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初中体育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

2017-07-14张伟光

体育时空 2017年6期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初中生

张伟光

摘 要 文章通过分析体育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指出目前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主要具有存在逆反心理,自我观念强烈、父母的影响逐渐减弱、对挫折承受力差等等特点,相应地提出了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关键词 初中生 体育教学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7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9328(2017)06-000-02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當代社会,没有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将很难有所发展。初中生,恰恰处于心理发展期,处理不当会表现出这样或那样的心理问题。身心健康作为初中体育教学追求的目标,不仅要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要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素质。

一、体育课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在新的《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中把学习领域的宗旨分成五个方面:活动参与宗旨、运动水平宗旨、机体健康宗旨、心理健康宗旨、以及社会适应宗旨。在学习领域的心理健康当中,对于学生的相应要求是:把握体育运动对于心理健康的影响;领悟运动愉悦感的取得对于人们坚持体育运动的作用;选择参与有益于提升自我的体育运动;选择参与有益于人际往来的体育运动;尽量体现出为一些人提供优良心理环境的行为以及意向;经过体育锻炼,不断提升自信心与自尊心;反映出珍爱生命、奋发向上、兢兢业业的生活态度;尽量学会经过体育锻炼等方式来调节自身的状态,实现克服困境的坚定信念;与陌生人一起锻炼与游戏;不畏惧与比本身“强大”的伙伴一起锻炼与游戏;把握蛮干与勇敢的差异;尽量预防体育锻炼中的心理恐惧等问题;在体育锻炼、学习以及生活当中摆脱所有困境。

二、初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

中学生处在青春发育的关键时期,是个人心理发展特别重要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容易出现心理疾病,体现出没有合理的个体意识,感受不到个体的价值,甚至出现厌学、辍学、焦虑和自卑等现象。

(一)存在逆反心理

在中学生的成长环节中,成人感、以及自尊心日益提升,具有较强的个体观念,顺从长辈的观念不强,不愿其他人将他们的观点强加于自己身上,不少青少年过度强调自己,针对老师家长们的协助、批评不愿采纳。有意逆向而行,他们一般通过反抗的行为来描述本身的价值以及能力。

(二)自我观念强烈

中学生的内心世界越来越丰富了,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经常将很多心理能量用于内省。反映在:首先,他们总觉得自己的做法是正确的,不能倾听别人的建议;其次,他们总是感觉别人用尖刻挑剔的态度对待他们。

(三)父母影响逐渐减弱

如今的中学生独生子女不少,自我观念较强,情绪的释放特别直接,再加之学习压力较大,学生负担较重,在体育锻炼中的一个神态、一个碰撞、一次小动作就可能会造成他们的脾气暴涨,甚至大打出手.初中生与父母的关系主要表现为父母对他们的影响作用的逐渐减弱,具体来讲包括:情感、行为和观点上的脱离,以及父母榜样作用的削弱。

(四)开始品评老师

小学阶段他们可以接受任何一个老师,初中阶段,他们开始品评老师,对自己喜欢的老师言听计从,对不喜欢的老师,则采取极端否定的态度。最新的师生关系通常是一类以民主、公平、尊重、宽容为前提的主动配合关系,教师属于教学工作的规划者以及引导者,在人格方面与学生必须是公平的朋友关系。

(五)交际变化

不再成群结伴的交往,开始一个或两个人进行交往,并且关系十分密切持久。初中时,男女针对异性的关注是以逆向的模式进行描述的,不是彼此吸引,而是彼此排斥;直到中后期,男女之间才不断和睦相处。同时,部分男女心中则会有一个之前所喜欢的朋友,但他们并不公开表现出来,而是作为心中的秘密保留起来,随着时间的流逝,这种感情会逐渐淡化。缺乏合作与交流。初中生的年龄特点,使得他们往往以自己为主,在体育锻炼中有时善做主张,或许只看不练、不配合、不沟通,有时候在教师的监督下勉强地进行训练,只要没有了监督就会停止练习

(六)挫折承受力差

无法面对体育竞赛成果。中学生恰恰处在青春发育的重要阶段,那一年龄段的学员求胜心与自尊心、以及虚荣心极强,具有强烈的集体观念,然而有时集体意识特别单薄,对于体育活动的结果十分在意,即通常所谓的“赢得起,输不起”。如果在比赛中失败了,不是冷静、客观地分析自身因素,而是变本加厉地把矛头指向对方,怨这怨那,缺乏理性的思考。学习竞争十分激烈,每一次考试,担心考试会失败,而一旦真的考试失败,情绪十分低落,于是挫败感“应运而生”,反映为担忧、思维分散、对于学生以及教师们的言行特别在意、乃至产生失眠、以及神经失常等现象。

(七)自信心不足

因为运动水平、以及机体素质等方面导致学生在一些领域与他人相差很远,促使学生存在着羞愧、恐惧的心态。由于家长、老师对同学们的预期值过高,反映出对于学生(尤其是尖子生)的优点看少弊端看多,使学生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甚至失去自信心。

二、体育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实施的对策

(一)培养同学们的自信心

在体育培训中,必须依照不同学员自身的机体素质根基以及对于不同运动的嗜好,编制出特色化的教学策略,做出个性化培训,尤其是要通过每个学员原有的根基,明确完成的宗旨,使得每个学员在体育锻炼中重新发现自己,享受自我的快乐时光,最终提升自信心。另外对学员的进步应给予赞美与好评,最终使其产生成就感,树立自信。

(二)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在部分有难度的技术培训中,学生或许会存在退却与恐惧的心态,教师必须给予鼓励与支撑,利用各种外部刺激,如语言等,激发学生练习的兴趣和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改变教法,促使学生自主参与学习全过程,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体育教学中,把握教学的基本环节,让学生自己尝试练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在新授课时,可以利用图卡让学生先自行学习,而后进行展示,最后由老师进行纠正点评,学生再提高;又如在复习课时让学生自行练习,学会观察,学会比较和进行自我评价。

(四)培养团结协作互助的精神

我们充分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培养学生之间的配合、协作,建立团结合作、友爱互助的人际关系。例如拓展游戏信任背摔,让学生体验到安全感,增强自信心,从而也削弱了自我意识的高涨情绪。

(五)教师要敏锐地观察学生的心理动态

在平常的教学过程中,经常通过与学生的促膝谈心,能最直接地把握学员们的心理状态,也能见机行事、察言观色,取得或挖掘学生心理的部分关键信息。

(六)用无限的爱心感化学生,促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俗话说得好:“感人心者莫先乎情”,针对爱抚情感的追求往往是所有同学的心理需求。老师唯有将爱的情感融入学生的心中,师生之间才可以出现情投意合的感觉,产生巨大的教学作用。

(七)构建起最新的师生关系。以往的体育培训理论强调,师生间往往是“命令”与顺从、学与教的关系,教师做事严谨,学生深信不疑。而最新的师生关系通常是一类以民主、公平、尊重、宽容为前提的主动配合關系,教师属于教学工作的规划者以及引导者,在人格方面与学生必须是公平的朋友关系。那种师生关系,可以使得教师有效地把握学生的本身区别,合理地调节教学方案,量体裁衣,对于能力较低的学生给予适合他的条件,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给予更高的期望,使其在学习环节中都可以产生成就感,最终激发其学习的热情。

三、小结

在初中体育培训中,提升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往往是一类值得普遍关注的课题。对于学生做出心理健康培训并非是瞬间就能实现的,而要依赖于体育老师常年的努力奋斗。在体育培训中教师不但要依据新课标的要求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学生通过具体的言行所表现出来的意识、道德、品质、思想和毅力等认真分析学生的思想动态,准确的把握学生的真实心理健康水平。在教学中应有的放矢的将心理健康培训和体育培训融为一体,尽量提升学员们的心理健康水平,推动同学们的全方位发展。

参考文献:

[1] 唐大容.中学体育教学应重视学生心理健康[J].内江科技.2006(5):89.

[2] 毛振明,赖天德.体育教学与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关系[J].中国学校体育.2005(3):54-56.

[3] 季浏.认知心理学与体育运动[J].四川体育科学.1987(3):17-21.

猜你喜欢

心理健康教育体育教学初中生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发明与创新·初中生》征稿啦!
初中生作文易犯的“十大病”
浅析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政教育的融合
心理健康教育视角下大学生自杀成因及对策研究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男才女貌:大学老师娶个初中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