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校长推进学校课程改革之我见

2017-07-14郝媚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校长新课改改革

郝媚

2016年9月20日,鄂尔多斯市第二届校长能力培训班如期在四川成都举行。为期11天的培训,我有幸聆听了刘大春、程红兵、李镇西、龚雄飞等十几位教育专家的精彩讲座,参观了成都泡桐树中学、武侯实验中学、石室双楠实验学校这三所重点学校。此次培训我感触很深,收获颇丰,引发了很多思考,解开了很多疑惑,也理清了我在今后学校教学管理方面的思路。

●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世纪中学 郝 媚一、树立正确的课改思想,明确课改的目标,是实施课改的灵魂和根基

苏霍姆林斯基说:“校长对学校的领导,首先是思想的领导。”可见树立正确的指导思想何其重要,没有思想就没有灵魂,就会失去方向。课改亦如此,如果校长不能确立正确的课改指导思想,那教师的课改就会盲从、被动、无目标,从而导致课改半途而废,导致教学质量的下滑。

校长是一所学校开展教育教学活动的策划者、领导者和管理者,肩负着重大的教育责任。面对新一轮的普通高中课程改革,作为校长必须站在国家人才培养战略的高度,深刻理解当前基础教育改革的内涵、意义,提炼出本校实施新课改的思想,明确新课改的目标。

一是要转变教育观念。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例如,我校新确立的“一线多元”的育人观念,就是以育人为主线,以多元发展为手段,促进学生主动发展、全面发展。

二是树立科学的质量观。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工作的核心任务。新课改更是如此,而所谓的教育质量不单单指学生的高考分数,而是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作为衡量教育质量的根本标准。而我国基础教育特别是普通高中教育观念相对落后(重分数、轻能力;重部分、轻全体;重眼前、轻长远),教学方法单一(讲授加训练)造成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素质教育推进困难、学生适应社会和就业能力不强等局面。究其原因,主要是校长的思想问题、认识问题。因此在新课改中,校长树立学校发展的科学质量观和正确的人才培养观是学校实施新课改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三是要树立新的课程观。课程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实现新的育人目标的主要载体和手段,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全面发展,适应学生终身发展。课程改革的方式可以不同,但必须紧紧围绕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进行,课堂教学改革虽然是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但绝不是全部。正如李镇西校长所说:学校一切活动都是课程,每一活动都要有教育意义。课程也绝不能与课本等同。在新课改中,我们要淡化对教材的敬畏感,从而构建以学生为本、个性多元的学校校本课程体系。

二、营造良好的课改气氛,统一目标,达成共识,是实施学校课程改革的前提和必要条件

客观地说,我国应试教育的思想根深蒂固,现行高考体制很大程度决定着学校教育的行为和内容,社会对学校办学质量的评价往往局限在单一的教学质量的高低,或者直接看高考成绩的高低,特别是对于普通高中来说,巨大的升学压力导致课程改革更加困难,阻力重重。

全国中小学第八次课程改革从2004年秋季启动到现在已历经了12年时间,最晚实施课改的省份也已经走过6个年头了。然而新课改的理念、思想、目标对于家长、社会、学生来说仍然很陌生,甚至有些教育行政部门的管理者认识也不是很深。课程改革几乎成了学校的独角戏,而对于普通高中来说,在巨大的高考压力下,面对新课程改革,虽然是大势所趋,但不一定是“人心所向”,很多学校的课改局面仍是响应号召,举步维艰,犹如火车进站“喊得高,走得慢”。 正如徐猛教授所言:别人说的不等于做的,别人写的不一定是真的。大多普通高中的新课改是“形变神不变”,有的甚至由于种种原因,导致课改半途而废,回归老路。

当前中小学实施的新课改是我国基础教育的一项最大的改革,同样会遇到诸如此类的困难,因此要实施新课改,校长首先要创设良好的课改环境是前提条件,是十分必要的,否则必然会导致学校课改难以推行,半途而废。

首先,校长要主动与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沟通,取得行政主管部门的认可与积极支持,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其次,校长要亲自组织家长委员会、各班级家长代表会、全体学生家长大会,向家长说明课改是国家推进的全国范围内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教育改革,不是某所学校的个别行为,并要向家长保证,学校实施课改绝不会以牺牲学生成绩为代价,是在保证教学成绩稳步提高的基础上让学生全面发展、更好地成长,从而消除家长对课改的顾虑,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在此基础上,校长要凝聚班子成员的力量,形成推动课改的强劲合力。一个人走可能会走得很快,一群人走一定会走得很远。要让全体教职工明白,课改是事关学校生存与发展的大事,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肩负着推行新课改的责任,要将校长的课改思想、理念转化为全体老师的共同认识,要将校长的课改设计转化为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这是保障学校能否顺利持续有效地推行新课改的关键所在。此外,在校长对课改的态度方面,龚雄飞校长的经验“停不得、快不得、慢不得”和李镇西校长的经验“鼓励‘优秀,允许‘落后”十分值得我们借鉴。

三、实施新课改校长应具备以下三种基本能力

校长作为一所学校的最高管理者,其思想、理念、态度、行为能力对学校开展一切教育教学活动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学校实施新课改,校长不仅要有责任意识、担当意识、创新精神和坚强的意志,更要具备领导实施新课改的能力。

一是过硬的教育教学能力。

学校推行课改,校长首先要进行顶层设计,即制定符合学校实际的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课改方案,方案是否科学合理是学校课改成败的关键,这就要求校长不仅要有很强的教育理论水平,还要有丰富的教育教学实践经验。既要仰望星空——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又要脚踏实地——掌握现状,求真务实。教育振兴呼唤高素质的专业化教师队伍,新课改更需要大批懂教育的专家型校长。

二是较强的管理能力。

学校管理涉及诸多方面,在推进学校实施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校长的管理能力至关重要,校长不仅要有统领全局的行政管理能力,而且要具备领导课程改革的业务管理能力,校长绝不能当甩手掌柜,而要成为课程改革的引导者、参与者、组织者和推动者。改革是一种探索,是一种创新,没有现成的模板可以照搬。尽管目前全国已经有六千多种课改模式,但没有一种模式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所以能否持续有效地推进自己学校的课程改革,是對校长智慧、意志和组织管理能力的极大考验。如何把校长的课改思想、理念转化为全体教师的共同认识,需要校长的管理艺术;如何将校长的课改设计转化成全体教师的自觉行动,需要校长的管理方法;如何解决课改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需要校长的管理智慧。

三是良好的沟通能力。

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取得上级行政主管部门和学生家长的认可与支持。这就要求校长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和沟通艺术,特别是在带领全体教师实施这项重大改革的过程中,更需要全体教师的积极行动和全心投入,而思想是行动的指南,要想让全体教师思想统一,达成共识,这无疑是一件较为艰难而复杂的工作,其中校长的沟通能力至关重要,当然在课改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阻力和困难,更需要校长去不断沟通、化解。

良好的人际关系是当好校长的一笔财富,良好的沟通能力是促成事业成功的法宝之一。沟通需要“民主、平等、尊重”的心态,这样才能使沟通收到良好的效果。例如,陈大伟教授提出的“观课”“议课”研课思想和实践指导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他指出:对教学要保持谦恭,正确的方法未必只有一种。评课者、授课者都应该定位为学习者,评课者不是批评者,而是建设者。评课者要靠近学生、仔细观察学生的学习过程,坚持以学论教,追求有效学习。为此,要将我们惯用的“听课”“评课”活动改变为“观课”“议课”活动。虽一字之差,却包含了教研思想、行为、态度的巨大转变。在课改中,校长必须要参与大量的研课活动。陈教授的这一思想告诉我们:教学研讨方面切记不要用行政的手段,而要以民主、平等、尊重的态度和研究、互动、沟通的方式来进行。

猜你喜欢

校长新课改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新课改下的幼儿教育策略初探
改革创新(二)
论校长的修养
瞧,那些改革推手
新课改对立德树人的思考与实践
好校长是怎么炼就的?
校长给力“九个一”
也谈新课改下的课外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