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2017-07-14刘晓英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17年17期
关键词:应用型教学质量素质

刘晓英

摘 要:本文针对我国地方高校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原则,并对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地方院校 本科应用型人才 人才培养模式

人才培养模式是学校为学生构建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以及实现这种结构的方式,包含了办学定位、培养目标、课程体系、教学实施和评价体系等 5 大部分。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要按照基础牢、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综合素质高,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求来构建。本文就此问题做些探讨。

一、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1.办学定位不清

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立足于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需要、面向行业内在结合和实际需求”的办学定位虽然已提出多时。但目前来看,仍然有一部分地方院校还是无法走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就是传统本科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简单叠加”的认识误区。这种不清晰的办学定位直接反映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理论学习强调课堂传授,而与实践教学环节完全割裂,能力、素质的提高仅仅停留在口头上,應用特色的体现也流于形式。[1]

2.课程体系缺乏动态调整,综合素质课程缺失

地方高校的课程体系缺乏动态调整机制,课程内容难以满足行业内在结构和社会需求。随着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日益提升,学生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水平和完善的能力结构,更要具备人文素养、科学精神、团队意识、健康心理等综合素质。但地方院校在综合素质课程的开设上,缺乏创新和开拓性的实质举措。仅仅局限在传统的思政类课程和体育课程上。[2]

3.实践教学缺乏保障措施

所培养的学生具有较强的知识应用和转化能力,这是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和最为突出的优势和特色。而目前部分本科院校由于在实践教学环节缺乏强有力的保障,这一优势和特色也在慢慢减退。第一,学校办学经费紧张导致对于相应实习、实训的投入严重不足。第二,师资引进,目的性不强。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环节强调对学生知识应用和转化能力的培养。为达成这一目的,所引进的教师也应该是那些丰富实践经验和出色教学能力紧密结合的复合型的人才。而目前,部分地方高校的师资引进,仍然走着引进那些“从学校到学校”的年轻教师的老路。让这些自身尚且缺乏实践经验的年轻人,教会学生如何提高应用能力,现在来看还是不切合实际的。

4.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不完善

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缺失或不完善在地方高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普遍存在。由于缺乏系统完善的评价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的评价只能采用最为传统的“笔试”的形式,但是通过这种方式得出的评价结果到底有多少价值,是相当值得怀疑的。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系统的缺失和不完善,造成了无法对教学成果和水平进行准确判断,极大的挫伤了学生进行实践学习的主动性,严重影响了实践教学的有效开展。

二、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

构建地方本科院校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应遵循课程体系突出应用特征、教学内容满足行业需求,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企合作等原则,以服务于地方经济发展。

1.构建人才培养模式的核心——课程建设

以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为出发点,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构建出一个整体优化的三位一体的培养模式,其课程体系构建为:

(1)理论教学体系构建

依据本科应用型人才在知识结构上基础牢、知识面宽、应用能力强的特点和要求,构建“平台+模块”的理论教学模式。在构建理论体系的操作过程中,要对原有教学内容和课程设置进行系统变革,逐步形成“基础课程+专业课程”的平台化结构和“专业方向课程+跨专业自选课程”的模块化课程体系,除了专业核心程所规定的必修课程外,增设与核心课程相衔接的,以行业应用技术为内容的专业课程模块,在确保人才培养的基本规格和质量的同时,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职业适应性。

(2)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依据行业对人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具体要求,构建课内实践技能训练与课外实验、实训相结合,校内专业能力培养和校外实习能力锻炼相结合的综合实践教学培养体系。优化整合实验内容,确定相应的基础类实验、专业类实验系列和模块类实验等内容,删减验证类实验,增加设计类、综合类实验。验证性实验保持与相关理论课的密切联系;独立开设的实验课程要体现技能的综合训练,体现设计性与综合能力的培养。为实施个性化培养,在实验课程性质的设定上可将本专业必须掌握的技能点设定为必修实验,对于技能延伸性实验设为选做实验,供学生自由选择。[3]

(3)素质拓展体系的构建

素质拓展不仅包括有利于提高学生专业技能的专业素质的拓展,还应包括综合能力的培养和身心品质的提升。应将专业化的素质拓展规范作为学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推动力,注重人文精神对学生健全人格的塑造作用。因而,把素质拓展体系系统纳入人才培养方案,是保证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水平的一个重要举措。校内素质拓展可以采取多种形式灵活开展:可以与科研工作相结合,结合专业特点,推进大学生科研训练计划,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提高学生的学习与研究积极性;可以通过参与数学建模竞赛、电子设计竞赛、多媒体制作竞赛、英语竞赛等综合性竞赛,通过各类专业证书教育、各类专项培训,提高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和技术开发能力,使学生在学术科技活动的实践中提高素质、获得技能。

2.优化师资结构

对于从事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的教师来说,一方面要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素养,另一方面要具备相当的实践应用能力、了解行业发展状况、动态和趋势,最好具有相关行业的从业经验。这类教师应该是理论素养、知识应用、科研创新、实践教学等多维素质的综合统一。因此,在进行师资选拔和教师队伍构建的过程中,要坚持结构优化、精干高效的原则,不断提高师资队伍的实践应用能力、科研创新素质和教育教学水平,为地方院校本科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提供保障。与此同时还要注意对其结构进行优化:一是师资队伍的专业覆盖面要广,实现不同教师间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二是师资队伍的构成要呈现较为合理的层次,学科带头人的数量要“少而精”;三是在保证一定专职教师数量的同时,适度加大兼职教师的比重。

3.加强实训基地建设

高校要集中力量,加强校内实训中心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确保学生能够接受长时间、高水平的接受实践能力的培养和训练。校内实训中心一方面在场地面积、设备数量、技术水平的硬指标上力争达到先进水平;另一方面在软件建设上,也力求与行业内生产、管理、服务领域的实际情况保持一致,为学生提供“身临其境”的学习环境。校外实践基地的建设应采用校企联合办学的方式,使教学过程和生产过程有机结合,增强学生的切身感受,在真实环境中提升职业技能。

4.提高教学管理水平

(1)建立各教学环节的管理制度和质量標准。通过制定一系列教学管理标准和规范性文件,对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执行、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成绩评定等环节做出详尽的规定;通过制定激励性文件,鼓励院系和全体教师争先创优;制定相关约束性文件,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起到规范、约束和激励作用。

(2)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主要包括质量评定标准、质量保证体系执行人员两个主体内容,并通过教学安排、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考试、毕业设计(论文)教学环节的运行过程使教学成果行之有效,以保证高水平的教学质量。

(3)处理好职能部门与院系的关系。教务处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职能部门,应做好宏观规划、政策规范、组织协调、指导检查等工作,对规模较大的学校,要注意管理重心下移,充分调动和发挥院系在整个教学管理系统中的主动性。院系是学校的教学实体,是教学质量保证体系的主体,是整个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子系统,应在教务处的宏观指导下,将学校的管理制度与自身实际情况、专业特点相结合,充分调动管理人员的积极性,提高全体教师的自我管理意识;构建完善的教学管理子系统,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办出特色,提高教学质量。

5.建立质量监控系统

教学质量监控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建立健全教学质量评价制度体系,对课堂教学、实验、实训、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进行质量评价和监控;二是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系统,教学质量监控系统的主要内容包括:制定教学质量监控评价标准,建立各级质量监控体系,并通过日常教学检查、调停课控制、信息员反馈、督导员及校院领导听课、期中检查、学生评教、期末考试与成绩分析、年终考评等监控手段对教学质量进行监控;三是教学质量监控结果运用,将教学质量监控结果与教师个人及院系考核、职称职务聘任、工作量计算挂钩,与优秀学生和奖学金评选等相结合。四是终端监控,由于教学质量最终体现在毕业生质量与社会人才需求比较后的偏差反馈上,这一反馈有利于直接调整培养目标及培养过程。因此,对毕业生进行终端监控、跟踪调查,收集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知识、能力、素质反馈意见,及时调整教学计划和教学过程,是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面向市场,适应社会需求的办学指导思想的集中体现。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各个行业对于具有宽厚理论基础和扎实实践技能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日益加大,地方本科院必须构建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真正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服务于社会。

参考文献

[1]陈煌,汤智.创新人才培养:美国比照下的反思与变革[J].中国高教研究 2008.4.

[2]鲍洁,梁燕.应用性本科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J].中国高教研究,2013.5.

[3]姜煌林.应用型本科人才的特征及其培养[J].江苏高教,2013.5.

猜你喜欢

应用型教学质量素质
关于应用型复合人才培养的教学模式探讨
努力改善办学条件 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关注学习过程 提升教学质量
“5-2-1”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实践
提高教学质量,重在科学管理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第8讲 “应用型问题”复习精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几点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