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阅读,打开心窗

2017-07-14石敏王印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陶渊明情怀思想

石敏 王印

参加“语文主题学习”实验一年多来,回首经历,心头的震撼犹在:语文课就应该是师生一起浸润在书香里,滋养精神和灵魂。

可最初拿到七年级下册的六本配套“语文主题学习”丛书时,感觉难题摆在面前:一个学期一本教材,六本丛书,将近100万字的阅读量,怎么在课堂上完成? “语文主题学习”实验的理念是:第一,阅读;第二,课内阅读;第三,课堂自主阅读;第四,课堂海量阅读。怎么实现?

◆突破传统教学的藩篱,让语文教学回归阅读本位

课堂是调动学生自主阅读、自主学习的沃野。为了实现学生的海量自由阅读,在教学实践中我重新给自己定位:课堂上,和学生一起阅读——教学生阅读——引导学生自主阅读,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思考、自主实践运用;控制自己的讲解欲和操控欲,把课堂当成师生思想交流碰撞的平台。语文教学其实就应该 “还阅读给学生,还课堂给学生”,让语文课堂教学回归阅读本位。师生在阅读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在课堂教学时,我一般采用以下几步:

首先,提炼精当的单元主题,确立阅读的大方向,分层突破,给学生一个阅读的导引,把阅读还给学生。

在教学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时,依据这个单元的文本特点和丛书的文本特点,我拟定单元主题为“深入探险世界,领略英雄的情怀”;具体学习时又分解成几个小主题, 引导学生从“探险中成功与失败”“探险中死亡的意义”“解读探险英雄”等角度思考探险的意义,剖析探险者的情怀,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多角度多层面解读文本、领悟文本的思想内涵。教材结合“语文主题学习”丛书,仅用12课时就完成了这个单元的多篇目阅读,这在传统的语文课堂上是不可想象的。

其次,设置精当的主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发散性阅读,激发学生的思考,把课堂还给学生。

如在阅读《死亡之旅》《走出沙漠》时,我设计的主问题既包含了思维的拓展(从眼前的文本拓展延伸,概括这一类人的精神品质),又包含学习能力的转化,即把学生的思考转化成写作,完成从阅读思考到实践运用的过程。

主问题设置具有开放性,给了学生很大的思维空间。学生们在第二板块《死亡——生命的延续》的练笔中写下了:

“斯科特用炽热的探索精神融化了冰川,……给世人留下了无惧死亡的勇气……”;“圣艾克絮佩里,沙漠的精魂……他终究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把生命自豪地交给大漠” 。

学生们自从大量阅读后,写的读后感有理有据有情,其中效果是单靠传授写作技法达不到的。由于读了多篇相关的文章,了解了很多人物的事迹,感受了众多英雄的情怀,在阅读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立的思考和判断,从而自然而然地运用到了自己的写作中,自由地表达了对“探险的意义、探险家的情怀” 的理解与感悟 。

丰富的阅读不仅让孩子们积累了写作素材,也给了孩子们无限的思想源泉。读得多了,想得深了,思维开阔了,笔底也有自信了。这不就是“反三归一”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做的就是把语文课程、语文课堂、教材和“语文主题学习”丛书、学生等智慧地整合在一起,进行“课内海量阅读”。课堂活动以学生的阅读思考和写作为主,唤醒学生思想的精灵,让幼小的心灵蓬勃绽放。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自由驰骋,体会阅读的快乐

“语文学习所得不是教师讲出来的,是学生在大量的阅读中逐步悟出来的。”我认为在阅读的初始阶段这个悟的点应该掌握在教师的手中。教师学识的深度、学养的高度,决定学生阅读视野、学习境界的宽度和厚度。好奇心是孩子的天性,教师的引导点拨若能最大限度激发孩子们的思考探究的兴趣,孩子们就能在阅读中逐步形成自觉的阅读感悟,潜移默化地养成阅读的思考习惯,提高阅读思维能力,拿到文本有自己独立的思辨和判断。

阅读,要能读出藏在文字背后的思想、意蕴、情感,这些藏在文字背后丰富的思想内涵将开启学生的思想、开拓学生的阅读视野、拓展心灵的空间, “语文主题学习”实质上就达到了这样的效果。

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教学内容包含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儒家思想,我试着把儒家文化渗透到单元教学主题里,带着学生领悟《桃花源记》《陋室铭》《爱莲说》《杜甫诗三首》《大道之行也》等作品中所蕴含的儒家思想文化,再把陶渊明、杜甫、刘禹锡、周敦颐放到儒家思想文人的层面上,不仅让学生理解他们的精神境界,更让学生了解产生这样精神境界的文化渊源,从而更深刻地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理解作家的情怀。

在《桃花源记》的课前准备环节,我链接了丛书《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和教材《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要求熟读并背诵这两首诗,思考《归园田居》(“种豆南山下”)中“但使愿无违”的愿是什么?请用《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的相关诗句来解读。课堂教学中插入陶渊明的生平介绍,带领学生了解陶渊明的生平经历,陶渊明的田园情怀,把学生带入陶渊明的精神境界,再来学习《桃花源记 》,整体理解陶渊明在“世外桃源”中寄托的人生理想和人生追求。表达学习感悟的环节,链接丛书《潇洒人生》《故乡在远方》, 旨在向学生传递陶渊明的这种精神依然影响着现代人的生活追求。

在3个课时里, 让学生在自主阅读中理解领悟,把生硬的讲析变成了学生们鲜活灵动的思考和富有诗意的文字表达。学生们读到的不再是一篇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而是蕴藏了丰富文化内涵的美文,最后学生们归纳总结:无论是“归隐”还是积极“入世”, 这些文人们都有忧国忧民、心系天下的思想境界,悲天悯人的情怀,不会因自己的得失而改变,也不会因自己的境遇而改变。

通过对这个单元的学习,学生初步了解了一些儒家思想和文化,获得的不仅是知识,还有情感的熏陶,精神的洗礼,这样的阅读让“热爱祖国语言文字”不再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实实在在的阅读实践体验。

在语文教学中,我越来越感觉到:教师首先应该以“文字间凝聚的是思想精华”开启学生阅读的窗扉,引领孩子们把书读厚读宽;其次,师生要在累积阅读的过程中总结归纳,把书读薄读精;最后,学生要逐步形成自己独立的阅读体系,用阅读深化自己的思想,提高阅读品味,提升审美趣味。

教语文是很幸福的,教师可以用睿智的思想、丰富的情感为自己和学生打开心灵的窗户。当教师有效启迪了孩子们那一颗颗善感的心,就真正地播下了希望的种子!

(題图为作者石敏)

猜你喜欢

陶渊明情怀思想
你好,陶渊明
思想之光照耀奋进之路
思想与“剑”
赣鄱情怀
民有呼我有应 “刚”与“柔”中显情怀
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
“思想是什么”
陶渊明:永恒话题与多元解读
不为五斗米折腰
“五老”情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