

鲜明的人文性、丰富的社会性作为小学语文的一大特色,是一所名副其实的“德”的大学。目前我国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工作还在表面认识上停留,语文教师应将教材充分利用,从而创新课堂教学方式,对语文课外活动适当组织,将德育教育在语文教学的各个方面所渗透到。小学语文教学要对教学内涵充分挖掘,使“德育”潜移默化的浸染每一名学生,使他们在学到知识的同时,完善人格、感受历史、发现真我,真正使小学语文课堂成为学生的“精神乐园”。

参考文献:

[1]邱玲.试论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有效的德育[J].赤子(中旬),2013,08:304.

[2]高晓梅.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J].才智,2013,05:126.

[3]黄小兰.关于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的思考[J].老区建设,2009(10):63-64.

[4]朱紅梅.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与方法[J].成功(教育),2013(1):249.

[5]罗会玲.小学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思考[J].成功(教育),2012(2):257.endprint

猜你喜欢

德育教育渗透方法
初中科学课程中利用情境教学法渗透德育的探讨
浅析小学校园文化的德育教育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
浅谈语文课堂的情感教育渗透
用对方法才能瘦
四大方法 教你不再“坐以待病”!
赚钱方法
捕鱼
在印度佛教大会感受日本“渗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