聆听与反思
2017-07-14刘立升
刘立升
2017年5月25日和26日,我有幸参加了在山东省滨州市第八中学举行的第十一届全国小学“语文主题学习”观摩研讨会。我聆听了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吴忠豪、台湾新北市修德国小教师陈丽云的报告,并观摩了陈丽云老师、李永强老师、马学军老师、田喜成老师、王丽萍老师、申莉老师的示范课。我感觉有以下几方面收获:
一、 语文课程性质的重新界定
吴忠豪教授指出,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应使学生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我们应抓住“运用”这一关键词,课堂课下要多创造条件,让学生在听说读写中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变“教语文”为“用语文”。
二、 语文教学更应注重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在教学时,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会语文的知识、技能、方法,还要注重学生语文的文化积淀、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江西省永丰县恩江小学王丽萍老师在讲授《她是我的朋友》时,采用的是“1+X”模式,首先师生回顾体现人间真情的诗句、名言,为学习新课做准备。接着要求学生画出体现“我”动作、神情的语句,让学生揣摩“我”的内心活动,体会“我”害怕、犹豫、矛盾的心理,但“我”最终还是决定献血。小男孩献血的原因很简单,“她是我的朋友”,突出了本文的赞美人间真情的主旨。最后,王老师布置拓展阅读《藏羚羊的跪拜》,学生运用本节课讲授的“结合动作、神情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的方法,揣摩老羚羊的心理活动,体会老羚羊的伟大母爱,触动学生的内心世界。王老师布置的课外作业是,读《爱的教育》这篇文章,运用本节学习方法分析人物内心想法。本节课王老师围绕“结合动作、神情揣摩人物内心世界的活动”的主题上课,突出学生课堂阅读,学习主题高度集中,学生感受到了“人间真情”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时时体现学生在运用语言,注重了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 提倡多读书,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吴忠豪教授提出语文要“夯实一个基础(语言积累),强化两个实践(阅读实践和表达实践)”。可见语文读书的重要性。本次研讨中,所有授课老师都有共同的观点,那就是提倡学生多读书。本次上观摩课的几位老师,在课堂中都突出了学生的朗读环节,注重朗读指导和加强多种形式的朗读训练,要求学生读得有节奏、有感情,并教给学生如何写批注(即“不动笔不读书”的习惯),发表自己的见解。课堂中体现了学生在读中思、读中悟、读中学的教学思想。于永正老师在这方面也有同感,他说:“如果我再教小学语文,我会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他还说:“不但多读,还得多背——在初知大意的基础上,多背点经典诗文。”
四、 学生是学习语文的主体
本次上观摩课的教師把学生推向舞台,让学生成为表演的主角,教师出色地扮演了引领者、组织者、合作者的角色。学生是天真活泼、有激情的,授课教师也都表现得非常有激情。台湾的陈丽云老师激情四射的上课风格感染了本堂课所有的学生和台下听课的老师。她在突破“思索、盯、警惕、解渴、珍惜”这几个词义时,让学生结合每个字的意思、联系上下文内容解答,这些方法都不能解决时,最后才去查找工具书。这更突出了学生获取知识的独立性、主动性、实践性。这些没有“彩排”的原生态的语文课堂是我们所追求的,体现了授课教师的语文教学理念、渊博学识、较强的组织能力以及对学生的爱心。这是教师长期课堂实践的结果,可谓“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