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我国竞技体育的娱乐化倾向及其利与弊

2017-07-14刘俊平

运动 2017年9期
关键词:体育精神竞技娱乐

刘俊平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体育部,山西 阳泉 045000)

论我国竞技体育的娱乐化倾向及其利与弊

刘俊平

(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体育部,山西 阳泉 045000)

在媒体的参与并促进下,我国竞技体育娱乐化倾向非常明显。从表现形式上看,竞技体育娱乐化表现为体育内容的多样性以及体育人的个性化,体育对象的调侃性和外延性。竞技体育娱乐化倾向有其必然性,竞技体育娱乐化倾向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结果,它反映了体育市场化的深化过程。竞技体育娱乐化过程有其有利点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弊端,需要我们趋利避害。

竞技体育;娱乐化倾向;利与弊

当今社会竞技体育娱乐化现象比比皆是。例如,美国著名职业篮球运动员科比于2015年11月30日宣布赛季结束后正式退役,媒体敏锐地抓住这一娱乐大餐,让此后科比的每一场比赛都成为抓人眼球的谢幕战。以微博、微信为主的自媒体更是使出恶搞、段子、PS等各种手段。于是科比“死了”,科比死而复生后成为了歌手、足球运动员,还整容成了阿伦艾弗森。再如,2014年世界杯落下帷幕,虽然与中国足球无关,但中国球迷还是享受了为期30天的足球盛宴。握有世界杯转播权的央视推出了数档世界杯特别节目,比如经典节目《豪门盛宴》。各大门户网站虽没有世界杯比赛的转播权,如此盛宴对于他们一定不会缺席,于是将一档世界杯节目演绎成了一场场以世界杯为噱头的综艺秀,人们对明星、美女的关注,超过了那些著名的解说嘉宾和国内球星。可以这样说,我们看到的世界杯,早已不只是一项体育赛事,而是一个经过策划的、由媒体参与放大的娱乐化的世界杯。

媒体在体育娱乐化上功不可没。资本的趋利性以媒体为载体推动体育娱乐化的不断发展。通过体育娱乐化很好地实现了体育内容与资本紧密结合。

1 我国竞技体育娱乐化的表现形式

1.1 体育内容的多样性

我国竞技体育在娱乐化大潮推动下体育内容越来越丰富、形式越来越多样。这其中媒体的作用明显,通过媒体不仅使大众感受到许多传统的体育项目的美和其中的体育精神,提高了大众的参与热情,同时通过媒体的放大,我们能够看到许多非大众化的体育活动,如央视《挑战不可能》栏目中与体育相关的内容,以及许多极限运动、挑战吉尼斯纪录等等活动,让大众感受到体育形式的活泼多样,丰富了大众体育生活,也激发了大众体育形式的创新热情。

1.2 体育人的个性化

体育人的个性化通过媒体得到彰显,有些表现为被动性展示,也有些表现为主动性展示。被动性展示如傅园慧的搞怪;乔丹吃口香糖的习惯动作;因为火爆的脾气,中国CBA篮球教练李春江被称为“中国版恺撒尤纳斯”;我国网球运动员李娜的暴脾气这些都是我们所熟悉的。主动性展示如刘翔手举国旗站在领奖台上感动了很多怀有中国心的中国人;泳坛名将周雅菲右肩上的五环纹身;乒乓世界冠军王皓的“火焰山”发型;游泳冠军吴鹏的“招牌”Gucci黑框眼镜等等。

加拿大传播学家马歇尔-麦克卢汉曾说:“我们塑造了工具,而后工具又塑造了我们。”体育人身上的个性元素被媒体敏锐地发现放大以提高其关注度,从而实现资本利益的最大化;反过来,体育人也自觉或不自觉地通过媒体展示自己的个性。

1.3 体育对象的调侃性

媒体的这种调侃不仅是对体育人的调侃,也是对体育内容的调侃。比如,科比“死了”,而他只是退役,自媒体将科比“娱”一把,自媒体中的参与者都被“娱”了一把,大众开心,自媒体业者开心。体育内容的调侃,如中央电视台的经典节目《豪门盛宴》、章鱼TV、企鹅直播和斗鱼体育直播等直播平台充满了对体育赛事的调侃也包括和观众的互动。

1.4 体育对象的外延性

外延性表现为媒体聚焦于体育赛事的场边花絮,媒体对体育内容以及体育人的背景剖析等等。内容的不断演化甚至于相对于体育本身的关注渐行渐远。媒体通过挖掘相关的大量信息满足了不同观众的不同口味。

竞技体育娱乐化倾向有其必然性。竞技体育娱乐化倾向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结果。1992年10月,党的十四大正式宣布:“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的最终确立。随后我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地发展和深化,竞技体育的职业化和娱乐化本身就代表着竞技体育市场化的发展,竞技体育的娱乐化倾向反映了体育市场化的深化过程。

2 竞技体育娱乐化倾向的有利点

竞技体育娱乐化过程有其有利点也有其不可忽视的弊端,需要我们趋利避害。

2.1 通过体育娱乐化能够实现体育内容与资本很好结合,推动体育产业不断发展

2014年10月《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正式发布。《意见》明确提出,2025年中国体育产业将达5万亿元人民币。看到体育消费的巨大蛋糕,国内资本以体育娱乐为内容积极运作。例如,阿里入股广州恒大、苏宁收购江苏舜天、乐视冠名北京国安。甚至走向国外,万达集团6.5亿美元并购美国世界铁人公司。与此同时,互联网公司则在赛事IP资源市场争夺上掀起飓风,以乐视体育B轮融资达80亿元人民币为标志,中国足球超级联赛迎来“80亿元时代”。

新三板挂牌公司上海艾德韦宣股份有限公司携手世界顶尖足球联赛——西班牙职业足球联盟赛,宣布将在上海落成西甲全球首家官方球迷俱乐部(LaLigaClub),以通过探索娱乐化体育生活方式的新理念,尝试打造体育产业泛娱乐化发展的新形态。实际上自2014年伊始,受益于体育产业国家政策持续利好,加之人民群众体育消费升级为体育产业的娱乐化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分羹万亿元体育服务市场已然成为资本界的一致共识。

2.2 引导并发展群众体育

体育娱乐化是人民群众体育消费升级的表现。人们不再满足于健身需求,进一步追求体育的新奇和快感,还有个性化的要求。人民群众这些消费需求推动了体育娱乐化倾向的发展,同时体育娱乐化的发展反过来不断地满足着人们不断变化的体育消费需求。当今社会,在媒体尤其新媒体对新的体育项目进行娱乐化的展示,吸引了许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参与。近二三十年来,沙滩排球、攀岩、铁人三项赛以及许多极限运动都是在媒体的关注并娱乐化展示下,激发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而发展起来。再如,近些年我们熟知的城市之间,男生女生向前冲等体育娱乐节目都拥有很高的人气,更是吸引无数人参与进来,促进了群众体育运动的发展。

2.3 竞技体育娱乐化是竞技体育必走之路

一个竞技体育项目的发展必须有群众基础,没有群众基础必然走向衰落。曾被无数日本青年男女顶礼膜拜的相扑运动现已日落西山,这些年,一直在惨淡经营。日本相扑界曾天真地认为只有将相扑列为奥运项目,才能振兴相扑运动。但国际奥委会拒绝了这一要求,同时给了日本人一个理由:奥运会只接纳那些在世界相当一部分国家有广泛群众基础的项目。体育项目娱乐化有利于壮大体育项目的群众基础。在人民群众体育消费升级的现实面前,竞技体育娱乐化成为竞技体育必走之路。

3 竞技体育娱乐化倾向的不利点

3.1 为了实现娱乐化,媒体片面甚至弱化竞技体育体育精神的展示

现代体育精神早已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奥林匹克旗帜上的5个环象征着五大洲,展示了一种世界大团结的精神。奥林匹克的口号“更快,更高,更强”,强调拼搏与进取的精神。体育精神蕴涵着和平与友谊、团结与进取、公平与公正、奋斗与参与,是人类文明的高尚精神。现代体育精神不能片面理解,我们看到的现代体育精神应该是一个整体,而不能偏废。当今社会,有些媒体为了实现体育事件的娱乐化处理,片面展示运动员拼搏进取精神,而忽略了体育精神的另一面团结友爱和公平公正等精神内涵。比如比赛开始前双方运动员相互握手示意,比赛中对方球员摔倒时将对方球员及时扶起,赛后向获胜方表示祝贺。这些很好的体育风尚却不能很好地宣扬。为了娱乐化,媒体过度渲染肢体的冲闯和言语的不敬来提高关注度,而放弃了对团结友爱及公平与公正等高尚体育精神的宣扬。

3.2 负面新闻扰乱人们尤其是青少年的价值观

少数媒体为了不断博取人们的眼球,不加取舍不做正面引导地播出大量负面新闻。例如,在网络报刊我们看到国家队著名球员被派往外国参加所在国职业联赛,在国家队多次召唤下竟然不归,在金钱与祖国的召唤之间选择了前者,媒体以市场化为籍口,宣扬金钱至上,以金钱至上取代爱国主义情操。媒体为了实现对体育人或体育事件娱乐化处理,过度宣扬体育人的不良个性。比如足球比赛中打架斗殴等事件,人们需要的是观赏一个纯净的比赛,但是比赛中夹杂着些拳脚或辱骂等人身攻击,比赛变得乌烟瘴气,一些运动员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以此体现自己的个性,彰显自己的放纵不羁,在这些事件中媒体不做引导,却大肆宣扬。在娱乐化大潮下,我们所需要宣扬的体育精神被有意或无意地遗忘。青少年处于价值观的形成过程中,面对大量负面新闻甚至媒体的错误引导,很容易价值观扭曲,形成错误的人生观。

4 竞技体育的娱乐化倾向是体育市场化的深化过程

这是时代的进步,这个过程不可避免。但我们在竞技体育娱乐化过程中一定要趋利避害。

(1)完整展示和弘扬现代体育精神。人类在体育竞赛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可贵的体育精神,这是人类的不可丢弃的精神财富。娱乐化过程应该注意完整地展示现代体育精神。应该更加重视对体育精神的展示,更加重视宣扬真善美。(2)在娱乐化大潮下,体育人要适应娱乐化。首先,要适应职业化。娱乐化必然伴随着职业化,这是社会主义经济市场化的结果,也是体育消费升级的必然结果。其次,展现自己个性要符合现代体育精神要求,要有高尚的体育风尚。比如,刘翔手举国旗站在领奖台上充分展现了其爱国主义精神,感动了很多怀有中国心的中国人。另外,还要学会与媒体人的良好互动。

[ 1 ] 张晓春.从经济学视角探讨国内外职业运动员劳务问题[ J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6).

[ 2 ] 孙葆丽.奥林匹克运动与中国[ M ].北京:大众文艺出版社,2000.

[ 3 ] 王凌娟.论媒体体育娱乐化与全民健身可持续发展[ J ].中国报业,2012(10).

G808

:A

:1674-151X(2017)05-006-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09.003

投稿日期:2017-02-17

刘俊平(1972—),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育训练学。

猜你喜欢

体育精神竞技娱乐
TSA在重竞技运动员体能测试中的应用
第1-3届冬季青年奥运会竞技格局分析
拼搏热血的灵动之美
真正的体育精神
The true sportsmanship 真正的体育精神
真正的体育精神
娱乐眼
花与竞技少女
娱乐眼
娱乐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