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融入生活,构建小学语文活力课堂

2017-07-14冉亚均岑莉

神州·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冉亚均+岑莉

摘要:小学语文教学在传授语言文字相关知识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逻辑思维、空间想象等多种能力的同时,还教会学生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培养既能主动适应社会,又能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合格人才。因此,为使小学语文教学真正取得实效,一定要加强教学与生活的联系,围绕生活开展教学,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推进小学语文教学的生活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生活化;课堂

一、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的重要意义

1.扩大语文知识面

实施小学语文生活化的意义就在于既加深了小学生对语文书本知识的理解,又培养了他们的基本的文化修养和文学内涵,丰富了他们的精神世界,让他们明白语文即生活,学好语文便要有一双发现生活美的眼睛,在自然淳朴的生活中去感悟语文的精髓。这样的教学模式不仅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2.激发学生的潜能

每个人的潜能都是无限的,但是只有潜能是不够的,潜能需要我们去激发,小学生对同一事物总是有着不同的见解,教师应当合理利用学生的这种见解来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大胆地将自己的看法表达出来,鼓励学生的答案,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这样的教学模式就是激发学生潜能的重要方式。

二、实现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思考

1.资源选取生活化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新课程教材,可以看出教学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更加紧密了。作为小学语文老师,就需要充分了解学生生活环境,立足教材内容,丰富的挖掘生活资源,做好备课。

1.1选取课本与地域大环境特色相结合的生活资源。在现实生活中,教材里的内容不可能都是小学生所熟悉了解的,为了拉近教材与小学生实际生活的距离,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更加有亲近感,在备课的时候,我们可以选取一些具有当地地域特色和课本内容相结合的资源,让学生更快的了解课本、进入课堂角色,从而更加深入的掌握课本知识,并应用于现实生活中。例如,在学习《快乐的小燕子》一文时,由于学校地处偏南方,在春天的时候能看到燕子,我就鼓励学生搜集燕子的相关资料,在城里的孩子可能看到燕子的机会比较少,我就鼓励他们利用周末,在家长的陪同下去动物园或者观看《动物世界》或者上网查询资料、图片等去了解燕子,让学生对燕子这种形象有一个初步的认识。老师备课时也可以准备燕子的图片、生活习性等知识图片等,这些资源都是能够在生活中找到的,所以可以直接激发学生的兴趣,能让他们在直观的现实中学习课本描述的诗意化,让生活走进了语文。

1.2挖掘课本和学生生活小环境相结合的生活资源。每个人的生活都是在自然大环境和周边社会小环境下的,而学生接触的最多的也是自己身边周围的社会环境,因此,挖掘學生周边小环境资源是拉近学生与课本的距离的捷径。我们的孩子都是城里的学生,学生大多来自周边的街道和社区,这就有利于老师搜集资源;如果学生生源不是很集中,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鼓励他们写小日记,描述自己的生活,老师从中获得信息。还可以加强与家长的沟通,了解个别差异,以及孩子的兴趣等,这些都是可以经过梳理而转变成课前的准备资源的。

2.寻找教材生活化

随着新课程改革如火如荼地进行,现行的教材也有了大幅度的更新,里面的生活化元素更多了,也更加贴近现实的生活,学生更加容易理解。除了在教材内容中寻找生活元素外,教师也要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的语文元素。新课程改革要求小学语文课充分利用学校、社区和家庭的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的学习活动,从而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增加学生语文学习空间和实践空间的目的。如果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学生关注其中出现的语文元素并好好地利用,那么这些语文元素必将成为学习语文的助推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很多语言不规范的广告词,例如药品广告“‘咳不容缓”、灭蚊器广告“默默无‘蚊”、服饰店名字“‘衣衣不舍”等,这些广告词基本都是采用同音词替换,这与学生在课堂中学习的知识产生了矛盾,此时教师可以适时安排学生主动去查找不规范字,并主动纠正它们,养成写规范字、说规范话的好习惯。

3.教学方式生活化

生活就如语文教学的源头活水,我们要想使语文教学充满活力,必须灵活用好生活这池源头活水。课堂是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要让学生在语文课堂学习中迸发兴趣的火花,教师就要设法让课堂教学深入生活,贴近生活,让真实的生活唤起学生真实的感受和无限的遐想,激发孩子们旺盛的学习语文之热情。教师只有活用“生活之源泉”,灵活教学语文,才能让学生在大量的、丰富多彩的语文学习实践中,深刻感悟、习得,逐渐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让孩子们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在生活中快乐地学习语文,从而实现高效率的语文课堂教学。

4.布置作业生活化

陶行知先生认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学生除了在语文课上学语文、用语文外,更多的时间则是在语文课外学、课外用。“生活化作业”,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智力因素,还培养了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赏识教育,心灵对话,师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碰撞融合,正体现为教师润物无声的教学艺术。在快乐的作业中,孩子的创造能力、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协作能力、应用能力、策划能力、沟通交际能力都得到了锻炼和不同程度的提高。长期地坚持使学生具备了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和一定的语言文化积淀,从而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和谐发展。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语文教学是相对开放、自由、灵活的,语文教学生活化是适应当代学生教育的正确方法,是素质教育的体现。生活是最好的课堂,是知识的源泉。我们应跟上时代的步伐,关注热点时事,注重社会实践,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探索欲,让教学过程更精彩,让学生快乐学习,让课堂充满生活的气息。

参考文献:

[1]王丽霞.新课标下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的几点思考[J].才智,2013(33).

[2]程大妹.小学语文生活化教学探究[J].考试周刊,2013 (74):37-38.endprint

猜你喜欢

生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初中数学生活化教学策略研究
欢乐的课堂
作文生活化教学指导策略
“则”与“择”:指向生活化学习的幼儿园数学活动实施的原则与选择
生活化美术教学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应用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优化朗读技巧,提升语文实效
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让多媒体课件为阅读教学助力
拨动情感之弦,让语文课堂绽放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