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集成技术研究与应用

2017-07-13耿其勇吕德芳张宝

安徽农学通报 2017年12期
关键词:中药材应用研究

耿其勇 吕德芳 张宝

摘 要:该文针对当前曲靖市沾益区银杏种植现状,结合曲靖市沾益区中药材生产实际,在已种植的银杏地块选择种植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一年生当归,两年生黄芩、桔梗发展中药材立体种植,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条件,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做到了地尽其力,物尽其用,有效地提高了银杏园内间作中药材的总体效益,为曲靖市沾益区中药材产业的发展探索出了一条新途径。

关键词:中药材;立体种植技术;研究;应用

中图分类号 S662.2;S56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7)12-0137-02

1 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集成技术推广应用前景

曲靖市沾益区1965年就开始人工零星种植半夏、黄芩、白术等中药材,2003年沾益区农业职能部门开始引种当归,之后逐步引进黄芩、木香、大黄、白术、桔梗、板蓝根、丹参、银杏等中药材进行试验、示范、推广种植。2009年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进驻沾益区发展叶用银杏种植,使沾益区中药材产业发展跨上了新的台阶。经十多年的努力,银杏、当归、黄芩、桔梗等已成为沾益区中药材种植的主导品种,已建成面积超过66.7hm2的中药材种植基地10个,精心打造中药材示范园区1个,建成种植专业示范村15个,中药材种植专业合作社10个,中药材种植面积常年稳定在6666.7h㎡以上,区域内现有省级中药材龙头加工企业2个,已形成了“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产业发展格局。

当归为伞形科植物当归[Angelica sinensis(Oliv.)Diels]的干部燥根,性温、味甘、辛,有补血活血,调经止痛,润肠通便的功能,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素有“十方九归”之称,为常用大宗中药。黄芩(Scutellarioideae Brip)为唇形科黄芩属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入药,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止血,安胎,降血压等功效,被誉为40种大宗药材品种之一。桔梗(Platycodon grandiflorus)为桔梗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具有宣肺、祛痰、利咽、排脓等功效,为我国传统常用中药材,并且还广泛用于食品行业。银杏(Ginkgo biloba L.),为银杏科、银杏属落叶乔木,多年生落叶深根木本植物,树干直立,外形壮观,其叶被广泛利用,俗称“摇钱树”,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同时也是观赏和绿化植物,对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具有良好的社会生态效益。银杏叶为银杏的干燥叶,性味甘苦涩平,有益心敛肺、化湿止泻等功效。银杏叶对人体的作用较为广泛,如改善心血管及周围血管循环功能,对心肌缺血有改善作用,具有促进记忆力、改善脑功能的作用。银杏叶提取物具有广泛的药理作用,如肝脏保护作用、抗毒作用、抗肿瘤作用、抗辐射作用、肾脏保护作用以及抗氧化、抗焦虑及镇静作用、在临床上广泛应用。银杏具有明显的绿叶期和落叶期交替循环的特点,一般银杏从定植到挂果需10年以上,成材需20年以上,生长前期主要是扩大树冠,树干变粗,也是进行银杏间作的良好时机。截至2014年底云南希美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累计种植银杏2666.7hm2,種植密度为12495株/hm2,种植株行距较宽,土地利用率和产出率相对较低,加之杂草危害严重,人工除草成本较高,造成前期投资高收益低,企业压力重的问题。针对这一难题中药材立体种植课题研究组经多次试验、示范、探索研究和总结,在已种植的银杏地块选择种植技术成熟,市场前景好的一年生当归、两年生黄芩、桔梗发展立体种植,充分利用时间、空间等多方条件,实现优质、高产、高效、节能、环保的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切实做到地尽其力、物尽其用,提高了在银杏园内合理间作其它中药材的总体效益。

2 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集成技术研究

从2011年开始,针对银杏间作当归、黄芩、桔梗的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集成技术中的栽培密度,当归的育苗技术,当归苗床、桔梗苗后的化学除草,抗旱种植技术,施肥技术,病虫害防治技术等关键环节课题研究组做了大量具体细致的试验示范研究工作,研究配套组装完善了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集成技术,制定了《沾益区银杏间作当归种植技术规程》《沾益区银杏间作黄芩种植技术规程》《沾益区银杏间作桔梗种植技术规程》。

2.1 银杏间作当归、黄芩、桔梗的最佳栽培密度 银杏大田种植采用两年生树苗于当年12月至翌年的3月打塘种植,株行距为0.4m×2m,密度为12495株/hm2;银杏间作当归时,在银杏2m的种植行间采取1.5m下线做成宽1.2m,高15cm墒面,打塘移栽,塘深20cm,株距25cm(每排栽5株),行距30cm,移栽82500株/hm2;银杏间套作黄芩时,在银杏2m的种植行间采取1.5m下线做成宽1.2m,高15cm的垄床,播种时在垄床上开5cm宽,3cm深,行距25cm的小沟进行条播,播种22.5kg/hm2,出苗后及时定苗,按双株间距8cm定苗,留有效苗75万株/hm2;银杏间套作桔梗时,在银杏2m的种植行间采取1.5m下线做成宽1.2m,高15cm的垄床,播种时在垄床上开5cm宽,3cm深,行距30cm的小沟进行条播,播种18kg/hm2,出苗后及时定苗,按株距5cm定苗,留有效苗60万株/hm2。

2.2 当归育苗技术 当归采用苗床育苗、营养袋假植再移栽的常规方法,在企业大规模生产中存在技术难点多、工序复杂、育苗后杂草危害严重、费工费时的问题。采取直接在营养袋中播入当归种子的方法,减少了假植排苗环节,缩短育苗时间30d,节省劳动力3个,同时避免了假植排苗时对根系的损伤,降低了根结线虫病的浸染几率。

2.3 当归育苗药剂筛选试验 试验设5个处理、3次重复,结果如下:金都尔、乙草胺、精奎禾灵3种药剂对当归的出苗率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在大面积生产上不能使用,而德国巴斯夫股份有限公司生产江苏龙灯化学有限公司分装的33%的施田补稀释500倍液对当归苗床进行喷雾除草对当归的出苗率基本没有影响,且杂草的防治效果达68.6%,与人工拨除相比可节省用工120个/hm2,苗床节约生产成本6000元/hm2。

2.4 桔梗苗后化学除草技术 试验选用威霸、盖草能、精奎禾灵、金都尔、封地灵、扑草净6种除草药剂进行大田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威霸、盖草能、精奎禾灵作为桔梗苗后除草剂对禾本科有良好的除草效果,防效在97%以上,施药后禾本科杂草10d开始死亡,15d达除草目的,对阔叶杂草有一定抑制作用,对桔梗无影响,可作为桔梗出苗后防除禾本科杂草的有效药剂。

2.5 研究当归、黄芩、桔梗抗旱种植技术 当归在大田移栽时采用“起高墒、深打塘、栽袋苗、成窝塘”的技术要点,采取1.5m下线做成墒宽1.2米,高15cm墒面,打塘深度20cm,移栽时用营养袋直播的壮苗带土移栽,移栽后塘心比四周低5cm左右,形成窝塘状,便于收集雨水。黄芩、桔梗在播种时采取1.5m下线做成宽1.2m,高15cm的垄床,播种时在垄床上开5cm宽,3cm深,行距30cm的小沟进行条播,条播后覆盖1cm厚的腐殖土,形成条播带比墒面两边低2cm左右,然后用松毛等遮阴物覆盖。黄芩、桔梗采用两高一低及遮阴物覆盖的条播技术,可以提高自然降雨的利用率;采用条播技術,可以实现精量播种,有效控制种植密度,降低间苗用工成本;覆盖遮阴物,在气温较高时,可以防止高温烧苗,遇到降雨时,可以减少雨水冲刷造成的覆苗及土壤板结现象,提高出苗成活率。

2.6 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银杏的主要施肥技术为每hm2施农家肥37500kg,钙镁磷肥10kg作底肥一次施入,待树苗成活抽出新叶后,每hm2施银杏专用复合肥2250kg提苗肥,6月下旬至7月初每hm2追施银杏专用复合肥450kg壮苗肥;当归每h㎡施农家肥30000kg,粮食复合肥60kg,钙镁磷肥25kg,钾肥 10kg,栽后20天每hm2施尿素225kg作提苗肥;黄芩、桔梗每hm2施农家肥30000kg,粮食复合肥30kg,过磷酸钙25kg作底肥一次施入,当年及第二年7—8月每hm2施尿素225~300kg追肥提苗。

2.7 病虫害统防统治工作 在病虫害防治上做到“五个统一”,即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施药机械、统一施药时间、统一供用药品、统一施药技术。主要防治病害为银杏叶枯病,当归根腐病、白粉病,黄芩叶枯病,桔梗轮纹病和斑枯病。

3 应用成效分析

在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集成技术研究和推广应用过程中,课题研究组确实采取有力措施,做好规划设计,认真组织落实,深入开展好技术培训和生产指导,做好产前、产中、产后各项服务工作。经共同努力,2014—2015年共完成中药材立体种植模式集成技术推广应用2066.7hm2,实现总产值15564.18万元,加权平均产值为75310.5元/hm2,新增总产值7924.26万元,新增纯收益3184.10万元,新增纯收益15406.8元/hm2,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显著。

参考文献

[1]宋煜敏,姜振侠,陈浩文,等.中药材种植技术[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6.

[2]李洪军.中药材GAP立体种植模式[J].农村新技术,2003(7):6.

(责编:张宏民)

猜你喜欢

中药材应用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夏季中药材田间管理做好这五点
中药材促农增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宋四清:种植中药材 托起致富梦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DNA提取4种中药材方法的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