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成为心灵富庶的人
2017-07-13窦爱华
窦爱华
近年来,在生态教育理念指导下,我们顺应教育形势,立足校情,利用区域资源,依托学生社团、劳动教育、传统武术和综合实践等形式,不断探索生态德育路径,逐渐形成了以“自得、自成、自道”为特征的德育体系,让学生在不断创新的德育活动巾塑德提能、自主发展,成为心灵富庶的人。
以学生发展为中心,充分发挥社团的育人功能
学生社团是德育活动的重要平台。为有效、正常开展学生社团工作,我校专门成立了“社团管理处”,制定了《励才学生社团活动章程》《励才教师和学生参加社团管理办法》《学生社团指导教师招聘方案》《学生社团指导教师职责》《学生社团考核办法》等规章制度。
全校教师都可以申请担任学生社团的指导教师,音乐、美术、体育等学科教师每人至少担任两个社团的指导教师,社团管理处向受聘教师颁发聘任证书。非班主任教师受聘担任社团指导教师或联络员,视为具有班主任工作的经历。学校要求每个学生每学年至少参加一个社团,参加社团的经历作为综合评价的依据。社团管理处为参加社团活动的学生搭建展示成果的平台,支持学生举办个人书画展、文学作品展、摄影作品展、科技制作展等。
学生社团发展始终坚持“以学生的需要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原则。到目前为止,我校已经成立了揽月文学社、空灵音乐社、阳光体育社、翰林书画社、励志实践社五大类58个社团。各社团开展活动的时间、地点、内容均要求固定。依据《学生社团考核方案》,社团活动也可以进行量化评价,促进社团良性运行。
社团活动并不限于校内,为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与实践能力,学生社团每年寒假都会开展“走出校园、走进社区”的实践活动。每年暑假,我们还开展送太极进社区活动,与社区居民举行纳凉晚会。通过这些“走出去”的社团活动,展现了学生积极的精神面貌,也培养了他们的实践能力。
为了让学生特长能在一个更高的起点上发展,我校组建了学生民乐团,并邀请南京师范大学音乐系教授兼任指导教师。民乐团每周固定开设两节社团课,并走出校园在不同的平台展示风采。我校爱好篮球的学生相对较多,传统的篮球社团模式已满足不了学生的需求。为此,我们模仿职业篮球联赛的模式,创新开展学校的年级篮球联赛活动,班班有篮球队,每个队都有独特的队名和统一的队服。联赛分成赛区,每周安排比赛,篮球成为我校的亮丽名片。
社团工作永远在路上,我们始终坚持社团活动课程化,校本课程社团化,并实现社团活动和课程教学的有机融合,这些努力让学生社团在德育实践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成为学校德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
劳动教育是学校德育体系的一部分。通过劳动教育,提高学生的劳动素养,促进他们形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积极的劳动态度,力求达到以劳育德、以劳启智、以劳健体、以劳益美的综合教育效果。
我们以校园土地资源为依托,搭建了各种劳动平台。学校的开心农场是对学生实施劳动教育的主要场所。师生齐动手,开垦空地,享受“农场生活”。教师指导学生从认识农具开始,在劳动中教会学生浇水、施肥、除虫、除草。学校经常邀请校外有经验的农民进行现场指导。我们还根据学生年龄特点,提升劳动的知识性、趣味性。教师从植物学角度指导学生观察农作物的变化,并收集生长变化的观察记录。学校定期举办丰富多彩的活动,如制作保護植物贺卡,班级山芋、玉米、土豆等果实展示比赛活动,开展班级蔬菜义卖活动,举办植物照片展,展示植物生长、管理的过程,开展“开心农场的那些乐事”演讲活动。
“开心农场”成为丰富学生写作素材的基地。语文组安排专职辅导老师指导学生从劳动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指导学生观察农作物、写观察日记。老师还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学会思考,指导学生写劳动心得。有学生在心得中写道:“蓝天、白云,青青的辣椒,红红的苋菜,紫紫的茄子,满眼都是生机勃勃的绿色,满心都是收获的快乐。我第一次觉得劳动的光荣就在于每一滴汗水都会开出花结出果。”生活是学科学习的源泉,劳动教育带来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的学科学习也有了源头活水。
为了使每次劳动都能产生教育价值,教师团队还注意设计合理的劳动评价制度,每次活动有一定的标准评价。指导老师亲临现场,合作小组团结协作,积极完成劳动任务,各班最终的劳动成果是活动过程性评价的重要依据。秋后农闲,各班还以报告手册或小报等形式,秀辛勤之成果,晒劳动之幸福。学校结合各班从春种至秋收各个阶段的劳动表现和最终成果,评选出先进“生产队”。
劳动教育不仅让孩子们掌握了基本的生活技能,拓宽了知识面,也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真正体现了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让品质高起来的教育目标。
为学生种下“爱武崇德”的种子
姜堰历史上曾出现过“一门五都督、三科两状元”,传统武术在当地有着浓厚的群众基础,是名副其实的“武术之乡”。
我校积极开发区域校本资源,结合学校的资源特点与学生的发展需要,将武术引进校园,继承和发扬中华武术传统,让学生真正感受到传统武术文化的魅力,使学生享受传统文化具有的文明与力量,为学生种下“爱武崇德”的种子,培养学生的耐挫力。
我们开展实践活动,使武术课程得到升华。武术课程给师生提供了展示平台,同时课程的内涵也在平台中得到积累、拓展和提升。每周开设一节传统武术校本课程,让学生系统学习,教师一点一滴地将武术文化灌溉到学生的心田。我们还开展了各种交流活动,以心动促行动,让学生全身心地感受武术文化。学校开展了“武术征文征画集感言活动”、“我与武术”演讲比赛,还有各种学生武术比赛和教师太极拳表演活动,浓郁的文化氛围让武术文化自然落地。别开生面的比赛、雄健的“武”姿、和谐的节奏和振奋激扬的音乐,师生们真切地触摸到传统武术文化的脉搏,陶冶了学生的情操,在社会上引起积极的反响。
我们积极引导孩子拥有健康生活,树立健康观念,将武术文化延伸到生活中,培养学生自主锻炼的良好习惯。鼓励学生在家中练习,给父母亲戚表演,让武术文化成为家庭成员交流的纽带。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武术招式融入游戏中,让学生以玩促学,在自由切磋中增进对武术动作运用要领的理解,激活学生创编动作的智慧和热情,让学生在体验成功的同时享受学习的快乐。教师将武术动作进行分解并编成歌谣,让学生更快地掌握动作要领。教师还将武德教育融人课堂,以小故事的形式表现出来,引发学生思考学习武术的目的,使学生在欢笑中领悟武德,在讨论中明白事理。
研学与践行,实践育人的“两翼”齐飞
立德树人需要不断丰富德育内容和形式,我校以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为途径,增强学生的家国情怀、责任担当意识,培养他们的实践创新和社会参与能力。我校的综合实践活动分为研学和践行两大类。
研学——眼观天下。为帮助学生增长知识、开阔眼界、了解国情、放眼社会,着力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我校白2000年起开始尝试开发研学旅行活动课程,至今已打造出几条适合不同年级学生、深受社会好评的精品研学旅行线路。
例如,七年级研学以“自然韵,家乡情”为主题,所选地点为市内的溱潼古镇、溱湖湿地、天德湖公园、高二适纪念馆、梅兰芳公园等,让学生走出校园,走进大自然,感受家乡的美丽,了解家乡民风、民情和名人风采。八年级研学的主题是“读名著,游古迹”,研学路线为无锡市“三国城”“水浒城”。学生们在阅读名著的基础上,走进名著人物,亲历书中场景,进一步丰富学习生活、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他们比较鉴别、辩证思维的能力。九年级研学则以“爱生命、悦生活”为主题,学生走进常州淹城野生动物园、春秋乐园、苏州拙政园、苏州乐园等地,感受生命多彩,悦享青春美好,在毕业季留下美好的回忆。
寒暑假,学生还走出国门,在老师的带领下开始为期半个月的国际研学旅行,参观世界名校,走进当地家庭,领略异国风情。在旅行中,通过与不同国籍、不同肤色的人接触、交流,学生们学会理解不同文化,尊重和包容他人,培养了独立自主、团队协助能力。
践行——情系家国。我们将学生关爱家国、奉献社会的美好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让学生在自主活动中树立社会责任感,培养参与社会的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实现这一目标,我校每学期都会在周末和节假日组织师生参与“建设和谐家园”学生大走访行动和“践行核心价值观”的公益关爱行动。
“建设和谐家园”学生大走访行动旨在引导学生走出学校、走进社区、走向社会,宣传节约资源意识、环保意识,开展自然环境保护、交通安全疏导等实践,增强公民环保意识和法治观念,引导学生发挥个人力量,共建美丽家园。在活动中,学生们有的开展社会(社区)服务,到学校周边和社区开展环境整治活动;有的开展文明行为宣传,到步行街、公园等人群密集处发禁烟传单、文明行为公约等;有的进行职业体验,在家长陪同下走上交警、护士、城管等岗位,体会各行各业的特点,加深对职业的尊重和理解,锻炼自我的能力。通过融入社会、接触生活,增加学生对社会的认识与理解、体验与感悟,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
“践行核心价值觀”公益关爱行动旨在以扶残助残、敬老爱老、关爱弱势群体等为重点,让学生利用公益平台和宣传媒体,寻找需要帮助的对象,为弱势群体提供亲情陪伴、文体活动、爱心捐赠等志愿服务,以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这些公益活动让学生们进一步了解了国情,培养了人文情怀,更加懂得珍惜和创造辛福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