锐眼·阅悟
2017-07-13
将中小学校党建进行到“底”
李焕武
《人民教育》2017年第12期以“中小学校党建强起来”为核心议题,直面中小学校党建问题。回顾党史,中小学校党建最切实和最急切的行动是:将中小学校党建进行到“底”。 一是守底线。党章提出的“理论联系实际和密切联系群众”等基本要求,实际上是从深处回答了“为了谁”“依靠谁”等基本问题。基本要求是党建的底线,基本问题是性质导向,不能偏转。
二是提底气。先锋队的使命决定了党员教师的先锋担当,而党员教师的先锋模范作用源于思想底蕴和专业底蕴。因此,中小学校党建需要着力学习型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加强思想作风建设和专业发展,让党员教师站稳课堂和扎根课堂,让党员教师的先锋角色更有底气。
三是接地气。“密切联系群众”决定中小学校党建需要从师生中来到师生中去。当前,党建亟须创新方式,架起理论与实践之间的桥梁,打通干群之间的隔阂,深度融合党建与教育教学,把党建的文章写在教书育人的大地上。
让学生感受到党建的光芒
祝超
学习《人民教育》2017年第12期核心议题“中小学校党建强起来”6篇文章,收获颇多。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也意识到,中小学校党建要保持更强的吸引力、生命力和活力,必须让学生也能感受到党建的光芒。
一是让学生了解、理解中国共产党党史。中国共产党90多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本身就是一堂堂丰富、鲜活的党课,一定能培养学生崇高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敬畏感,激励一代青少年练就过硬的本领,报效祖国。
二是让学生看到党员教师的“映日荷花别样红”。党员教师要迅速把党建与教育教学工作生动地融合起来,从自己做起,从每一节课做起,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立德树人,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勤勤恳恳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是让学生参加更多有意义、有意思的党建活动。党组织要通过共青团、少先队组织,密切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深化党建创新研究,注重学生体验和获得,培养学生对党组织的信心和感情。
随迁子女教育的关键是培养自信
刘波
我校是一所接收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学校,细读《人民教育》2017年第12期“特別报道”关于随迁子女教育的两篇文章,我们对办好随迁子女学校有了新的认识和信心。我校提出“自信成就最美的我”教育理念,把“自信”作为学生品质和健康成长的基础。让随迁子女享受更优质的教育,我们—直在努力。
首先,促进学生之间的融合。来自不同地域的孩子,因为语言、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等不同,容易产生距离感甚至地域歧视。我校在新生入学后,及时地通过自我介绍、才艺展示、家乡特色介绍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彼此的优点;同时,通过设立学习小组、开展小手拉小手等活动,让孩子们在互帮互助中学会尊重差异。生生融合问题,学校教育介入得越早,解决问题的阻力越小。
其次,教师要以身作则,充分尊重学生差异。学校通过构建“梯级成长体系”,引导教师正确评价来自不同地域和家庭、处于不同发展状态的学生,让学生在充满温情的眼光中,在各自的阶梯上不断自我发展、自我成长。
再次,落实全员育人导师制。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成长导师,学生是导师的“家庭儿女”,导师每周与“家庭儿女”进行谈话,发现他们的问题和困惑,积极进行解答和鼓励,帮助他们自信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