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教学中关于学生心理素质的培养策略

2017-07-14汤海涛

神州·下旬刊 2017年2期
关键词:心理素质培养策略影响

汤海涛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高速发展,對各类型人才的需求日渐提高,这其中并不单单要求人们具有专业的知识技能,还需要具有一定的心理素质和抗压能力。而小学生正是心理素质培养和锻炼的最佳时期,但往往由于小学生从小受到家庭的溺爱,心理素质极为脆弱,且在与人交流和沟通方面也并不擅长。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格外关注小学生的心里教育,将心里健康教育融入到课堂知识教育中。

关键词:小学语文;心理素质;影响;培养策略

教学改革,在我国大范围的推行,这其中不单需要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进行改革,更应该对学生心理和身体素质方面,着重进行相关的教学策略改革。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小学主要课程之一,首当其冲列入教学改革的范畴,将传统的应试教育及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淘汰,新的教学模式需要教师准确了解学生的心理状态,采取因材施教。因为心理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身心健康,同时也是学生综合素质发展的基础,而对于小学生而言此阶段恰是培养和形成心理素质的重要时期,所以教师在传授语文基础知识的同时更需要关注学生的心里教育。

一、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与学习氛围,和谐共建良好的师生关系

1.将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带入课堂

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课堂气氛的和谐与活跃直接关系到学生能否轻松、健康的学习,所以教师在课堂教学活动中,需要营造和创设健康的教学环境,首先需要保持公平、公正的态度对待每位学生,将学生的被动情绪变为自主学习,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让学生在感兴趣的状态下自然学会教学知识,并能够灵活运用。这一过程有效的提高了学生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的成就感,有助于心理教育的实施。

2.尊重学生多元化见解和意见

小学生处于思想发育的成熟期,对事物的理解能力又受环境、心里和经历等多方面影响,所以对一些事物的理解上会站在自己熟悉的层面考虑,对于教师提出的一个问题,可能每位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和想法有所不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并尊重学生的多元化理解和各自的独特想法,细心听取不同的见解,并针对学生真实的心里想法进行指导教育。

3.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期待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有意识的提高学生对知识的渴望和期待也是从心里教育方面让学生真正接受知识。首先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鼓励学生不断进步,让学生找到自信心。并用激励的言语帮助和排解学生的负面情绪,让学生感觉到语文课堂的开心、轻松和活跃,并能够在语文课堂中感觉到成功的喜悦和自我表现的机会,调动学生的积极心里。这种方式对教学的有效实施和学生对教材的深入理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同时对学生心理素质的提高也起到帮助作用。

二、在锻炼学生表达能力的同时加强心理教育

小学语文教学的另一个教学重点就是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即听说能力。将教学中所学的词汇及句型运用到日常生活中,增强其表达能力的发挥,教师可以采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和案例,创造锻炼学生表达能力和听说能力的场景,激发学生的想象空间及表达能力,能够更有效的完成学生的心里教育。例如,教师可以选取当下时尚话题或热门话题,让学生表达自己对事件的理解和看法,并让观点相同的学生组成一组,进行更深入的讨论研究,然后让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辩论,通过这样的方式既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又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中提高了自身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

三、养成学生写日记的习惯,并从中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

一直以来,日记都是语文教学中所提倡的一种提高书写能力的方法,而另一方面通过日记教师可以同时了解学生的真正内心世界,所以,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多写日记、多记录周围的事与物。在学生日常写日记的习惯中,通常会将平时不愿说或者不敢说的真实想法和情绪表达和抒发出来,此时教师则需要因人而异,分别针对不同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和帮助。并用真心为学生排解内心的焦虑,同时给出鼓励和激励,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对他的认可和赞赏,帮助学生重新找回自信。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会更信赖教师,更愿意将内心真实的想法告知,形成了良师益友的良好师生关系。对小学生的心里发育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四、课堂评价要保证公平和公正性,为学生提供健康的心理引导

在教学的最终环节,教师会对学生掌握知识的状况和理解深度进行评价,以此完成课程的教学目标。而在评价的过程中需要教师针对性评价,并保持客观的态度。同时也需要考虑学生的个性和心里,有的放矢的进行评价。

1.结合学生的个性进行评价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行为,需要依据不同学生个性和心里实施,性格内向的学生不能使用言辞激烈的话语进行评价,需要掌握语言技巧。外向好动且调皮的学生可以采用表扬等赞赏的口气进行评价,增强学生的责任感。

2.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提倡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自我认识,可以锻炼学生独特的感受,鼓励学生进行自我批评,并能够在自我认识的同时及时的纠正改善。

总之,现代小学语文教育中,将学生的身心教育视为教学重点,因为专业能力强和心理素质过硬的人才是当今社会需要的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

五、结语

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从多方面进行考虑,对学生在校期间,从学习、生活等各个方面进行渗透。每一个教学过程都有各自的独特性和艺术特点,在小学语文的教学过程中,恰到好处地融入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一个新课题,所以需要我们广大的教育工作者勇于探索,深入研究,把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做得更好,学生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发展个性,养成良好的意志品质,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这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进行的,在不知不觉中,学生的心灵得到升华。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编制: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2]王书荃主编.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概述[M]华夏出版社, 2005.

[3]邹明.积极心理暗示对学生的作用.教育科研论坛,2007,(03):58-59.

[4]刘淑韫.浅谈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化学教学,2003,(1):34-35.

[5]杨倩.略论小学低年级教学中的心理暗示.学术交流,2000,(5):150-151.

[6]张伟.略论现代课堂教学中的心理暗示.中国教育学刊,2000,(01):32-34.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理素质培养策略影响
本期话题:如何有效锻炼学生的心理素质?
浅谈心理素质课程的重要意义
幼儿心理素质与良好行为习惯、问题行为的关系
地方高校学生干部心理素质提升探析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初探
高中体育教学中创新意识的培养
巧设任务,发展数学思维能力
历史教学中学生证据意识的培养策略研究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