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论老舍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2017-07-14刘燕芳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山西忻州034000

名作欣赏 2017年32期
关键词:月牙儿北平老舍

⊙刘燕芳[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浅论老舍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刘燕芳[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 山西 忻州 034000]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作品很具有亲和力,并深刻反映平民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命运。在他的作品里,到处可见苦难的人物,这正是因为老舍先生有悲天悯人的、深沉真切的人文关怀精神;他有一颗拳拳爱国之心,渗透在对民族苦难与屈辱的思考中;他的语言生动活泼、浅显易懂,极具地方特色;他的作品中大量反映真实生活的民俗画面极具研究价值。本文就从这几方面入手,分析老舍先生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

老舍 人文关怀 爱国情怀 北京方言 民俗画面

老舍先生出生在19世纪末北京小羊圈胡同里的一个贫苦人家,自幼饱尝生活的艰辛,逐渐形成了他的平民意识,也让他的作品深刻反映生活真实,呈现了“现实主义”文学风格。“老舍在几十年的创作生活中,凡属成功的作品,无不闪现着极为充实的现实主义的艺术光彩。是生来铸就的笃实诚信的人品,规定了他的写作道路和艺术风格,他的所有上佳的文学构思,都不曾游离开个人经历与见闻的记忆库。”

一、深沉真切的人文关怀

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都市平民文学第一家。作品很具有亲和力,并深刻反映平民的思想情感和人物命运。老舍写的最多的是穷苦市民。他的作品中除了有很深厚的“北京文化”“京旗文化”的韵味外,就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来说,大都表现了悲天悯人的深刻的人文关怀。

《月牙儿》主要讲述了在旧社会的黑暗制度下,母女二人不得不沦为妓女的悲剧命运。女主人公“我”年少时,曾经对母亲的职业感到过羞耻并反抗过,可生活的折磨和苦痛终于让她明白了“肚子饿是最大的真理”,她在痛苦万状中操起了母亲的暗娼“旧业”,她痛彻心扉地认识到“什么母女不母女,什么体面不体面,钱是无情的”!这么一个原本憧憬美好生活和美丽爱情的清纯女孩子,最后因为吃人的社会和悲苦的生存环境最后不得不沦为一个受人践踏的妓女,不得不让人痛心的同时,发出愤懑的呼声以及对黑暗社会的强烈抗议!

《月牙儿》小说是成功的,很凄婉地诉说了“我”和妈妈的命运悲剧。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讲述了母女二人的命运悲剧。当“我”最痛苦的时候,唯一能倾诉衷肠的朋友只有这天空中的一弯“月牙儿”。它总是在“我”最困难最孤独的时候,用清淡的月光来抚慰着“我”的心灵。小说开头就是:“是的,我又看见月牙儿了,带着点寒气的一钩儿浅金。多少次了,我看见跟现在这个月牙儿一样的月牙儿;多少次了。它带着种种不同的感情,种种不同的景物,当我坐定了看它,它一次一次的在我记忆中的碧云上斜挂着。它唤醒了我的记忆,像一阵晚风吹破一朵欲睡的花。”可是,月牙儿再美,也只是“我”从小到大生活悲剧的见证。高挂在天上的月牙儿可以作为主人公痛苦一生的见证,可以给她一丝精神安慰,但终究救不了她。而一连串有关人生历程和有关月牙儿的记忆,只能如同晚风吹破落花那样,默默地将她埋葬。这样一位清纯、细腻、美丽的年轻女孩子,最后沦为妓女,真是令人心痛。整篇文章都是在“我”哀怨的诉说中进行的,文章本身就带有散文诗化的风格,几次与“月牙儿”的倾诉,都带有象征意味。

《我这一辈子》描写的是旧社会一个巡警辛酸苦难的一生。先是媳妇跑了,自己微薄的薪水好不容易把儿女们拉扯大时,儿子又死了。而在做巡警的这二十年来,亲历了“兵变”,也目睹了这个社会上种种不公平的黑暗现状,最后被踢出警局,一分钱都没攒下,因为工薪太低,连平时的吃饭都是问题。“我”曾经在年轻的同时也有过很多的理想追求,因为“我”还算一个“机灵人”,可这一辈子下来,最后还是两手空空,为了儿媳和刚出生的小孙子而四处奔波以维持生计。于是到了最后,“我的眼前时常发黑,我仿佛已摸到了死,哼!”当“我”已哭不出一滴泪的时候:“我还笑,笑我这一辈子的聪明本事,笑这出奇不公平的世界,希望等我笑到末一声,这世界就换个样儿吧!”这一句直接表达了“我”对这个“出奇不公平的世界”的强烈而又无奈的控诉。

《骆驼祥子》讲述了人力拉车夫祥子在旧社会不公平的社会环境下,由于生活的苦难不得不最终放弃了人生奋斗的希望而自我堕落的故事。老舍先生说《骆驼祥子》“这是一本最使我满意的作品”,要“由车夫的内心状态观察到地狱究竟是什么样子”,要让“笔尖上能滴出血与泪来”。这是因为老舍先生对穷苦人的生活状态有如此深刻的观察、理解和同情,所以在他的笔尖下才能写出如此真实而令人深思的作品。

老舍先生的作品大多具有悲剧倾向,就是因为作家本身对旧社会苦难人群生活状态的深刻同情。老舍说:“自己好像是‘非写不可,也就是非把封建社会和帝国主义所给我的苦汁子吐出来不可。”“一想及拉车的,当巡警的,卖苦力的,我还抱怨什么?”这正是老舍先生创作情怀的真实体现。他的作品里头已经苦难到了顶点的下层市民,根本不可能有“大团圆”的命运!就是这种悲剧的力量更让人深思,更能引起大家对人物命运的深切同情。

二、拳拳爱国之心

老舍出生在1899年,凄苦的童年和清末京城的社会命运紧密关联。他的父亲是正红旗下的一名旗兵。1900年,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时,慈禧、光绪帝仓皇出逃。而老舍的父亲作为一名旗兵却是誓死捍卫京城,最后在保卫京城的战役中不幸阵亡。所以,老舍自幼就懂得了国耻与家恨,并培养了一颗深沉的拳拳爱国之心。这种情怀在他的作品里随处可见。辛亥革命后,他又和所有的中国民众一样经历了“五四”运动以及军阀混战的中国时政,紧接着,就是日本人的入侵。

“20世纪30年代的中国,是个社会从既有混乱走向新的混乱、世道完全丧失运作章法的阶段,由于不可救药的国家已无力实施任何正常的管理,各色社会力量为了追逐大大小小的利益,纷纷出动,呼风唤雨,尽显‘神通’,不单循环往复地呈现着极度的秩序丧失,而且日益突出地酿就了世风日下。老舍亲眼目睹了这一时代现象,从历来关怀民风涨落的思想习性出发,备感痛切,也就不能不用作品来展现个人的心绪,并在其中贯彻自己的启蒙主义文学态度。”

小说《四世同堂》就是以抗日战争为时代背景,作者讲述了从北平沦陷到日本侵略者彻底投降这整整八年间,发生在这座历史文化名城里面桩桩件件令人哀伤、激愤的故事。作家重点选取了北平城中一条叫作“小羊圈”的偏僻的小胡同,饱含爱憎地书写了住在其中的祈家、钱家、冠家等十几户身份不同的居民,在民族危亡时期的命运和选择。

《四世同堂》真实地描述了北平沦陷后市民的艰难处境:“北平的人已和北平失去了往日的关系;北平已不是北平人的北平了。在苍松与金瓦的上面,悬着的是日本旗”。沉甸甸的屈辱是人们心中挥之不去的唯一感受。小羊圈胡同里的十几户人家,有的奋起抵抗,出城当了抗日的八路军;有的苟且偷生,认贼作父,当了汉奸。国家危难之际,世间的各色人物却是扮演着不同的历史角色。这就是我们民族那段真实的历史。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刻,每个人都发出了最后的吼声!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奋起抵抗的热血,而不是像“祈瑞丰”一样当了汉奸!这部作品的教育意义是深刻长远的,也是划时代的。让我们懂得了,一个民族假若失去了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就只好随时随处充当他人欺侮的对象。当我们听惯了“经济落后,一个民族就要被动挨打”的道理时,也别忘了,文化的保守、精神的羸弱,同样是要让一个民族被动挨打的!

一个对自己的国家拥有深沉的拳拳爱国之心的作家,才会用自己最真挚的笔去记录这样一部民族的屈辱史,令人反思、警醒,让后人引以为戒,真正走向民族复兴。

三、生动、活泼的北京方言

老舍先生主张用方言写作,这样使作品既带有地方色彩,又具体、生动。在作品中他大量运用北京方言写作。他的文字在中国现代文学中被誉为最活泼的、最俏皮的、最具有音乐性的、最流利的和最上口的。由于在语言文字上的杰出贡献,老舍被称为“语言大师”。他的语言贴近生活、口语化强,浅显易懂。老舍先生用大白话来描摹生活、表述情感,“俗白之中见生动”。

老舍先生自己介绍说:“在写《骆驼祥子》之前,好友顾石君先生就提供给了我许多北平口语中的字和词。在平日,我总以为这些词汇是有音无字的,所以往往因写不出而割爱。现在,有了顾先生的帮忙,我的笔就丰富了很多,而可以从容调动口语,给平易的文字添上些亲切,新鲜,恰当,活泼的味儿。因此《祥子》可以朗诵,它的言语是活的。”正是因为老舍先生在创作时,如此地斟词酌句,如此地用功,所以才有了一代语言大师的白话风格,而这种“拿来就可以朗诵”的词,让人们容易接受,易于流传,更因为“它的语言是活的”,深受大众喜爱。

老舍由于对民间艺术的熟悉和热爱,除了写小说以外,还热衷于写戏剧和曲艺。《四世同堂》《方珍珠》《龙须沟》《茶馆》里都有着许多戏曲曲艺部分,比如相声、快板等也是信手拈来,既有俗情,又有雅趣。比如《茶馆》中就有这么一段:

王淑芬:咱们的茶馆改了良,你的小辫儿也该剪了吧?

李 三:改良!改良!越改越凉,冰凉!

王淑芬:也不能那么说!三爷你看,听说西直门的德泰,北新桥的广泰,鼓楼前的天泰,这些大茶馆前后脚儿关了门!只有咱们裕泰还开着,为什么?不是因为栓子他爸爸懂得改良吗?

李 三:哼!皇上没了,总算大改良吧?可是改来改去,袁世凯还是要做皇上。袁世凯死后,天下大乱,今儿个打炮,明儿个关城,改良?哼!我还留着我的小辫儿,万一把皇上改回来呢!

这一段的语言就让人觉得很幽默。口语化的通俗易懂,地方方言的独具特色,民间曲艺的表现,快板、相声等的运用,都使得老舍先生的文学作品在艺术上独具魅力,具有鲜明的个性特征。

四、真实的民俗画面

老舍先生的作品充满了北京的生活民俗,是一座内容翔实而生动的民间文化宝库。文字描写细致,具有极强的形象感和可见性。老舍先生曾经说过:“我生在北平,那里的人、事、风景、味道、和卖酸梅汤、杏儿茶的吃喝的声音,我全熟悉。一闭眼我的北平就是完整的,像一张色彩鲜明的图画浮立在我的心中。我敢放胆地描写它。它是条清溪,我每一探手,就摸上条活泼泼的鱼儿来。”正是因为老舍先生作品中所表现的北平的生活极为熟悉,而且充满感情,才能在作品中留下大量真实、极富生活气息的民俗画卷。

节日民俗的描写,一方面真实记录了当时过节时的情景,另外,也渗透了人物在特殊年月的凄苦心情。比如对“粽子”的描述:“北京的粽子有两大派系:广东的和北京正宗的。后来又有三个小变种。此外还有为卖力气的人准备的黄米大粽子。一般的家庭多半包糯米的带红枣子的那种。由于日本人占领了北平,粽子吃不到了,不管是什么派系的,引起了北平人心中无限的悲哀和凄凉。小顺儿和妞妞的妈只好用插蒲子、插艾子、贴神符、贴剪纸的办法代替吃粽子。孩子们要抹雄黄王字,要戴葫芦。葫芦是用各色绒线绕缠成的樱桃、小老虎、桑椹、小葫芦,联成一串儿,供女孩子们佩戴。妞妞的妈只缠了一个小黄老虎。但是,她又觉得假若孩子们肚子里没有一点好东西,而只在头上或身上戴一串儿五彩的小玩艺,那简直是欺骗孩子们!她在暗地里落了泪!”真实生活的反映,让人们深感同情。

总之,老舍先生深沉真切的人文关怀,拳拳爱国之心,生动、活泼的北京方言,真实的民俗画面等使他的作品深深打动人心的同时,又阐发深邃的人性思考和道德审判;对苦难人群的生活报以深深同情的同时,又激发人类追求光明与进步的美好情感;对民族与国家屈辱受难警醒反思的同时,又鞭策后人奋发图强。这就是一代大师文学的力量。

①⑦ 关纪新:《老舍评传》,重庆出版社2003年版,第76页,第223页。

② 老舍:《月牙儿》,《老舍选集》第2卷, 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页。

③ 老舍:《我这一辈子》,《老舍选集》第2卷,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156页。

④⑤⑨ 老舍:《我怎样写骆驼祥子》,《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47页,第300页,第48页。

⑥ 老舍:《夏之一周间》,《老舍文集》第14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9年版,第417页。

⑧ 舒乙:《老舍的平民生活》,华文出版社2006年版,第7页。

⑩ 老舍:《茶馆》,《老舍文集》第1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7年版,第376页。

⑪ 老舍:《三年写作自述》,见老舍《老舍生活与创作自述》,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62页。

⑫ 老舍:《四世同堂》,《老舍文集》第5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3年版,第47页。

作 者

:刘燕芳,忻州师范学院中文系讲师,研究方向:文艺学。

编 辑

:赵红玉 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月牙儿北平老舍
解人之难的老舍
印象·老舍纪念馆
遥想右北平(散文)
北平的零食小贩
月牙
“对话”小伙伴老舍
月牙儿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
小月牙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