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彩叶植物培育技术研究

2017-07-14王芳

农家科技 2017年5期
关键词:彩叶植物低温栽培技术

王芳

摘 要: 彩葉植物是指在植物正常生长季节里,叶片呈现非常见的绿色,如黄色、红色、白色、黑色、蓝色及其由上述叶色组成的混合色和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呈现不同色彩的植物。低温灾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属于生理性病害的一种。该类灾害在农业生产过程中频繁发生,通常会带来不可挽回的损失。研究植物耐寒机理可为培育耐寒彩叶植物新品种起到重要作用,有利于农产品增收,给农民带来经济效益。本文主要介绍了彩叶植物耐寒性的生理机制,以及耐寒彩叶植物新品种的培育研究情况。

关键词:低温;彩叶植物;耐寒性;栽培技术

凡在生长季节叶片或茎杆可以较稳定地呈现非绿色(除生理、病虫害、栽培和环境条件等外界因素的影响)的植物都可称作彩叶植物。呈现色彩的如金叶国槐、金叶榆、紫叶皂荚、蓝冰柏、千层金等。植物即将落叶时,叶色发生变化的植物不属于彩叶植物,如银杏、元宝枫等。但是关于彩叶植物冬季在户外安全越冬这一问题,困扰着彩叶植物的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彩叶植物的越冬机制以及彩叶植物耐寒新品种的培育。

一、彩叶植物耐寒机理

植物体细胞中一些细胞器或者细胞结构是由膜围绕而成,被称为细胞的内膜系统。细胞内核膜、内质网、高尔基体的膜结构是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另外还有溶酶体、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的膜结构也属于生物膜系统的组成部分。植物体内许多生化反应都是在细胞膜内部或者细胞膜表面进行。植物的生物膜系统参与细胞内各种生化反应活动,与植物抗冻性有密切关系。不同低温环境下,植物的生物膜便会发生相应程度的相变。遭遇低温灾害时植物细胞膜会发生一定程度的破坏,膜系统从正常的液晶相变成病理状态下的凝胶状态。病理状态下许多电解质开始自由出入膜系统,此时细胞质内的溶胶开始大量排出。最严重的情况是病态时间过长引起植物死亡。因此必须温度降低时生物的膜系统维持在液晶相,使植物机体内生物膜维持正常,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植物的抗冻性以抵御低温灾害。另外膜脂的相变温度影响细胞膜的稳定性增加膜脂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能够降低相变温度,增强细胞膜系统的耐受性。

二、彩叶植物耐寒新品种培育研究

近年来,随着经济水平的发展,彩叶植物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由于彩叶植物的多样化,使其在城市绿化以及园林景观的规划和设计过程中成为重要考量因素。我国地处温带,气候变化差异大,冬季寒冷干燥。因此为使彩叶植物更好的度过寒冷的冬天,必须对彩叶植物进行耐寒新品种的培育。

1.抗寒性栽培改进措施

新品种培育过程中应充分利用植物自身的抗寒性特性。彩叶植物培育过程中通过对植物进行抗寒锻炼来提高植物品种的抗寒能力。该措施需要制定合理的种植制度,冬前培育壮苗是至关重要的,是提高作物抗寒性的基础。除此之外,保证配方施肥合理性,这是顺利进行抗寒锻炼的重要条件,土壤的氮、磷、钾含量维持适当的比例。除了土壤营养三元素之外,微量元素以及稀土微肥也能提高作物抗寒性。还需要注意的是土壤水分保持适中或稍偏低,有利于抗寒锻炼。另外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蔬菜生产和水稻育秧等农事操作过程中塑料大棚技术得到广泛应用,已逐渐成为抗寒性栽培育种过程中的重要措施。对于彩叶植物同样可以采用现代农艺技术,培育抗寒新品种。

2.彩叶植物抗寒育种技术

抗寒育种主要包括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和基因工程育种三种方式。

杂交育种是培育抗寒新品种的有效方法。目前我国生产上多数抗寒丰产良种,都是通过品种间杂交育成的。因此对于园林建设中的绿化植物也同样适用。所以抗寒性彩叶植物品种的培育同样可以依靠杂交育种技术。植物的抗寒性基因属于多基因控制的数量性状。具有累积效应。育种过程中采用都具有较高的抗寒性的杂交亲本,那么在杂交后代中抗寒性基因数量就得到积累。

诱变育种是利用各种物理因子以及化学诱变剂使植物体进行基因突变,用以培育抗寒新品种。尤其是在彩叶植物组织培养过程中对其进行诱变育种,往往能快速有效得到所需品种。实际生产过程中诱变育种虽然不及杂交育种应用范围广,经过大量样本筛选后,但是同样也可以取得成功。

植物抗寒性是植物长期在低温环境条件下生长对环境的适应。植物生长繁育过程中通过自身的变异,以及自然选择可以获得的遗传特性。植物体自身存在抗寒基因,证据表明,植物体内生理活动的变化是通过低温改变基因表达而产生的。在实验室中筛选出抗寒性基因,然后通过转基因的方法,将抗寒性基因转移到其他植物体内后可以提高植物的抗寒能力。

三、结语

本文对彩叶植物抗寒性机制进行了系统的描述,并且介绍了已有的关于彩叶植物抗寒新品种培育的相关研究。在园林绿化中,彩叶植物的应用越来越普遍。组字、拼图、装饰花坛等可以使园林主题更加突出,园林造型更加鲜明,园林小品更加含蓄。彩叶植物具有花朵一样绚丽的色彩,在春季盛花期过后与绿叶植物相互映衬,极大地丰富了城市的色彩。近年来随着分子生物学在农业领域的迅猛发展,这将会对于揭示植物抗寒机理方面有新的探索,对与提高抗寒力方面将会有更大的突破。未来研究过程中,相关研究人员,一定要抓住机遇,全方面利用技术改革的进步,在增强植物抗寒性研究方面取得更大进步。

参考文献:

[1]江勇,贾士荣,费云标,谭克辉.抗冻蛋白及其在植物抗冻生理中的作用.植物学报,1999,41(7):677-685.

[2]康国章,王正询,孙谷畴.植物的冷调节蛋白.植物学通报,2002,19(2):239-246.

[3]SzabadosL,SavourA.Proline:amultifunctionalaminoacid.TrendsinPlantScience,2010,15(2):89-97.

[4]GillSS,TutejaN.Reactiveoxygenspeciesandantioxidantmachineryinabioticstresstoleranceincropplants.PlantPhysiologyandBiochemistry,2010,48(12):909-930.

[5]孙忠富.霜冻灾害与防御技术.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2001:109-119.

[6]林定波,颜秋生,沈德绪.植物学报,1999,41(2):136-141.

猜你喜欢

彩叶植物低温栽培技术
金属丝大变身
低温养生延缓女性衰老
论彩叶植物在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
低温绝热压力容器吊带的设计
增进健康的8个好习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