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合物AB在移栽稻田防治稻飞虱价值主张的研究
2017-07-14邓德海刘华伟
邓德海+刘华伟
摘 要:稻飞虱为雷州地区水稻的主要害虫之一,在全国各个地区都有发生。稻飞虱属于体形较小的害虫,属于同翅目飞虱科,一生经过卵、若虫、成虫三上虫态,在雷州地区水稻上发生为害的稻飞虱主要有白背飞虱、褐飞虱。所以,在本文中,通过研究化合物AB在移栽稻田防治稻飞虱试验药效,并对此作出详细分析,形成不同的研究效果。
关键词:化合物AB防治;水稻;稻飞虱;试验
一、试验目的
受美国杜邦公司委托,比较化合物AB与常规防治和农民自防方法,寻找化合物AB最终的价值主张,为大田生产推广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二、基本情况
1.试验地点:雷州市南兴镇黄排村王光明责任田。
2.水稻品种:博II优15号。
3.土壤质地:洋田粘质土,沙泥比例4:6,有机质含量2.2,HP值6.2,前作水稻。
4.播种时间:7月2日。
5.移栽时间:7月26日。
三、试验设计
1.处理安排
2.试验面积:设5个大区示范,二次重复,共10个小区,每区面积110平方米(5.5*10m),每区筑埂用塑料膜覆盖防止串水,重复间留缓冲带。
3.试验药剂:
(1)化合物AB——杜邦公司生产;
(2)50%吡蚜酮——江苏剑牌农化公司;
(3)康宽——杜邦公司生产;
(4)通杀(20亿多角体病毒)——湖北天门物药厂生产;
(5)龙首(80%唏啶、吡蚜酮);
(6)吡虫啉——江苏艾津农化公司生产。
四、施药时间、决数和方法。
五、施药时间、次数
处理一施药一次,8月28日施药;处理二施药二次,第一次8月28日施药,第二次9月21日施药;处理三施药三次,第一次8月28日施药,第二次9月21日施药,第三次10月5日施药,处理四施药4次,第一次8月26日施药,第二次9月15日施药,第三次9月30日施药,第四次10月10日施药。
施药方法:使用16型背式电动喷雾器,0.3-0.4PMa扇型喷头,兑水30-45公斤均匀喷雾。
六、防治鳞翅害虫使用药剂量及时间
T1、T2、T3、T5,8月28日第一次加通杀60毫升/亩,第二次9月21日加氟啶脲60毫升/亩,防治鳞翅目害虫。
七、调查方法
1.在施药前及施药后3、7、14、21、28、35、42天,分别调查飞虱成虫,若虫和总虫口数、移栽稻每小区调查15丛。
2.在药后7、14、21、28、35、42天评价病毒病发生率(%)及严重程度(0%),全小区为单位进行评估。
3.施药前、施药后3、7、14天或直至下次施药前,分别调查田间蜘蛛和黑肩绿蝽的发生数量,每小区调查15丛。
4.从在空白对照处理中观察到虱烧现象开始至最后一天以周为单位观察,将每区分成4个小的区域,分别以0-100%目测评估每个区域的虱烧发生情况(每区给出四个评分)。
5.作物生长情况及产量测评:2个重复全测,需分别记录各区产量。
八、试验结果分析
1.稻飞虱:本试验因天气影响,调查3次,药前调查基数,药后3天、7天调查药效。
(1)药后3天:从8月30日(药后3天)调查处理一药前平均11.8头/丛,药后3天平均3.8头/丛,防效67.8%;处理二药前平均13.9头/丛,药后3天平均5.1头/丛,防效63.3%;处理三药前平均12.6头/丛,药后3天平均6.4头/丛,防效49.2%;处理四药前平均11.6头/丛,药后3天平均7.2头/丛,防效37.9%;处理五(空白对照)药前平均13.6頭/丛,药后3天平均20.5头/丛,增长6.9头/丛,增长率49.3%。
药后3天调查结果处理一和处理二比处理三和处理四防效高14.1%-25.4%之间。
(2) 药后7天:9月3日调查,处理一平均活虫0.07头/丛,防效达99.4%;处理二平均活虫0.03头/丛,防效99.8%;处理三平均活虫1.1头/丛,防效90.7%;处理四平均活虫2.5头/丛,防效77.5%;处理五平均活虫18.3头/丛,比药前增长34.6%,比药后3天减少2.2头/丛,。药后7天调查结果处理一、二防效都达99.4以上,处理三达90.7,这三个处理均达极显著差异。
2.病毒病:今年本地区晚稻病毒病发生属轻年份,在本试验调查未发现病毒病为害。
3.产量验收:今年因天气,未有进行产量验收及调查。
九、药剂评价及建议
根据本试验调查结果综合分析,在施药4个处理中,处理一二(化合物AB)防治稻飞虱效果最好,药后7天防治效果达99%以上,都达极显著性差异,比常规防治提高10%,比农民自防提高22.5%,化合物AB防治水稻稻飞虱是目前较好药剂,值得大面积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