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

2017-07-14丁乐王定全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习语国家差异

丁乐+王定全

摘 要:放眼世界,各国数千年的历史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文化底蕴,而习语,则更是各国语言的精华。不同的习语体现了各国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之下,对于一件事物产生的不同的理解。一方面,习语对于丰富文化内容起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世界各国的交流。了解各国的习语差异,特别是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中英习语 文化差异

既然要谈习语差异,首先要弄清楚的就是习语,那么,何为习语呢?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和文化的载体,它将二者巧妙结合,构成了一个个具有特定形式的词组,或诙谐幽默,或朗朗上口,言简意赅,具有极大的美感和丰富的含义。习语没有固定的定义,不同的人对于习语的理解也各不相同。我国著名的翻译家张培基在他《关于习语的翻译》一书中写道:“俗语谚语都可看作是习语”;在《CollinsCobuild习语词典》对于习语的描述为“特殊的短语,当几个单词组合在一起时,能表达出原来各个单词无法表达的意思”;Mona Baker所著的《翻译教程》中将习语解释为“一组固定的语言组合,它的搭配固定,且不能由组成它的各个单词来推测它本身的意思”。[1]

知道了习语的含义,我们就可以从历史文化差异,生活文化差异,宗教文化差异三个方面来了解中英习语的文化差异。[2]

一、历史文化的差异

由于不同的发展历程,汉语与英语的历史文化体系也完全不同。历史文化是由典故,传统,信仰,惯例,神话,诗歌,古籍,记录等组成的,了解习语的具体意思就得具备关于这些的文化知识。例如:汉语中对于动物的意象的使用和表达与英语中的差异:汉语中的“虎穴”在英语中的表达为“a lions mouth”, 而不是“a tigers mouth”;“噤若寒蝉”在英语中的表达为“as mute as fish”而不是“as mute as cicada”;“热锅上的蚂蚁”在英语中表达为“like a cat on the hot bricks”,而不是“like an ant on the hot bricks”。历史文化的差异在方位描述上的体现也很明显,因为古代把南视为至尊,而把北象征为失败、臣服,所以宫殿和庙宇都面朝向正南,帝王的座位都是坐北朝南,当上皇帝称“南面称尊”;打了败仗、臣服他人“败北”、“北面称臣”。 除了“南尊北卑”之外,在东、西方向上,古人还以东为首,以西为次。皇后和妃子们的住处分为东宫、西宫,而以东宫为大为正,西宫为次为从;供奉祖宗牌位的太庙,要建在皇宫的东侧。现代汉语中的“东家”(master)、“房东”(the owner of the house one lives in)等也由此而来。而英语国家,更加习惯于按向上帝祷告时划十字的先后顺序来描述方位。因此中国文化讲究先东西后南北,而英国文化讲究先南北后东西,例如,我们中文的“从南到北”用英语表达则为“from north to south”,中国的“南北朝”在英文中则是“the northern and southern dynasties”。我们在中英国家的典故成语中也可以看到中英文化的历史差异,中国人生来比较内敛含蕴,而西方人则更加直接简单。例如在中国习语中描述一个人骄傲自大时会用到的俗语“一桶水摇不响,半桶水响叮当”在英文中的描述则为“a little knowledge is dangerous”;“水落石出”表示为“all secrets may eventually come to light”;“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表示为“We cannot judge a person by appearance only”或“You cannot judge a book by its cover”。旧时的中国是个封建王朝,战争也大都是国内的战争。而英语国家,主要是国与国之间的侵略战争。比如在中国,“破釜沉舟”指的是刘邦项羽的一场重大战役,后用来形容“不留后路,一口气干到底。”而在英语国家有“破釜沉舟”意思的表达为“cross the Rubicon”指的是凯撒大帝渡过鲁比肯河时的举动,用来形容“采取不可逆转的行动”。[3]

二、生活文化的差异

中国主要生活繁衍在亚洲内陆,是个内陆国家,土地在人们的生活至关重要。人们的生产生活都和土地农业息息相关,因此,中国习语中有很多与农谚相关。如“瓜熟蒂落”(Fruits fall off when ripe),“瑞雪兆丰年”(a fall on seasonable snow gives promise of a fruitful year),“斩草除根”(destroy root and branch),“顺藤摸瓜”(follow the vine to get the melon)。而英语国家,像英国,它是一个岛国,四面滨海,为了生存,人们不得不进行航行。因此,英语习语中会出现“any port in a storm”(风暴到来不择港)“on the rocks”(手头拮据)“all at see”(茫然无措),“a drop in the ocean”(沧海一粟),“between the devil and deep”(进退两难),“steer dear of all doubtful question”(避免一切不确定的事情),“while is fine weat mend your sail”(未雨绸缪)等等。中国耕地靠牛,因此在中文中,牛代表的是勤恳,踏实,任劳任怨,所以中国才有“老黄牛”(a willing ox)“孺子牛”(willing ox to serve the children)等等的美称,而英国国家,主要是靠马耕地,所以在中国“牛”的意象在英语国家体现在了“马”身上,如“强壮如牛”(as strong as a horse),“吹牛”(talk horse),“像老黄牛一样工作”(work like a horse)……由于地理位置的不同,中英语言国家的人们对于同一事物的感受也各不相同,中国西部都是高山,东面都是海洋,在在中文中,东风是指春风,也象征着“革命势力”;英语国家,例如英国,西临大西洋,东邻欧洲大陆,东风则是指来自欧洲大陆北部的寒风,在比如“the eastern wind clears the cold”(东风解冻),“the east wind prevail everywhere(东风劲吹)等中都可以发现这一不同之处”。饮食文化的差异在中英文化的差异上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中国一直奉行“民以食为天”,主食主要是大米,所以会有“吃白饭”(eat without paying)比喻不务正业,靠讹诈为生,“吃糠咽菜”(eat bran to swallow vegetables )比喻条件艰苦。而英语国家,主要是以面包,奶酪等作为主食,因此围绕这些有关的词,就出现在英语文化的许多领域,例如“bread and butter”(谋生之道)“say cheese”(笑)“a hot potato”(棘手的事情)“one daily bread ”(每日的粮食,生计),“beg one bread” (乞讨、乞食),“eat the bread of idleness ”(坐食,不劳而食),“out of bread” (失业),“in bad bread” (处境不妙),“Live on the bread line”(难以糊口)……说到饮食,酒文化在中英国家也大有不同,在中国,谈起酒,首先想起的就是茅台(mao tai),二锅头(Erguotou),以及一种“借酒消愁”(drink down sorrow)或是“对酒当歌(sing while drinking)”的意境,而英美国家,他们更喜欢葡萄酒(wine),它象征着能够为人们敞开心扉,例如“Wine is the glass of the mind ”(酒后吐真言),“Wine does not intoxicate men, men intoxicate themselves”(酒不醉人人自醉)。對于西方教徒来讲,酒又是“万恶之源”。“When the wine is in, the wit is out ”(酒乱人智),“Bacchus has drowned more men than sea (酒淹死的人比海淹死的人还多)”,与酒文化相似的还有茶文化,所以我们可以说不同的生活方式和生活习惯,都是习语不同的源头,了解习语差异,也需要注意生活中的方方面面。[4]

三、宗教信仰的差异

众所周知,中国大部分人信奉佛教,他们信奉“菩萨”(Bodhisattva)“佛祖”(Buddha),他们相信有佛在主宰左右着时间万物,相信因果报应,所以会有诸多例如“借花献佛”((present Buddha with borrowed flowers),“抱佛脚”(clasp Buddha's feet - profess devotion only when in trouble)的习语,他们认为命由天定,加上常年的辛苦劳作,形成了他们思想的保守忍耐,喜欢平淡的生活。像“枪打出头鸟”(shoot the bird which takes the lead)“小心驶得万年船”(Carefully drive perpetual ship)“功夫不负有心人”(Every abundance thing comings to him which waits)等习语都体现了这一思想。而英语国家,大多信奉基督教,他们深受《圣经》,《伊索寓言》《希腊罗马神话》的影响,心中只有“上帝”,他们会在开心或者愤怒时用“god”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会用“god be with you”(上帝与你同在)表示祝福,用“god damn you”(该死)表示懊恼诅咒,还会有类似于“inter right church, but inter wrong pew”比喻总得来说是对的,但细节是错误的。相比于中国人的安定,他们更喜欢去冒险,像“men proposes, god 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各国的习语深受有关于其所信奉的思想的书籍所影响,由此造成了各国习语中都会有其烙印。中国喜欢运用《佛经》中具有典型意义的词来表示他们的情感,比如:“大显神通”(give full play to ones ability )显示无所不能的力量,“慈悲为怀”(Random Acts Of Kindness)用以显示佛家的恻隐之心,“不看僧面看佛面”(not for the monks sake, but for the Buddhas)来表示宽容。而西方国家,则更喜欢用《圣经》中的人物为他们国家的习语增色,比如:Gain是《圣经》中的角色,由于他杀了自己的兄弟以获得其土地,在英语习语中,他的名字则被冠以“背叛,内讧”等形象,类似的表达还有“Judass kiss”(犹大的亲吻)用以比喻可耻的买卖,“doubting Thomas”(怀疑的托马斯)用以形容不肯相信别人的人,诸如此类。中国人深受四书五经等古典书籍的影响,由此诞生了一系列成语及习语,但除了中国人,或者说除了了解中国古文化的人,其他人会对相关的习语表示费解,特别是在翻译古典书籍时,如何将例如“叶公好龙”(professed love of what one actually fears)“东施效颦”(blind imitation with ludicrous effection)“东床快婿”(a proud son-in-law)这些具有中国特色的词语翻译成读者都懂的意思,是一直以来困扰翻译家的难题。同样,西方国家也有类似的情况,如何让大家明白“cast the first stone”是“先发制人”的意思,“land of nod”是“睡梦之乡”的意思,“as wise as Solomon”是“睿智无比”的意思,都是需要揣摩斟酌的地方。[5]

结语

总的来说,本文试图全面归纳探索中英习语文化差异的各个部分,文化差异的理解和学习对于理解相关文化的意义十分深远。中英语言不仅是指他们所说的语言,还包括暗藏于其中的文化知识。习语,是语言的形式,也是文化的展示。[6]

参考文献

[1]马学良.语言学概论[J]. 武汉:华中理工大学.1997

[2]朱丽玲.从英语习语,汉语成语看民族文化差异[J].益阳师专学报1(2000):99

[3]中国成语大辞典(缩印本).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 2000.480

[4]骆世平. 英语习语研究[M]. 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 2005

[5]贾德江. 英汉语对比研究与翻译[M]. 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 2007

[6]缪昌义. 英语习语文化差异探讨[J]. 四川理工学院学报. 2004年第一期

作者简介

丁乐(1995年—)女,汉族,湖北省仙桃市,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

王定全 (1972年—)男,湖州人,武汉轻工大学外国语学院副教授,从事文学和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习语国家差异
相似与差异
找句子差异
生物为什么会有差异?
能过两次新年的国家
把国家“租”出去
奥运会起源于哪个国家?
M1型、M2型巨噬细胞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中miR-146a表达的差异
实用习语 话“鸟”
话“鸟”
习语自有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