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策略

2017-07-14康小健方志菊

商情 2017年18期
关键词: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康小健+方志菊

摘要:英语教学的目的是要培养学生使用英语有效地完成跨文化交际的能力。由于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生存环境、宗教信仰等等不同,导致了中西方文化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而出现了英语学习的多种困扰因素。为此必须加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以提高学生英语交际能力。

关键词:英语教学 语言文化

语言是文化的载体,是文化的一部分,语言又受文化的影响,反映文化。语言和文化互為依存,不可分割,文化的差异会引起语言的差异。因此,英语学习不仅仅是语言知识的学习,还要重视社会文化因素在语言学习中地位和作用。英语教学应在传授语言知识的同时,向学生介绍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将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充分了解和掌握与语言运用密切相关的社会文化因素,培养学生从跨文化交际的角度使用语言的能力,避免在交际中出现误区。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渗透应贯穿教学每个环节:

1词汇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词汇是语言的基础,是一个民族文化概念的指代方式,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要使学生准确地理解把握英语词汇的含义和用法,需要对英语国家文化深入了解。如:It is my business to give you a ticket. 很多人看到这个句子会毫不犹豫地把这个句子理解为“给你一张车票那是我应该做的”。但如果了解了文化背景知识,就知道〝ticket〝一词除常见的“车票,影票”的含义,还是与交通有关的一个词,译为给违反交通规则等的传票、罚单。如果没有文化背景知识的介绍,这个句子的意思就模糊不清。再如在中国猫是一种非常温顺的小动物,中国人喜爱猫,常用“馋猫”形容一个人贪嘴,有亲昵的成分,是一个褒义词在说英语的国家,〝cat〝则用来形容恶毒的人,脾气不好的人,与中国恰恰相反。由于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的不同,英语中几乎没有与汉语完全对等的词,即使有一些英文词汇概念意义和中文一致,也可能是表达不同的文化心理和文化内涵。因此教师在传授学生这方面词汇时应特别注意结合相关的文化背景知识,使学生充分理解这类词汇在英汉意义上的区别,避免日后实际应用时出错。

2听说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由于中西文化差异的存在,在日常的英语口语交际中经常会出现障碍。这不仅涉及拼写、语法、词汇等,而且涉及语用失误和文化碰撞等方面的问题。常常会产生一些误会,出现一些不礼貌的行为,从而产生了厌恶、反感的情绪,导致我们不能顺利地进行交际,达不到预期的交际效果。听说教学中加强对文化背景知识的渗透非常重要。这里先说说朋友、熟人见面时,总要相互打招呼或相互问候。中国人见面时的一句常用套话是:“吃饭了吗?”如果你跟英语国家的人这样说,他们认为你是想请他们吃饭。而正当他等着听你的下文时,你却谈起旁的事情,这样往往会使对方觉得莫名其妙。英语国家打招呼通常以天气、健康状况、交通、体育以及兴趣、爱好为话题。与打招呼相对应,中西方国家之间在告别方式上也存在较大的差别。中国人在告别时习惯用“我有点事要先走了。”这种客套方式可能会让英美人误以为你在找借口离开,显得极为不礼貌,他们喜欢直截了当说明离开理由。如:“I've got to go.”从这些例子中我们不难看出在日常口语交际中也离不开对文化背景知识的熟知与运用。如果一个能说一口流利外语的人出现语用失误,他很可能被认为缺乏礼貌或不友好。这样交际中的失误并不会被归咎与语言能力的缺乏,而会被归咎于粗鲁或敌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对两种不同文化的对比,使学生在交际中避免语用错误,更加得体地运用语言。如对别人的赞扬要表示感谢而不要谦虚;日常用语中包括对家人在内要多用please,thank you等表示礼貌;在与外国人交谈时,应尽量避免询问对方的年龄、薪水、住房、婚姻状况等方面情况,以免引起对方的反感。与此同时,还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注意称呼、致歉、打电话、告别等方面不同的用语习惯。所有这些知识,只有在日常教学活动中,通过一点一滴的渗透,学生才能真正领会并熟练运用。

3阅读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在教授英语阅读时,学生不仅要多积累一些文化知识,也要求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各种材料中的西方文化背景知识,介绍给学生,以拓宽他们的文化视野,提高交际能力。在英语阅读中,文化背景知识在英语阅读中所占的比例是最大的,涉及面比较广。由于各个国家不同的社会制度、地理环境、宗教信仰和生活习惯等,造成一种文化所具有的某些概念在另一种文化之中并不存在。例如:在文章阅读中看到美国许多孩子星期天上午去Sunday school。这里的Sunday school不同于中国的有些孩子星期天去学校上的辅导课。在美国,基督徒星期天去教堂做礼拜,教会为不同年龄层次的学生安排了圣经阅读班。如果我们不了解这个文化背景,说不定会理解成星期天去上培训班。

4翻译教学中的文化背景知识渗透

英语教学中不可避免地会涉及英文句子或文章段落的翻译。翻译是两种语言的相互转化,文化知识在翻译过程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例如“你吃地越多,你就越胖”。这个句子在英语教学中重点训练的知识点是“the+比较级,the+比较级”的用法。学生很容易翻译成“The more you eat, The fatter you will be.”针对语法知识而言,这个句子是正确的,但是单词“fat”修饰人时,是一个贬义词,在汉语里面可理解为“肥猪”的意思,极有羞辱的意味,让人难以接受。这句中应使用heavy一词,正确译法是“The more you eat, The heavier you will be.”再如汉语中人们常用“挥金如土”比喻花钱大手大脚,但是在翻译成英语时,“土”变成了“水”water。因为英国是一个岛国,历史上航海业十分发达,而中国位于亚洲大陆,人们的生活离不开土地,因此正确的翻译应是“spend money like water”。这样的例子在我们教学中比比皆是,它留给我们的思考就是,教师在进行语言知识传授时,只重视语言知识的正确性,而忽视了语言知识之外的文化背景知识是不可行的。一种语言的学习实际就是一种文化的学习。所以学好英语并不仅仅意味着学好语法、句法、语音和字词,还必须熟知持这种语言的民族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即文化,才不会在跨文化交际中闹出笑话或造成尴尬的局面。

总之,在英语教学中,教师必须注意语言教学与文化教学相结合,这样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还能使学生认识到学习和了解英语国家文化背景知识对于英语学习的重要意义,更有效地运用英语进行跨文化交际。

参考文献:

[1].胡文仲.跨文化交际学概论[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99.

[2].邓炎昌,刘润清.语言与文化[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猜你喜欢

文化背景跨文化交际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本土文化背景下的童谣教学策略——以中班语言活动《茶口粉干》为例
两块磁的交际
The Images of Hua Mulan in Chinese and American films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高考模拟题精选之情景交际题
哈哈镜
哈哈镜
新目标英语中考总复习文化背景知识自测题
Ways of Commun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