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引导式教学

2017-07-14韩付勇

科学中国人 2017年21期
关键词:结论基础化学

韩付勇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初级中学

初中化学实验中的引导式教学

韩付勇

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初级中学

化学知识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也正因为此,初中化学实验的设计也非常贴近生活,教师也正可以利用实验的实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对化学知识的理性认识,提高教学效果,这些都很需要教师的引导式教学。由此可见,教师应引导学生提高在基础化学实验中的参与度,在实验的基础上,增强学生的主动意识,同时提升实验课的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和整体素质。

初中;化学实验;引导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帮助学生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同时,化学实验能使学生检验和巩固化学基本理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操作技能、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积极性。化学实验的引导教学可以引导学生在做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从而探究更加深入的化学知识。

一、何谓化学实验的“引导式教学”

引导式教学的核心不仅是让学生掌握知识,更是让学生体验知识生成和发展的过程,即探究式教学,这在化学实验中的具体指导思想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强调以实验为基础

化学实验的本质是实验,所以一切都要建立在实验各种要求的基础上。只有在实验基础上,开展化学实验引导式教学才是我们最重要的指导思想。它的意义是提出了实验中存在的问题,揭示了探索的重要途径和手段的问题。所以课堂实验教学要求尽可能通过实验加强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通过实验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让学生参与实验,根据实验事实探究实验本质,掌握实验本身反映的化学知识。

2、强调学生的主体性

教育学理论告诉我们,学生是教育教学的主体,这在化学实验中同样适用。也就是说,在化学实验的教学中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这种主体地位,最大限度地发掘学生的潜力。当然,这首先要求教师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基础上入手,因为只有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前提下才能真正调动学生参与化学实验的积极性;其次,要在实验的设计上下功夫,更多设计需要学生探究的实验类型,在整个的实验过程中也要多设置问题,从而去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状态。

3、强调教学探究

探究式教学的提出主要是针对传统的满堂灌教学而言。在初中的化学实验中,无论是课本、教参还是其他资料,都已经对实验的步骤和结果进行了详细的剖析,学生要最终获得的也是这些结论。但是在通往结论的路上采用什么样的方式则是值得每名化学教师需要重点思考的问题,而这就需要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去引导学生资助探究,这种教学模式本身也是突破传统教学桎梏的重要手段。

二、化学实验引导式教学的基本过程

初中化学实验自主引导式教学模式的基本教学流程为:创设问题情境→提出猜想与假设→实验探究→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表达。第一阶段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问题情境,并讲解探究的步骤。这个问题的设计必须深思熟虑,它可以是一些相对简单的知识,如魔术,谜语等,但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创造新的知识。第二阶段是实验探索阶段。实验有两个功能:探索和直接验证。教师的任务之一就是当学生已认定某变量无用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时去指导他们。在第三阶段,老师要求学生组织信息和解释现象。在这种情况下,学生需要提交他们的解释,往往有助于使可能的假设变得清晰,然后将所有链条连接着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解释问题的情况。第四阶段要求学生分析他们自己的调查过程,他们可以识别哪些问题是最有效的,并确定哪种类型的信息是最需要的,同时反思自己在实验过程中的表现,积极与他人交流,探讨调查结果。

三、化学实验引导式教学应注意的问题

第一,要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化学实验现象来源于现实生活,所以教师要学会联系生活,在实验的原理、过程和现象的演示后,教师要优先解释这个实验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并提示学生联想相关情况,并在现实生活中运用这些实验现象,提高学习效果。例如,讲解常见金属的性质的时候,教师可以课前让学生们自己收集些生活中的常见金属制品,以提高学生的兴趣。对于金属燃烧发出各种颜色的光的性质,教师可以联系实际中的烟花事例,学生们绝大多数都对烟花有深切的感官认知,这样不仅了解到五颜六色的烟花是用金属燃烧放光制作的,同时就加深了对这条化学知识的形象理解。通过这些引导式教学方式,学生可以巩固化学知识,加深对生活中相关现象的理解,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基础实验教学产生更好的效果。

第二,适当延伸实验结果,引导学生探究知识。在基础实验中得出的结论不是整个实验得出的结论。教师不能局限于以往的教学经验和教材的限制,而要突破既有的结论,从已有的结果出发,引导学生继续思考,深入探究,最终得出新的有价值的结果。例如,在探究燃烧实验的外部条件时,老师可以问学生问题:“怎样才能使火更旺?”这时老师可以找两个实验瓶子盛满氧气,一瓶高氧气,一瓶低氧气,然后自己通过实验得出高氧含量使燃烧更充分的结论。最后,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氧气以外,可燃物的浓度等是否也会对燃烧产生影响,并进一步运用这一结论,向学生传授相关的灭火常识,将课堂实验结果延伸到现实生活,促进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更生动理解。

[1]敬玉华.初中化学实验探究性学习活动的组织与引导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6.

[2]李伟萍,朱培华.引导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策略[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4,07:115-116.

[3]李伟萍,孙业平,杜卫东.引导学生参与化学实验教学策略初探[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28:164-165.

韩付勇,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县叩官镇初级中学,化学老师。

猜你喜欢

结论基础化学
由一个简单结论联想到的数论题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夯实基础,举一反三
“防”“治”并举 筑牢基础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奇妙的化学
拨乱反正 夯实基础
奇妙的化学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