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2017-07-14李绍银
李绍银
(攀枝花学院体育部,四川 攀枝花 617000)
理论与方法探索
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与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李绍银
(攀枝花学院体育部,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安全教育一直是我国教育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在户外运动课程上。户外运动中,安全教育具有重要价值,因此必须构建一个完整的安全保障制度。安全保障体系是由多个研究系统构建而成的。对此,本文根据实践研究,就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和安全保障体系的构建进行简要分析。
高校;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安全保障体系;构建
一直以来,户外运动安全事故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户外运动课程的顺利进行,因此,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基于出现概率而言,户外运动安全事故是必然中的偶然,需要加强防范;而基于发生机制而言,也是偶然中的必然问题,应该冷静面对,做好相关应急保护与制度政策。基于这一视角下,本文对高校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系进行了分析,进而确保户外运动的顺利进行。
1 户外运动和高校安全教育
1.1 户外运动定义与概念
户外运动主要是以自然环境为主的一种具有探险性的体育运动项目。户外运动起源于欧美国家。户外运动分为两个结合部:一个为体育运动结合部;一个为教育、旅游、科学探险结合部。户外运动空间上涉及较为广泛,其中包含水陆空;在范围上包含:教育、科学探险、体育等,具有综合性、系统性特点。户外运动课程包含:登上、穿越、定向、冲浪、蹦极、滑翔、远足等项目。
户外运动定义与包含的项目特点集中于几点:(1)探险性。户外运动是在自然环境下进行的。对于参与的学生而言,具有一定的不安全因素。(2)实用性。户外运动对人们生活、旅游、探险等具有一定引导作用。(3)运动性。户外运动是集多个项目于一身的体育运动,运动类型多样、丰富。
1.2 户外运动安全教育
20世纪末,我国逐渐从重视社会本位与工具价值转向满足主体要求发展,带动了体育价值的发挥与发展。当代大学生已经完全具有独立意识与能力,成为社会重要群体,其价值导向也在主体价值理念的影响下突出了主体本位导向。大学生们喜欢追求个性、放飞自我,有着自己的生活习惯。户外运动在高校中得到重视的原因集在,在高校体育教学中,户外运动占有属于自己的领域。在现代化复合型人才的倡导下,户外运动知识得到了重视与推广,进而也更加强化了高校户外运动活动的产生与发展,继而逐渐衍生成为学生的生活方式。参照有关户外运动研究得出:在多种旅游种类内,自助旅游所占比重在85%以上。尽管户外运动与自助旅游有着本质上的差异,但属性是相同的,其发展也是相得益彰的。
不过,随着户外运动的推广与普及,其安全事故与风险性也随着增加。据调查显示:在2016年户外发生危险的事故达到上百件。其故障发生全部有学生参与,一些是学校社团组织、一些为学生和亲友组织、一些为户外爱好者与学生组织,也有一些为学生独自户外运动。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为:缺少户外经验、准备不充足、安全保护不到位、学生自身和外部环境影响等造成安全事故。其安全事故的发生给学校安全保障系统带来了威胁,引起了高校的高度重视,对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不得不让人深思。
2 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制的建立
户外运动的最显著特点是对一切事物充满了未知、具有不可见性与挑战性。而安全性等同于户外运动的保护伞,威胁性与安全保障具有一定对立性。怎样进行统一成为重要研究课题。户外运动的最大价值体现就是其挑战性的存在。因此,需要我们立足于安全保障体制上建立互帮互助平台,进而得到威胁性与安全保障的统一。重点突出:(1)怎样降低危险事故的发生率;(2)一旦出现安全事故怎样能够有效地帮助自己摆脱危险;(3)在事故结束后怎样解决有关法律责任问题。笔者以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为出发点,通过风险管理有关概念内容立足于系统属性角度分析,构建一个完整的户外运动安全保障体制、其体制组成氛围:安全教育,监督预警,紧急救护,法律追究。
2.1 户外运动安全教育
户外运动课程具有实践性特点,为确保户外运动的顺利进行,安全教育是其重要途径与基础前提。不管是教师或是学生一旦进入户外运动课程,则需要建立“安全为重”的理念,一切都要以自身安全作为前提条件,安全是第一要素。户外运动安全教育是进行教师安全教育培训与学生安全教育。因为户外运动是新课程背景下的新型体育运动,学校对其研究涉足较少。因此,多数户外教师并非是专业院校教师,这为户外运动活动的开展增加了一定困难性。因此,想要确保户外运动课程的顺利进行,学校需要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与安全认知。其方法为:学校可以通过网络培养等途径进行户外运动理论知识教育;上级部门定时安排专业户外教师进行技能水平教育,同时颁发证书。
而学生安全教育则是提升学生安全认知与能力,能够在紧急事故中做出有效动作与措施,提升紧急救护能力,加强学生危险性认知、安全保护、应急保护能力等。
户外运动课程安全教育中,教师可以抽出一节课时间专门讲解安全知识,进而能够在最短时间内使学生对户外安全有基本的认知。此外,教师也可以在户外运动课堂中融入安全教育,使得学生在无形中得到实践能力的提升。想要使学生了解户外运动的影响因素,笔者建议教师通过分组形式分析其危险因素,同时制定危险因素检查表,提升学生危险预防与保护能力,确保安全教育有效性发挥。
2.2 户外运动监察预警
据有关调查研究,安全事故的出现多是需要一定的时间转化,具有极端性特点。所以,在开展有关技术含量或是危险性的户外运动时,还需要做好安全管理与危险预警,确保户外运动课程的顺利开展。
户外运动安全管理可以划分成:技术管理与行为管理。其中,行为管理主要针对管理制度、教师与学生安全教育、责任落实等,对教师与学生安全意识的增加具有重要作用。在户外教学中融入安全策略,更正危险行为。而技术管理则是对户外设备、环境、设施等管理。应做好户外设备检查与环境调查,做好课程内容规划,严格要求一些技术与设备动作操作。
危险预警则是对户外安全状况展开研究、整合,随后将其提供给学生参考并制定有效预防措施。危险预警可以划分为:自然灾害、学生或教师不安全行为、综合信息危险预警等多种。
2.3 户外运动课程紧急保护方法
户外运动课程充满着未知,即使在这样一种情况下,我们依然能够对一些危险事故进行预见与防范。但是也有一些危险事故是我们不可预见的,如果出现意外,则需要在最短时间内进行有效保护与急救。因此,这还需要学校设置专门户外应急课程,讲解一些简单知识与自救要领。例如:在突发危险状况时,首先需要对所在环境进行观察,尝试利用有效方法寻求外界帮助,学会利用有效人力、物力资源帮助急救。同时,建立紧急救援团队,制定急救方案,成立指挥中心。该紧急措施在常规危险事故中具有有效性。而针对一些严重的危险事故,则需要寻找当地政府或是社会有关单位协助,例如:消防、公安、医院等。在具体紧急保护中不仅包含以上集中组织单位,还需更多组织单位的分工合作。
2.4 责任追究
伴随着户外运动在高校的推广与普及,其安全教育显得尤为重要,但同时,法律制度与责任意识等有关教育也同等重要。因为法律制度是户外运动危险事故的重要制度依据,同时也为户外运动安全提供责任追究参考。法律制度能够立足于客观角度,具有权威性与强制性,对户外参与者行为规范具有重要作用,能够提升户外参与者安全认知与防护意识,时刻警醒着人们安全的重要性。现阶段,我国一些户外运动安全的法律制度有《国内登山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等多部法律。但是,在其具体安全管理与责任追究上仍然存在一定不足:(1)相关户外运动安全制度政策有待进一步深化、精细化。还需要我国有关单位能够立足于宏观与微观、从内至外完善政法管理制度。精细化到从国家至地方,再至学校、户外机构等,全部要有完善的法律制度与政策。(2)众所周知,户外运动具有一定突发性特点,能够对人员生命安全造成威胁。现阶段的首要任务是建立专门处理户外运动安全事故判定单位,防止一旦出现危险事故,因为无专业的责任判定而造成事故盲目处理。(3)要制定专门户外运动安全保险。例如:意外险、安全救助险等。使得一旦出现危险事故能够有资金保障,同时也提升学生与一些户外爱好者的安全保险认知。
3 结 语
户外运动安全事故是不容忽视的社会与学校的大问题,我们应给予高度重视,制定有效保护方法。高校在户外运动开展前,安全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要提高学生安全意识与危险认知能力。我国要进一步完善有关安全保障制度,确保户外运动有法可依。笔者分别从户外运动和高校安全教育、安全保障制度构建两方面进行分析,希望对各高校户外运动课程的开展起到帮助性作用,确保课程的顺利进行。
[ 1 ] 顾先宇.高校体育户外运动安全策略探究[ J ].亚太教育,2016(19).
[ 2 ] 王春雷,张贵婷.高校体育院系定向与户外运动人才培养的思考[ J ].贵州体育科技,2016(4).
[ 3 ] 左刚,王德志,万江,等.提升地学类专业人才素质的高校户外运动课程体系[ J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2015(3).
[ 4 ] 曹晓飞.石油高校国家安全教育的新路径——以石油安全教育为切入点[ J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6).
[ 5 ] 赵萌,王焱森.基于生命安全教育理念高校体育运动防护课程教学的常态化研究[ J ].哈尔滨体育学院学报,2014(2).
[ 6 ] 陈晓冬,李阿强.大学生运动安全教育实践价值研究[ 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2014(4).
[ 7 ] 罗孝军.从国外体育课程发展模式析探我国体育课程的改革[ J ].教学与管理,2014(9).
G80
A
1674-151X(2017)01-097-02
10.3969/j.issn.1674-151x.2017.11.048
投稿日期:2017-05-01
李绍银(1988—),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