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教学中的心理教育
2017-07-13陈文赵清飞
陈文+赵清飞
【摘 要】学校教育要树立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是学校教育各方面的共同目标。作为学校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体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渠道。因此在体育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意义重大。
【关键词】体育教育;渗透;心理教育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独生子女的增长了,心理疾病发病率也越来越高,这是一个令人心酸的事实,更是一个值得我们教育人士沉思的问题。
新的课程标准为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强调体育课的是一门一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必修课程,是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融合了体育、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环境、社会等诸多学科领域的有关知识,真正关注学生的健康意识、锻炼习惯和卫生习惯的养成,并将增进学生的健康贯穿于课程实施的全过程。确保“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由此可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波在眉睫。
一、问题的提出
所谓心理健康指人们对于环境,以及人们互相之间具有最高效率以及快乐的适应情况,能适应于社会环境的行为和适度的举止。青少年是正处在身体发育和心理发展阶段的特殊人群,各种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因素极易对青少年个体或群体产生产生非健康的心理影响,从而制约他们的健康成长。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竞争性的增强,使得家长和社会对青少年的期望水平越来越高。学生除了日渐加重的学业和考试负担之外,来自社会、父母以及生活环境等方面的精神压力也越来越大。近年来,青少年的心理问题日趋严重。在学习上的心理障碍主要表现有:畏惧心理、厌烦情绪、应付心理、过度焦虑、意志薄弱。
二、体育与学生心理健康的关系以及心理问题的危害
在当前中小学生的心理素质中,存在着依赖性较强,自制力较差,社会交往能力不足,面对困难挫折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强等方面的问题,具体表现为:任性、厌学、忧虑、自卑、脆弱、报复等。在日常生活中常会有一些不合理的行为发生,其危害影响较大。
(一)体育教学与学生的心理健康的关系
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可以通过恰当的思想品德教育、心理保健指导以及家庭教育等途径来改善。但体育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最自然,效果也最明显。因为,体育运动以其特有的内容和形式,使练习者在参与过程中得到成就和满足感,而这种感觉给学生带来的直接感受就是“學会了”的愉快、“提高了”的欣慰、“成功了”的喜悦、“增长了”的兴奋、“获胜了”的开心和自豪,以及“集体力量”与“自身价值”的体现,能消除人的紧张情绪,锻炼人的性格,磨练人的意志,增强自我意识和自我控制能力,激发人的进取心,激发人奋发向上和追求健康积极的生活目标。
(二)学生学习心理与成绩的关系
学生的学习态度、成就动机、期望心理、学习情绪与体育成绩都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学习态度与学习情绪对成绩的影响更为直接和重要。体育教师要想提高教学效果,就必须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特别是对体育差生更应引起重视,学生体育学习的成就动机,是学习积极性的内在动力,所以要加强对学生学习体育意义的教育与学习兴趣培养,帮助学生认识自我,超越自我,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三)心理障碍对学生人际关系的影响
良好的人际关系以良好的人际交往为基础,离开了良好的人际交往,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建立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问题学生存在着诸如自卑、厌学、忧虑、孤僻、脆弱、易冲动、情绪不稳定等心理特点。由于交往主动性不足、心理障碍引起的忧虑,造成问题学生与他人交往时窘迫感较强,往往采取回避的态度,减少了合群倾向。与他人沟通难以达到情感相容、行为相近,导致问题学生人际关系较差。
三、如何在体育课中渗透心理教育
体育课不仅能培养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也能很好的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使他们的思想道德品质和意志品质得到发展和提高,那么在体育课中如何渗透心理教育呢?
(一)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首先是和谐的。这是是指师生间的情感联系,“爱”是其核心,有了“爱”,师生原先的“我”,“你”关系将会置换成“我们”,从而使师生心灵沟通,共享成功之喜悦,共担挫折之烦恼。其次是合作的。这意味着教师和学生在人格上完全平等的。教师的作用在于,你不会学习,我来指导你学习;你不愿意练,我来引导你学练。再次是互动的。教学过程是一种师生相互作用的过程。师生互动的性质和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学活动的效果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师生互动构成了教学活动中的正反馈机制。
(二)不断提高先进的教学观念
首先教师主体性的学生观。教师要把学生看作是具有成长潜能的生命体,其内部蕴藏着主动发展机制,教学的目的在于开发学生的潜力,驱动主体发展机制,促进其成长。
其次是发展性的体育教学目标观。现代体育教学着眼于人的终身发展,既要培养学生的终身体育习惯。
(三)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育技能
实施课堂心理教育,教师还必须具备一定的教育技能。大致有:了解学生的技能——通过观察、谈话等形式,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兴趣特长、内心世界等;教学设计技能——运用现代教学思想,根据学生的身心、个性特点,设计教学,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教学应变能力——教学过程中,对偶发事件特别是学生提出的问题作出积极反应,有灵活处置的能力。
四、结论与建议
现代社会的竞争是能力和心理素质的竞争,最重要的学习能力,即对已有知识的重组和改造能力以及对未知知识的探索学习能力,这实际上就是一种学习创造能力、适应能力和生存能力,这种能力的提高又都依赖于心理素质的提高。今后的教学工作应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以全体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为重点,要因人施教,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教学活动要讲究“实、活、新”,提倡“情、趣、美”,把练习项目作为一种手段和载体服务于健康这个目标,追求成功快乐的体育教学,达到增强体育意识和提高健身能力的目的。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北师大出版社
[2]上海体育学院学报,上海体育学院
[3]中国学校体育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