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最美江西,绘出“中国色彩”

2017-07-14张洪瑞

中国报道 2017年7期
关键词:江西省江西文明

张洪瑞

江西正以“生态+”模式,展现本土特色和对外开放的时代气息,奋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2016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西时强调,绿色生态是江西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一定要保护好,做好治山理水、显山露水的文章,走出一条经济发展和生态文明水平提高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路子。

在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风景独好的江西正不断擦亮“生态名片”,大力弘扬井冈山精神,深化改革开放,推进创新创业,发挥特色优势,统筹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奋力建设国家生态文明示范区,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

绿色是江西的原色,“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绿色是江西的主色,从东到西,从南到北,千山竞绿;从赣江到鄱阳湖,万水皆清。不忘初心,江西始终倡导和实践绿色发展理念,探索生态文明建设的“江西路径”。

截至2016年,江西森林覆盖率稳定在63.1%,湿地保有量保持91万公顷,主要河流监测断面水质达标率88.6%,在全国生态格局中具有显著的区位优势。江西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生态文明处副处长刘建军表示,江西围绕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总体部署和设立统一规范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总体要求,举全省之力推进生态文明试验区建设。

如何让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验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江西省大力构建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为重点的绿色产业体系,绿色经济稳步壮大。在农业领域,智慧农场、市民农场以及个性化定制服务、“生产基地+中央厨房+餐饮门店”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农业与健康养生、休闲娱乐、教育文化等领域正发生深度融合。

以生物医药为重点,大健康产业“含金量”明显增加。2009年,全省医药行业主营业务收入仅为202.89亿元; 2016年,快速增长到1299.02亿元。在生态红利持续释放下,江西运动健身、健康养老等产业也在国内外声名鹊起。2016年,以旅游为重点,江西省服务业对全省GDP的贡献率首次超过第二产业。

绿色经济正在铸就强大新动能。青峰药业就是江西中医药行业坚持绿色发展的一个典型样本。浸透着“道法自然”这一中国古老的智慧,青峰药业在贡江之畔崛起一座现代绿色生态药谷,并不断实现着自我超越。10多年前,青峰药业徘徊于破产边缘,今天则跻身全国药品研发综合实力百强,预计2020年产值有望达到270亿元。

不负青山,方得金山。江西省委书记鹿心社表示:“大力发展生态经济,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培育壮大生态经济,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坚持把“生态+”的理念融入产业发展,加快推进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着力提升绿色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农业”,广泛推行各种生态农业模式,积极发展林下经济,构建生态有机的绿色农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现代工业”,在各工业领域普遍推行清洁生产和循环化改造,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构建环境友好的绿色工业体系;大力发展“生态+现代服务业”,推动服务主体绿色化、服务过程清洁化,加快发展生态旅游、健康养老、特色文化等服务业,构建集约高效的绿色服务业体系。只有这样,才能让青山绿水流金淌银,用金山银山辉映生态江西底色。

制度发力为青山绿水保驾护航

制度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也是中央设立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出发点。据了解,江西省结合本地实际,提出六大制度体系的基本框架:构建山水林田湖系统保护与综合治理制度体系,构建最严格的环境保护与监管体系,构建促进绿色产业发展的制度体系,构建环境治理和生态保护市场体系,构建绿色共享共治制度体系,构建全过程的生态文明绩效考核和责任追究制度体系。同时,2016年江西省重点推进12项制度建设,初步形成“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的生态文明“四梁八柱”制度框架。在制度创新的道路上,江西省“先行快跑”、大胆探索,闯出了不一样的精彩。

江西省出台的《关于健全生态保护补偿机制的实施意见》,建立起符合省情的生态保护补偿制度体系。这一新制度解决了生态补偿工作中补给谁、谁来补、补多少、如何补等普遍存在的问题,让江西省生态建设有了新方向、添了新动力。江西省林业厅相关人士认为:“这一制度让受益者付费,让保护者更有获得感。”

“生态文明建设是环境保护的灵魂和目标指向,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江西省建立了生态保护、水資源和土地资源三条红线制度,完善自然资源产权制度,深入实施江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推动2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全面实行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

在完善“河长制”上,江西省建立健全区域与流域相结合的5级河长组织体系和区域、流域、部门协作联动机制。早在2015年,江西省就建立了区域和流域相结合的“河长制”体系,目前已初显成效,全省地表水水质达标率稳定在80%,主要城市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100%,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同时,江西省还坚持问题导向开展“清河行动”,查找各类损害河湖水域环境问题934个,已全面完成整改,河湖保护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群众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明显增强。

据江西省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的消息,在发布的《江西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评价考核办法(试行)》中将完善考核评价机制,优化市县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体系,进一步提高生态文明在考核中的权重;建立生态文明建设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南昌、赣州等地开展试点;探索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及离任审计制度;完善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制度,出台江西省党政领导干部生态环境损害责任追究实施细则,建立精准追责机制。

江西省委组织部部务委员屈泉表示:“下一步,我们将指导各地按照干部管理权限,用好生态文明建设目标考核成果,健全生态文明考核评价机制,完善工作落实制度,层层传到压力,切实落实责任,为我省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坚强组织保证。”

新理念、新政策、新举措不断破茧而出,生态体制机制创新正助推江西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大步向前迈进。尤为可喜的是,“绿色江西”制度创新的有益尝试,正探索出许多可供全国其他地方复制和推广的生态文明建设“江西模式”。

奋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2017年是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全面启动之年,也是决胜全面小康、建设富裕美丽幸福江西的开局之年。绿色经济正以蓬勃之势,在全球经济发展中呈现出新的强大的力量。江西是中国最“绿”省份之一,肩负着“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以及“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双重使命。

为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加快旅游强省建设,江西省大力宣传“江西风景独好”的品牌形象,重点打造35个旅游重点产业集群,旅游接待总人次、总收入分别增长23.5%、37.1%;实施绿色生态农业十大行动,创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43个,全省“三品一标”产品总数达2902个。同时,江西省为推进绿色制造工程,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深入实施万家企业节能低碳行动,还打造了11个国家级循环经济试点。相关数据显示,其万元GDP能耗下降4%左右。在大力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先进制造等科技含量高、环境污染少的绿色工业基础上,江西省初步构建了具有本省特色的绿色产业体系。

鹿心社表示,要科学编制生态规划,优化绿色发展布局。用绿色发展理念指导规划编制,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要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建设、土地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多规合一”,形成一致性的建设空间和保护空间,促进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相统一。

在省会南昌,位于南昌高新区的艾溪湖是一块名副其实的宝地。众多投资者看好这里,纷纷伸来橄榄枝,项目动辄投资数亿元、上十亿元。若建设开发,至少可获50亿元以上土地收益及数百亿元、上千亿元生产总值。然而,2600亩的艾溪湖完整保留下来,周边3000亩可开发用地成为政府贴钱的湿地公园和文化娱乐休闲场所,不时可见白鹤、天鹅、大雁在这里嬉戏……

建设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不仅仅是一块金字招牌,更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肩负着这份责任,江西生态文明建设全方位、立体化推进: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部署加快60个工业重点产业集群发展,着重扶持新型光电、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重点产业发展,积极发展汽车、大飞机制造等先进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电子商务,支持南昌、赣州建设电子商务示范城市;全面推进循环经济示范企业、示范园区和示范城市建设。在南昌,“光谷”“绿谷”“慧谷”对接未来,融入城市生活……

如今的贛鄱大地,处处山清水秀,呈现出一幅幅美丽的生态画卷。这画卷勾勒出江西省未来生态文明建设和体制改革的清晰路径,更展示着全省人民群众更加美好的生活。

猜你喜欢

江西省江西文明
模拟成真
江西银行
请文明演绎
《江西省志•审计志》顺利通过验收
考了个大的
漫说文明
我爱江西奶奶
对不文明说“不”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文明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