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传统道德文化与学生的道德教育
2017-07-14梁艺业
梁艺业
摘要:中国传统道德是五千年中华文明的历史沉淀,是中华民族的血脉、灵魂和根基。在基础教育阶段进行传统道德文化教育,对学生成长过程中形成良好思想道德素质起着巨大的作用。中国传统道德文化是一块巨大的宝藏,可以丰富内涵,开阔眼界,培养文化素养,提高道德修养。
关键词:传统道德文化;基础教育;弟子规
一、学生的德行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当今科技化、数字化的时代,学校受到各方面因素的冲击,导致一味的追求学生的分数,学校的业绩存在急功近利的状况,没有真正贯彻“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原则。这种知行脱节的道德教育忽视了道德知识与道德行为、德育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基本原则,使道德理想规范难以转化为学生的生活实践,从而失去了德育的实际意义和价值。在这种智育气氛浓厚、德育气氛缺失的环境中,学生难免会产生一种畸形心理,对起码的伦理道德“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和做人应有的“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美德是知之甚少,更不用说去践行了。
在实际工作中,如何有效地开展德育工作,使其真真切切地改变学生的德行,做一名向真、向善、向美的少年君子,是学校应该慎重思考的头等大事。我们深深感到:“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自从我校师生接触了《弟子规》,通过感知、诵读、感悟、力行《弟子规》,让我们深深体会到了传统道德文化的魅力,对改变学生的德行更充满了信心。《弟子规》、《论语》等为代表的国学经典,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化的缩影,是中华民族五千年道德的凝结。文化是民族的生命,道德是文化的灵魂。传承优秀传统道德文化,做有道德的中国人也是我们学校教育的职责所在。
二、学生践行《弟子规》,修养德行。
1.感知《弟子规》,渗透德行教育。好的道德品行从认知开始,优秀的道德文化精髓可以根植于人的内心世界并影响着人的品行走向。成长中的孩子,应该聆听中华古圣先贤的教诲,陶冶情操,做一名品德高尚、心理健康的学生。学生的德行教育要真正行动起来,落实是关键。我们采取以下措施来践行《弟子规》:
初一新生入学第一周要进行为期一周的国学课培训,培训内容以《弟子规》为主,分为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等部分进行授课。国学课上,教师深入讲解、剖析《弟子规》中的经典句子,让学生了解中华几千年来的祖宗是怎样做人做事,并用这些标准来对照自己是如何对待自己父母和学业、如何处理生活中的事情。“百善孝为先”,孝道是基础,让学生明白孝的道理,解决现在孩子在家不好管教、和父母顶嘴的普遍问题。其次,开设德育课。班主任每周要上一节以《弟子规》内容为主题的德育课,引导学生理解并遵照《弟子规》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自觉遵纪守法。开设的系列德育课有“初一规范与养成教育之荣辱系列”、“初二感恩与报恩教育之爱心系列”、“初三信心与成功教育之成功系列”。利用这些德育课唤起学生人性本善的意识,播下道德的种子,让学生学会感恩学校、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一切。坚持力行《弟子规》,对学生的教育就成功了一半。
2.誦读《弟子规》,培养德行情感。我校为了培养学生的德行情感,每天安排一节经典诵读课,每天组织学生进行早晚宣誓,人人行鞠躬礼等。经典诵读课上学生们全体起立,伴随着优美的古典音乐,恭敬地诵读《弟子规》,在诗情画意般的音乐中净化心灵、陶冶情操,既在背诵中巩固旧学,又在诵读中感悟新知,提升了自己的境界,明白了做人做事道理。读经是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一个有效途径,通过读经孩子的综合素质提高了。
3.感悟《弟子规》,形成德行意志。通过学习《弟子规》让学生扎稳道德学问的根基,学生会感悟到《弟子规》的许多真谛,如深刻认识到做人的基本是孝养父母、友爱兄弟、奉事师长、诚实守信、善待一切、仁爱、谦虚等,反观自己不足之处,惭愧之至!今后一定依照古圣先贤的教诲,依教奉行,努力改过修善!入则孝是圣贤教导我们,要从内心深爱、恭敬、感恩我们的父母,因为对我们恩德最大的莫过于自己的父母,怀胎的辛劳,生育、养育的无私付出。父母的恩德,是我们一生都无法报答的,为人子就要尽心尽力做好我们为人子之道。
4.力行《弟子规》,进行自我管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学生实现自我管理是实现自我教育的重要手段,也是现代教育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是教育体制改革和加强学生德育工作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在班级管理中设置道德班长,并制定道德班长一日职责,让全班同学轮流做一天的道德班长,道德班长负责制定当天的工作管理目标和实施要求,并按目标实施当天的班级管理。通过道德班长践行《弟子规》,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从而促进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和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开展德育活动,德润人生。
1.组建爱心志愿者队伍,开展系列爱心活动,激发孩子爱心。如开展“我为校园弯弯腰”活动,净化教室、校园每个角落,唤醒更多师生的环保心、善心,实现全校师生共同愿望--让校园变得干净整洁;组织学生深入敬老院、幼儿园等场所,让学生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从而升腾孝心、爱心,培育感恩之心。
2.传统节日开展“晒家训谈家风促成长”系列活动,以德促行。如开展“寻根溯源.爱姓氏.扬家风”活动,让学生在了解自己的姓氏渊源过程中增强民族自豪感、认同感,在了解自家的家风家训过程中传承良好家风,发扬家族美德;在清明节、壮族“三月三”开展“慎终追远.励志青春”活动,引导学生缅怀先祖、谨记美德、及时行孝、孝亲尊长、励志追远。
3、评选道德班级和孝亲、尊师、礼仪、友学等道德之星,并颁发荣誉证书,以考评促进班级道德教育水平的提高。
4、开展各种与传统美德有关活动,如经典朗诵、演讲、表演、讲故事、分享等等。
总之,中国优秀传统道德文化是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瑰宝。我们相信,《弟子规》等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一定是解决如今出现的学生道德教育问题的一剂良药。
参考文献:
[1]包彩娥.挖掘中华传统文化的德育价值[J].江苏教育,2016(63):56-57.
[2]张武华.谈中国传统文化中德育思想的德育价值[J].才智,2010(21):210-211.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