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语文课堂评价语的尺度
2017-07-14叶青
叶青
摘要: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语言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即兴的一种评价。就像幼嫩的小苗需要精心的呵护,就像芬芳的花儿需要园丁的欣赏一样,学生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关注和引导。我们教师就是这些花儿的园丁,我们应当努力以真诚的语言、公平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好他们求学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最佳学习状态。
关键词:语文;课堂;评价语
新的课程标准强调关注学生的生命发展,要求从“知识课堂”走向“生命课堂”。《语文课程标准》里指出:“对学生的日常表现,应以鼓励、表扬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尽量从正面引导。”[1]换而言之,就是说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仅仅只关心学生们获得了多少知识、认识了多少新的事物,更应注重人性化的教育,更多去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这一观点的提出,不仅有理论的支持,更有实践数据来证明:中小学学生学习动机与学习的成绩成极高的正相关。
那么什么是课堂评价语呢?课堂评价语,就是教师在课堂中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是问答、作业、解释、表现所作出的即兴评价语言。它强调的是在教育活动中,评价者对评价对象的具体行为表现作出的评判和指导,它主要是以教师的口头语言评价为主,是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2]小学语文课堂上的语言评价,是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即兴的一种评价。就像芬芳的花儿需要园丁和路人的欣赏一样,学生的成长也需要教师的关注和呵护。老师就是这些花儿的园丁,我们应当努力以真诚的语言、公平的态度去尊重每一位学生,保护好他们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他们积极向上的最佳学习状态。
一、不要单调、笼统的评价语。
单调笼统的评价后果显而易见,只有形式而没有效果,不仅不能客观公平地评价每一个学习主体,不能有效地改进学生的语文学习,也不能顾及大多数学生的心理感受,更别说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就如在听四年级下册《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一课时,学生自由朗读完课文后,教师指名分节读文,教师给出的评价分别是:“你读得太好啦!你读得很有感情!你真棒,大家向你学习!”教师还在这样评价学生,语言几乎是千篇一律,十分乏味,这些评价语是煽动不了学生学习激情的,更别说对学生能起指导方向的作用了。这样笼统的、单一的评语,怎会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读得有感情是怎么做到的?仅一句读得有感情,怎会带给学生正确的朗读方向?这势必会致使原本应该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变得沉闷和乏味。还不如这样说:“读的停顿得当、声断气连、语速适中!”、“这才像一位正义的小战士,在呼吁和平的到来!”这样的评价语既肯定了朗读的学生,又把朗读的方法普及给了全班同学。我想这样的评价语肯定要比“你读得有感情!”来得更有效。
二、不要过于浮夸、不合时宜。
这些浮夸又缺乏創意和针对性的评价语言,非但对学生的学习起不到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增强探索动力的推进作用,反而会把学生引向思维的歧途,甚至步入思维的误区。
有的教师一节课上,学生回答的每一个答案,都是掌声、都是各种的语言赞扬,看似课堂氛围高涨,看似学习劲头很高。我们课后不禁要反思:教师的这些评价语真的评价真的到位吗?一个简单易懂的问题,也能如此兴师动众,真是有点浮夸,显得不伦不类。“真棒”学生答得棒在哪里?“真好”又具体体现在哪里?教师都没有明确点出来,此时的激励性评价只是起到了一定的肯定作用,应当怎样去思考问题,从哪个角度去想,应该朝哪个方向努力,都没有点化;而那些被表扬学生的答题水平得不到任何提高,仍然停留在原有水平上。不得不说,这样的评价真是有失水准。不如真实的去评价:“你的勇气可嘉!值得学习!”、“她说出了大家的心声,对不对?你们不比她差,比她只少了一样东西,那就是勇气!”这样的评语,树立了很好的榜样标杆,一定会激发学生的表现欲望,带动全版的课堂学习氛围。
三、遇突发事件,要善意引领。
在我们的课堂中,经常会有一些小意外发生,我把它称之为“突发事件”。正是考验我们语文教师巧妙引导深厚功力的时刻。
记得有一次习作课上,一位学生在作文里写道:那个盲人,默默地坐到了我的声旁,我诧异的看着他,他刚才的举动深深地震撼了我,我不禁暗自叹道:真牛逼!我首先肯定了他的文采及积累丰富。不过,哪些话自己说说还可以,书面上、大庭广众之下就不好了呢?学生回答:“牛逼”。对!我们写文章的时候要注意“文雅”。这样的评价语将意外控制到最低点,既保护了学生的写作热情,又对学生的习作给予了正确的引导。
四、要发挥引导性及指向性。
具有启发性的评价语,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探索兴趣。为学习课文找到最佳的切入点,引导学生深入的感悟文本。
就以四年级下册《黄河是怎样变化的》为例,感受评价的引导与指向性。上课伊始,教师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黄河的认识,有一名学生这样答道:“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您养育了我们,我们会好好爱护您、保护您,让您从此高枕无忧。”教师随即评价道:“你对黄河的评价真高啊!我们也听出了你保护黄河的决心”接着就开始讲述下文了。听到这里,我觉得非常遗憾,这位教师错过了一次多好的教学契机啊!如果这样评价引导:“你赞美了母亲河,但它真的能从此高枕无忧吗?为什么?”从而引导学生再次从文本中汲取信息:黄河目前的现状是怎样的?破坏的程度怎样?原因是什么?再去感受保护黄河的必要性及迫切性。一定会达到满意的课堂效果。让课堂焕发出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综上所述,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运用评价语时,一定要及时、具体、不要过于笼统、简单的下结论,只有及时、正确的评价才是最切实的、最有价值的。我们每一位在新课标下成长的教师都应该把握好评价的“标尺”。 [3]
参考文献:
[1]聚焦新课程系列丛书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雷实.张勇.夏雄蜂编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ISBN7-5602-3449-6,P243页
[2]小学语文和数学教师课堂信息加工能力的研究《心理科学》.教育不能没有“惩罚”报刊文摘,2002(11)3—5
[3]聚焦新课程系列丛书小学语文教学评价/雷实.张勇.夏雄蜂编著—长春: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6. ISBN7-5602-3449-6,201页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