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篇标记语使用考察

2017-07-14吴裕华肖好章周美珍

校园英语·下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角色扮演

吴裕华++肖好章++周美珍

【摘要】本研究目的在于考察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篇标记语的使用情况,通过观影后角色扮演练习测试受试者语篇标记语的使用情况。结果表明观看英语电影后学生在角色扮演中中对所选11个语篇标记语的使用存在广度和频度上都存在差异。研究发现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照应、结构层面的语篇标记语使用较多,而认知和人际层面的语篇标记语使用的少。

【关键词】语篇标记语 角色扮演 第二外语学习

一、语篇标记语相关理论

语篇标记语(discourse markers)是指存在于话语/语篇中起语用作用的词语或结构的一种常见的话语现象,包括部分连词(如and,therefore,because等),副词(如actually,incidentally等),感叹词(如well,oh等)以及部分短语或小语

(如as a consequence of...,you know,Imean,if Im not wrong等)。

早期对语标的研究更关注与表达句法/语义-语用研究。而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开始把目光转向语用-认知研究。其中Schiffrin把语法上质异的成分话语理解提供信息标记,从而对话语理解起引导作用的程序性意义,因为它们不传递命题意义或语义意义。

在传统的语言研究中,语篇标记语不受重视,甚至一度被认为是语篇/话语中的多余成分。1995年,Quirk就英语口语中高频度的修饰you know,you see和well提出意见,逐渐引发了一些学者对小品词,连接词等语篇标记语的关注与讨论,肯定了语篇标记语在话语/语篇结构中有重要作用。自此,语篇标记语开始受到国内外语言学者的重视,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然而不同学派对语标研究有不同的视角和不同的术语,如话语标记(discourse marker),话语小品词(discourse particle),话语连接语(discourse connective)。

Schiffrin对11个语标进行了研究,从而建立了解释话语连贯性的理论模型,包括非语言结构和语言结构,并提出标记为语段提供预警坐标,将一个语段与语段产生和被解释的局部语境相联系。Schiffrin指出每个话语标记在话语不同层面起作用,且一个话语标记可能同时在一个以上的话语层面上起作用。在对语标的研究中侧重于对语标在口语态所传递的信息趋向的分析和应用。不同的语篇标记语具有不同的功能,如oh是一个信息管理标记语,在相互交流的会话中能产生一定的语用效果而And既是构建语篇的结构性手段,即存在连词作用,也具有语用效果的话语持续性。

本篇拟采用Schiffrin着重研究的11个语标(oh, well, and, but, or, so , because, now, then, you know, I mean)进行研究,并参考Machler(1994)的语篇标记语功能。

二、研究设计

1.研究问题。为了进一步了解当代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篇标记语的使用情况,本文将通过实验探究当代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篇标记语的使用频率统计,并分析其原因。

2.研究方法。(1)实验对象。被试者为某高校60名英语专业一年级的学生,被试者均有9-12年的英语学习经历,根据被试者高考成绩可知,60名学生英语水平大致相当。(2)实验材料。研究人员事先挑选并剪辑好难度适中,情节完整,时长5-10分钟的英语电影片段(英语字幕),排除理解障碍,提高效率,为保证实验可行性。视频以双人对话为主,最大限度降低电影中非语言因素的影响。研究人员根据视频片段编写中文角色扮演的剧本。剧本包含A,B两个角色。两个角色的对话分开编排,使学生进行角色扮演中无法获知对方下一步的话语,模拟日常对话。(3)实验过程。60名學生均由同一教师授课,课时(每周两节课)、教材、授课内容和进度都一致。为检测学生在自然状态下的语篇使用情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对学生进行语篇标记语教学。实验的具体步骤:在课堂上由教师指导和组织学生集体观看英语电影片段后进行一次角色扮演,学生自由组队,两人为一组,分别扮演A,B两个角色,并在课堂内录音完成。双方在角色扮演中只能看到自己所饰角色的对白,无法看到对方的对白。课后由学习委员统一收集学生角色扮演的对话音频并拷贝给老师。测试与数据收集:语篇标记语检测采用的测试即观影后角色扮演均尽可能避免所要考察的语篇标记语,排除文本对受试者的影响,反映学生最真实的语篇标记语的使用情况。受试者篇标记语检测测试结束后,由三位研究人员转写录音,并分别校对文本后,对所选的11个语篇标记语(oh, well, and, but, or, now, then, you know, I mean,because, so)人工检索。本研究所收集的数据同属一组的一次数据。最后通过“形式——功能匹配”判定进一步筛选人工检索结果。

三、结果与分析

1.语标选择及其功能。语篇标记语研究的学派众多,有各自的视角、观点和术语。Schiffrin在《话语标记语》(1987)中对语篇标记语进行了系统研究,采用传统的“自上而下”的研究模式(基于某种语言形式,观察、描述样本数据的分布、用法,然后在进行分类、归纳、总结)对包括oh,well,and,but,or,now,then,you know,I mean,because,so在内的11个语篇标记语进行了定性与定量分析,探究语篇标记语对话语连贯性的影响及其意义和功能等等。

根据Schiffrin的研究发现,语篇标记语对话语连贯有着重要意义。而在九十年代,Machler(1994)的语篇标记语功能分类则更加细化,除Schiffrin分析的11个语篇标记语外,同时对其他的语篇标记也做了分类,如yes,yeah和see等等,将大部分的语篇标记语的功能分为四个层次:人际、照应、结构和认知。表1为所选11个语篇标记语具体的功能。

2.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篇标记语使用数据统计。研究人员根据音频转写文本共计共单词数量为8,129个,其中所使用的语篇标记语共481个。根据语篇标记语的功能判断标记文本中出现oh, well, and, but, or, now, then, you know, I mean,because, so这11个词汇的是否属于语篇标记语,并计算其使用频数及其使用频率。频率计算方法为将每个语篇标记语的频数与音频转写文本总共单词数量相除再化成百分数形式,最后求得其相应频率(取小数点后三位)。如检测结果中and一词的频数为214,则其频率则为2.633%(214/8129×100)。表2则为60名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篇标记语使用频率统计表。

实验数据表明:60名受试者对所选11个语篇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and和but这两个语篇标记语使用的次数最多,分别为214次和225次,而频率分别为2.633%和2.768%。除了and和but外,其他的语篇标记语的频数都比较少,尤其是oh,or,now,you know和I mean这几个语篇标记语,几乎没有出现,其使用频率仅在0%~0.025%之间,or和I mean的使用次数甚至是0。而其余的语篇标记语well,then,because和so则使用频数相对较高一些,大致在5次到11次之间,频率为0.062%至0.135%,但其与and和but这两个语篇标记语的使用情况仍存在很大差距。因此,根据实验统计结果可推测,60名参与测试的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在角色扮演中所选11个语篇标记语的使用输出更倾向于使用and和but这两个语篇标记语。

四、讨论分析: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语篇标记语使用差异的原因

从数据统计分析来看,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各个语篇标记语的使用都存在差异,但总的来说,受试者对具有关联功能的语篇标记语的使用次数更多,即and,but,because,so这一类语篇功能和语法功能相同的词汇。如and,其语篇功能和语法功能均有并列话题,具有使话语连贯的作用。通过分析对比,发现受试者在对话者能够根据语境使用and、but这一类语篇标记语。在文本当中并没有直接出现表示转折意义或表示并列话题的词语,但大部分的受试者在实际角色扮演对话中都使用了but和and这两个语篇标记语这表明文本所设置的虚拟场景会影响受试者语篇标记语的使用。尽管文本中不存在明显的语篇标记,但内容中的确存在隐藏的逻辑关系。在实际的角色扮演中,受试者为了使对话更流畅,衔接自然会使用语篇标记语。这也符合Schiffrin的研究结果,即语篇标记语对话语的意义连贯有着作用。

由于对话中语篇连贯的需要,受试者会使用较多的语篇标记语,尤其是如but、and、so这类照应和结构层面的语篇标记语。但另一方面,受试者对人际和认知层面的语篇标记语的使用次数较少,即well, you know, now, oh和I mean。这一类词汇具有复杂的语标功能,但是目前国内教学中更重视的词语语篇的语法功能。像well, you know, now, oh和I mean这一些词汇的语标功能与一般词典和教材的释义不同。以well为例,教师在教授well这一词语时通常会更加强调“井”、“好”这些字意,而well的为语篇标记功能则常常被忽略,因此受试者无法将其有意识地、反复使用内化。而Nation通过发现只有反复接触同一词汇5至16次,学习者才有可能真正掌握这个词语。这就意味着在语篇标记语认知缺乏的情况下,受试者在使用英语交流的过程中根本无法熟练运用,甚至可能会因语篇标记语的语义模糊而错误使用。因此在交流对话中对这一类的词语的使用频率也非常少。这解释了为什么在实验检测中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语篇标记语的使用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支持肖好章(2012)关于显性学习更有利于成人在学习外语听说环境下掌握语篇标记语的理论。

五、结语

本研究的结论是:当代中国英语专业大学生对语篇标记语的使用频率存在较大差异,探究其原因为:中国英语学习者受到中文语言思维惯性的影响,更多使用对照应、结构层面的语篇标记语,而很少使用认知和人际层面的语篇标记语。这是由于对照应、结构层面的语篇标记语的语篇功能和语法功能相一致,而人际、认知层面的语篇标记语的话语功能则更为复杂,也和其相應的语法意义不同。学生在学习英语的过程中更关注词汇的语法意义而忽略了其他内涵,因此无法熟练运用各种类别的语篇标记语。本研究对外语学习有以下启示:在外语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有意识地教授学生词语的语篇标记意义,即让学生对语篇标记语进行显性学习。通过观看外语原声电影等方式加深学生对语篇标记语的认识,同时也可以在考试中适当加入语篇标记语的检测部分,引导学生对这方面知识的学习。

由于笔者能力有限,在本次研究仍存在许多不足:一是未与本族语人语料库数据比较;二是调查的范围不够广,影响了其应用广度。

参考文献:

[1]王德杏.英语话语分析与跨文化交际[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8:218.

[2]闫涛.话语标记及其语篇功能[J].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78-81.

[3]宋学军,运用角色扮演提高初中生口语能力的研究[D].湖北:华中师范大学2007:17-20.

[4]肖好章.显性注意与语篇标记语学习对话语生成和识解的影响[J].现代外语 2012:394-396S.

[5]冉永平.话语标记语的语用学研究综述[J].外语研究,2000:9-10.

[6]Fung,L.& R.Charter.2007.Discourse markers and spoken English: Native and learner use in pedagogic setting[J].Applied Linguistics 2007:410-439.

[7]chiffrin,Debroah.1987 Discourse Marker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8]Nation,I.S.P.1990.Teaching and Learning Vocabulary[M].New York:Newbury House.

【基金项目】本文为2015年大学生创新课题、2014年广东省“质量工程项目”精品资源共享课“英语听说”(编号YJGH14-97-55)、广东省教改项目(编号:YJGH15-173-112;YJGH16-236-105)和广东省社科“十三五”规划项目(GD16WXZ11)的部分成果。

猜你喜欢

角色扮演
An Overview of Cosplay1: Exploring the Subculture角色扮演亚文化纵览
Cosplay Is a Business and It Is Suffering角色扮演行业正在遭受冲击
The Psychology Behind Cosplay角色扮演背后的心理学
角色扮演:让小学英语教学更精彩
角色扮演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谈初中地理角色扮演法的实施
探讨角色扮演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刘娜:角色扮演在初中英语会话教学中的应用
角色扮演法应用于小学英语教学的思考
角色扮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