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个孤独沉思的戏谑者

2017-07-14杜雨舟

投资与理财 2017年7期
关键词:油画南京绘画

杜雨舟

张科学是一位善于思考的青年艺术家。我与科学相识虽仅一年有余,但却对其绘画作品如数家珍,这一方面源自于张科学绘画中呈现的不同于同龄人的独特气质,另一方面来自于其作品中深刻的现实意义。

在视觉艺术被市场经济、流行文化冲击的语境之中,大量的青年艺术家选择了装饰性或是世俗化的绘画语言来诠释绘画的“当代性”,而张科学却选择了一种较为传统的创作逻辑。乍看之下,科学的绘画形式呈现出典型的马格利特式特质,但不同于传统超现实主义绘画中非理性的创作逻辑,张科学作品中作为符号呈现的各种物件几乎都是他触手可及且切实存在的,他并没有同超现实主义绘画一样分解语言學上“指符”“指意”的对应关联,反而试图用古典艺术的逻辑将每一个物件赋予象征意义。不同物件的组合看似荒诞而无关联,但是在张科学看来,却能串联出一个个具体意义。

花间无语NO.01 布面油画 120*80cm 2015

纸飞机、白云、蓝天几乎是张科学绘画中不可或缺的符号,它们既在画面上起到了加强空间感的作用,又象征着对未来与理想的乐观及不确定性的思考。这奠定了张科学绘画作品的基楚趣味。熟悉科学的人都会知道,科学在现实生活中是一个幽默且深沉的“段子手”,画如其人。在他的绘画中,作为主体物描绘的人或动物常常面向远方或是作沉思状,配以有趣的道具及动态,呈现出一种戏谑性。然而,这种并不可笑的戏谑显然只是以一种幽默的方式,阐述一些看似荒诞的事实。《小耳朵的秘密》是作者的自画像,手中所持的血色云朵同身体左下角的刀疤形成了呼应,而粉墨登场的背景设计又使得画面多了一番戏剧性,这是作者对一个特定时刻的纪念,也是对一段特殊故事的阐述。《散落的灰色记忆》描绘了科学的一段感情历程。被画家赋予灰色记忆的水果散落一地,既表明了这一情节发生的背景,又象征着这段故事令人失落的结局。被纸飞机穿透的树叶使这段往事更加深刻。而画面中飘落在人脸上的纸巾抹去了人物的典型特征,在让画中的人物变得抽象化的同时,也反映了科学面对这一段记忆的回避态度。显然,张科学的绘画是在通过一种超现实的绘画样式,以拼贴符号的手法进行了具体的叙事。

花间无语NO.02 布面油画 120*80cm 2015

或许是这几年居住在江心洲(一个并不繁华的江中小岛)的缘故,科学的画面中并没有表露出丝毫都市的浮躁气息,技法上温润细致的处理,使得画面扑面而来的是一种冷静的思考。虽说在画面中呈现出了大量的符号与道具,但画面中的人物通常是孤独寂寞的存在。在画家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看来,孤独不是消极的概念,而是积极的经验。很显然,张科学深谙这一点。他以乐观的姿态笑面人生,这使得他绘画作品中的孤独通过极具趣味性的场景安排,变得积极乐观起来。

然而,张科学绘画中基于个人经验所展现的情绪与事件并不是单纯且私密的,他在通过画面记录自己的所感所知的同时,也从侧面反映了当下青年的共同处境,在大城市中独自打拼的艰难、与自己周遭事物的交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等都在他的作品中有所呈现。如《自由男神像》一组作品中,一手持书、一手高举面包,独立站立在空中的孤独个体,在戏谑了自由女神像的同时,表达了当代青年面对“物质”与“精神”选择上的矛盾,也暗示着当代青年渴望自给自足的意愿。不可否认,这些问题在当代青年人之中具有普遍性。这种对于当代社会语境下青年人生存现状的思考,使张科学的绘画充分介入“当代”,从而构建了一种基于微观叙事的当代性。

触摸维纳斯 布面油画 120*100cm 2015

张科学绘画作品中呈现的多元的符号语言与丰富的情感表现,使得我们能够轻易的将他归纳为一位细腻的艺术家。然而,当我们真正伫立在他的作品面前时,也会发现他是一位善于在孤独中沉思的戏谑者。

张科学

1988年生于安徽 2012年本科毕业于南艺 2016年毕业于南艺油画硕士研究生

群展

2010年4月 作品《渣济风景》入选“第七届江苏省油画展” 江苏省美术馆

2010年6月 参加“‘一般现在实作品交流展” 南艺美院展厅

2011年3月 参加“‘趣味作品交流展” 南艺美院展厅

2012年6月 毕业作品《打扑克》获得毕业生优秀作品奖

2015年1月 参加“‘从。众。人南京青年当代艺术展” 南京明画艺术馆

2015年4月 参加“扬子鉴藏—‘未来之星南艺油画研究生第一回展” 南京 一品画廊

2015年5月 参加“新锐力量青年画家作品展” 南京 天空树画廊

2016年2月 参加“‘新撞新青年油画家联展” 上海 上海大学美术学院

2016年4月 参加“‘艺术苏州当代艺术展” 苏州 苏州国际博览中心

2016年6月 参加“江苏省首届青年油画展” 南京 江苏省现代美术馆

2016年6月 毕业作品《只有一颗胶囊》获毕业展演优秀奖

2016年11月 参加 “中国未来—第二届青年艺术提名展” 南京 金陵美术馆

2017年3月 参加 “ 幻得幻失---南艺油画研究生五人展” 南艺美院展厅

2017年4月 参加 “过江心洲/关于一个岛的艺术生态” 南藝美术馆

2017年4月 参加 “艺术南京·国际艺术品博览会” 南京 百家湖艺术空间

个展

2016年1月 “ 蓝调·谐音 张科学个人作品展” 南京 问象艺术空间

2016年10月 “一千个‘哈姆雷特和一个 张科学绘画作品展” 南京 灰格画廊

问答张科学

《投资与理财》:这种蓝天白云为背景的面貌是从什么时候形成的?

张科学:2013年。

《投资与理财》:蓝天白云不变,人与场景的变化构成了不一样的叙事,这些都来源于你什么样的视觉体验呢?

张科学:可能是我比较喜欢蓝色的缘故,观察到蓝天白云是以光的存在为前提,光的出现总给人一中温暖、希望、积极的感觉。

《投资与理财》:你的画面很注重一种平涂的肌理效果,在创作方式或绘画语言上,有没有受到一些当代大师的影响?

张科学:这种影响是潜移默化的。我之前的画面效果偏向欧洲传统写实,一些处理手法随之延续下来,比较得心应手。还有就是对基里科·马格里特等艺术家的喜爱,这些都是阶段性的。

《投资与理财》:今年以来的几幅小画明显有一些不同,好像更注重细部和局部的处理,从创作经历上讲,今年是有了不一样的变化?

张科学:我觉得这种变化是水到渠成、理所当然的,内心深处觉得应该这样处理。

《投资与理财》:药物的胶囊是一个不断出现的道具,它有什么样的特殊叙事意义吗?

张科学:我把胶囊比作救赎、治愈的良药,去拯救精神和肉体的折磨与伤害。更多的是象征性的。杜绝假药,杜绝无病呻吟。

《投资与理财》:作品中的男孩女孩都是我们日常生活中的概念化的人物,有种残酷青春的意味。你自己怎么认为这一点?

张科学:每个人对青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我不觉得青春是残酷的,更多的是无奈。我是个乐观的悲观主义者。画面中所描绘的人或动物常常是沉思甚至是病态的,这就是生活当中感受到的无奈体现,也是我悲观的一面;蓝天白云有着希望、自由的意味,乐观的一面出现了。这种乐观建立在无奈人生的积极态度上,感觉很矛盾。所以,画面常常呈现一种超现实感的一种戏谑性,用这种并不可笑的戏谑阐述一些看似荒诞的事实。

猜你喜欢

油画南京绘画
南京比邻
一张油画
“南京不会忘记”
油画《塬下》
油画
南京·九间堂
又是磷复会 又在大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