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承徽州文化,助力法治建设

2017-07-14姚文孙

资治文摘 2016年12期
关键词:依法治国法治

姚文孙

【摘要】徽州文化包含的法治元素丰富,尤其是其德法相辅思想仍可为当下法治建设提供有益滋养。宗族制度、祠规祖训,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程朱理学、新安理学,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主要依据;徽州教育、耕读传家,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必要手段;徽州文书、契约字据,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徽州商人、贾儒结合,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典型范例;徽州名人、徽州先贤,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开路先锋。

【关键词】徽州文化;法治;依法治国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从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高度,提出了“全面依法治国”这一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领导干部从传统文化中学习“七道”:修身之道、廉政之道、天人之道、用人之道、法治之道、民本之道、义理之道,为领导干部更好地继承传统文化服务于当下中国建设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其中的法治之道,对于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明法用法,建设法治国家意义非凡。

美国文化人类学者克利福德·吉尔兹曾提出著名论断:“法律是一种地方性知识。”徽州文化是极具地方特色的区域文化,其内容广博、深邃,包含的法治元素丰富,那些具有前瞻性、普适性的法治内容,仍可为当下法治建设提供有益滋养。

一、宗族制度,祠规祖训,既重言传,更重身教,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重要形式

习惯聚族而居,强调道德教化,是明清时期徽州宗族的重要特点。其教化风俗,历史文献多有记载:“家乡故旧,自唐、宋来数百年世系比比皆是。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所在村落,家构祠宇,岁时俎豆。其间小民亦安土怀生。即贫者不至卖鬻子女。婚配论门第,治桂裳装具,量家以为厚薄。其主仆名分尤极严肃而分别之,臧获辈即盛资富厚,终不得齿于宗族颖里。”

徽州传统的伦理道德一般是通过族规、家训、祠堂等渠道深入族人日常生活的。光绪年间绩溪华阳邵氏认为:“祠规者,所以整齐一族之法也。”在徽州,许多立在宗祠、写在族谱中的“族规”、“家训”,都是引导修德,正人正已,几乎千篇一律的明示族人遵守法纪。其族规大多充满着“务本业”、“禁奢靡”、“习勤劳”、“考岁用”、“崇厚德”、“端好尚”、“严约束”、“慎婚嫁”这一类的戒条,并不厌其烦地教导族中子弟力图上进,克绍家声,光宗耀祖。明清徽州普遍存在着商人重义、仕宦忠介、平民孝友、妇女贞节、邻里和睦等社会现象,就是徽州宗族重视道德教化结果的具体表现。

以尊祖敬祖、孝老爱亲为基本特征的宗族制度,通过族长和其他长老的权威,通过非正式的规则包括伦理道德规范、思想价值取向、乡风民俗习惯等文化性因素的作用,通过对族人的灌输达到了潜移默化的教育感化作用,从而有效地协调和控制着族内的摩擦纠纷,实现对家族成员的行为约束,铸造了超稳定的社会系统。借鉴徽州传统的群防群治的乡村和社区管理模式及有益经验,尝试构建以政府为主导、以群众自治为主体、多方参与、多管齐下的网络化社会管理机制,使社会管理的触角延伸到城鄉方方面面乃至家庭和个人生活,实现和谐稳定的社会状态。

二、程朱理学,新安理学,既重德治,又重法治,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主要依据

新安理学作为程朱理学,尤其是朱熹理学的重要分支和一种地方性哲学流派,对徽州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古徽州号称“程朱阙里”、“东南邹鲁”,无疑特别尊崇朱熹理学。“我新安为朱子桑梓之邦,则宜读朱子之书,服朱子之教,秉朱子之礼,以邹鲁之风自恃,而以邹鲁之风传之子若孙也”。④新安理学奉朱熹为开山宗师,以其尊“理”重“礼”尚“法”的独特体系,为有宋以降的徽州社会准备了理论化、系统化的封建伦理道德规范,为社会稳定树起了精神支柱。

朱子“读书起家之本,和顺齐家之本,循理保家之本,勤俭治家之本”之类格言、语录在徽州民居、祠堂中触目可及。在朱熹倡导的“忠孝节义,礼义廉耻”八维四德影响下,徽州地域社会百姓明理尚义,“安守本分”“民多善纯良,守法律,娴礼教,聚族而居”。朱熹理学在徽州的民间化,促成了徽州地域社会民间的自治,徽州地域社会公序良俗逐渐形成。程朱理学“德治”“礼治”观念内含有重视道德建设及法治建设的意蕴,对于创新社会管理机制、倡导重德守法理念有着积极的借鉴作用。

三、徽州教育,耕读传家,既重学识,又重做人,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必要手段

古徽州文风昌盛,“十户之村,不废诵读”“茅屋书声朗”即是明证。古徽州谚语:“生孩不读书,不如养窝猪”。徽州楹联:“万事家风惟孝悌,百年世业在读书”,“几百年人家无非积善,第一等好事只是读书”……只有读书,重视教育,才有出路,已成了古徽州人的共识。徽州先人或以身传教,或延请名师,或修筑书屋,或添购书籍,或捐资助学,不遗余力。

在理学之风盛行的徽州,深知道德品行是人立足的根本,认为教育子孙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孝义之道”。朱熹告诫“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子孙不可不教”,陶行知强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可谓是徽州教育实践的总结与发挥。这样的教育环境,言传身教,潜移默化,润物无声,把徽州文化融入到了徽州学子乃至徽州人民的血脉之中。

秉承儒学传统,特别是朱熹理学的徽州教育,造成了徽州“重宗义,讲世好,上下六亲之施,无不秩然有序”以及族人乡里之间“相亲相爱,尚如一家”的社会风尚,为古徽州普通人爱国爱家、守规守纪,人仕者克己奉公、清正廉洁奠定了思想基础。他们做人做官、为人处世时所奉行的怀仁、律己、公平、正义等观念和原则,对我们加强自身修养,加强法治建设不无裨益。

四、徽州文书,契约字据,既重诚信,又重法理,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有效载体

古代中国民间社会素有“官有政法,人从私契”“民有私约如律令”的说法。契约的效力犹如律令,具有很高的权威性和强制性。徽州人素来崇文重教,敬惜字纸,子女大多能识文断字。生活中,林地宅舍的租售流转,兄弟之间的分家析产,商人之间的合伙买卖,邻里纠纷的诉求解决等,均会以契约文书的形式固定于纸张之上。有学者研究发现,徽州现存的数十万件历史文书,有60%70%是契约文书,这说明当地传统非常重视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许多徽州契约文书就是历代徽州人对法治社会、公平正义、公序良俗不懈追求的写照。契约文书在徽州的民间普及,是一种民间契约精神的信仰,是一种民间法律意识的觉醒。

在古徽州历史上,契约为据、诚信交易得到了长期信奉和遵守,构成了人们日常生活的主要准则。在依法治国的今天,树立和增强契约意识和规则意识尤为重要,有利于树立法律的权威和国民对法律的信仰,符合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市场化、法治化、现代化特点。

五、徽州商人,贾儒结合,既重义利,又重法律,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典型范例

徽州文化养育了徽商,在明清时期创造了雄踞中国商界300年之久的辉煌。以义为尚,服贾求生;以义取利,生财有道;以义制利,用财有度。总之,徽商的经营之道和商业道德无不受到儒家义利观的影响,体现出以儒道经商、贾而好儒的文化性格,创造性地处理了“经济利益”与“诚信仁义”的关系,成就了“儒商”美名。

徽州商人生长于封建礼法浓厚地区,宗族有关“安分守法”的训诲耳濡目染。因此,徽商的法律意识可以说自小就开始养成。休宁无名氏商人手抄本《士商十要》中把守法作为“十要”之首,他说:“凡出门,先告路引为凭,关津不敢阻滞。投钞不可隐漏,诸人难以挟制。此系守法,一也。”这说明徽商是极其重视用法律维护自身经济利益的。此外,徽商特别重视商业合同和契约文书的作用,在有关徽商的史料中,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分家阄书》《分界合同》《盐典合同》《租议文约》及买卖田宅等合同契约文书。这些契约文书,表明徽州商人依靠“约”和“法”来维护权益、协调关系,形成了凡事“立字为据”的习惯,实际上是徽商致力于构建法治社会的一种民间尝试。

六、徽州名人,徽州先贤,既重学术,又重实践,是徽州传统社会治理的开路先锋

徽州历代先贤名人,对于人际关系的调节、社会秩序的治理,多有精辟论述。特别是南宋大儒朱熹和现代学者胡适的一些法治主张,至今读来仍不无启迪。

朱熹十分重视宗族伦理,撰修《家礼》等书,制定了一整套宗法伦规范调节社会人际关系,体现出和谐的文化风向标。朱熹有言:“公门欲其无扰,讼庭欲其勿临,非法欲其勿为,危事欲其勿与,官长欲其必敬,桑梓欲其必恭,有无欲其相通”。朱熹主张在商业活动中,“临财欲其勿苟,见利欲其勿争。交易欲其廉平,施与欲其均一”,蕴含着一种朴素的公正平等法治观念。朱熹在《朱子训子贴》中曾写道:“国课早完,虽囊空虚,独有余庆。”从散见的族谱、乡规民约以及“早完一岁赋,多读几年书”等楹联中,可以窥見古徽州人遵照朱熹爱国忠君“守我本分”,重视敬重官府和依法纳税。

胡适主张以自由主义的法律制度代替封建专制制度和其他形式的独裁制度,确立和弘扬自由主义的法治精神;提出了以建立“好政府”为起点的宪政改革主张,阐述了自己的民主宪政观;在人权的保障方面也有自己的见解。胡适的自由主义精神内涵了自由、法治与民主的精神。胡适的人权思想概括起来不外乎两点:一是主张人权;二是提倡法治。正如其《人权与约法》一文标题所表明,以法治保人权可以说是胡适人权思想的全部主张。“快快制定约法以确定法治的基础!”“快快制定约法以保障人权!”胡适提出的这两句口号在当时引起广泛的反响。在强权和专制面前,胡适是从不屈服的。对国民党当局,他敢于针锋相对;对被奉为国父的孙中山,他敢于据理剖析;对独裁者蒋介石,他要求诉诸法庭明辩是非;对社会上种种落后思想和习惯势力,他敢于冒犯众怒鞭挞群愚;对时人盲目崇拜的各种“革命”新潮,他敢于独树己见,逆流勇进。总之,胡适以他特有的人格和风貌充分展示出追求自由人权的不倦精神。

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以法治体现道德理念,以道德滋养法治精神。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与深入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相结合,与传承弘扬徽州文化等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全面开创依法治国新时代。

猜你喜欢

依法治国法治
让法治理念根植民心
走实“1+6法治同行”党建之路
法治护航杭州亚运会、亚残运会
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培养学生法治素养的教学策略探究
公司成长的“法治之钥”
新时代道德与法治教师法治素养的培育
“一例多境”培育初中生法治意识
立良法 谋善治
法治中国是实现中国梦的推动力量
两会布局 依法治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