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熵值法的合肥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

2017-07-13任静静

湖北农业科学 2017年11期
关键词:熵值法合肥市

任静静

摘要:通过回顾相关理论,确定经济发展质量的内涵,构建了人民、环境、经济3项一级指标以及20项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再通过熵值法测算出指标的权重和每年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得分,从而对合肥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作出评估,并为合肥市将来的经济发展提供方向和建议。根据实证分析结果,合肥市近10年人民生活得到了巨大改善,但是对环境的保护和治理力度不够,并且在经济结构合理性、经济发展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问题,故合肥市在今后的经济发展中应更加注重提高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追求经济发展的效率和可持续性。

关键词:经济发展质量;合肥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熵值法

中图分类号:F124;X8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2017)11-2157-05

DOI: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7.11.041

Abstract: The connotation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was determined by reviewing the relative theories, and th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was built by 20 second-level indicators from 3 first-level indicators including people, environment, economics. Then the weight of each index and the comprehensive scor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in each year were calculated by entropy method, to make assessment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and to provide direction and recommendations for the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Hefei. According to the empirical results, the lives of people was greatly improved in Hefei in recent ten years, but there still existed insufficient protection and governance of environment, as well as problems such as the rationality of economic structure and the stabi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As a result, Hefei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improve the innovation abil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future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pursuit the efficiency and sustainability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Key words: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Hefei c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quality; entropy method

經济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增强地方经济实力和竞争力;但过度追求经济的发展速度,会引起经济发展形式单一、资源利用率低以及城乡发展不平衡等一系列问题[1]。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经济发展速度惊人,但这种“高投入、高消耗、低效率”的粗放型发展模式不利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在此背景下,中国共产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合肥市是安徽的省会城市,不仅是一座科教城市,也是一座正在崛起的工业城市,2014年其GDP总产值达到5 180.56亿元,在安徽经济发展中起到枢纽作用,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对合肥市来说更是当下的挑战之一。本研究以合肥市的经济发展质量为研究对象,建立更全面的质量评估体系,采用熵值法分析合肥市2005~2014年10年的经济发展状况,从而为合肥市未来的经济发展方向提供政策性建议。

1 文献综述

经济发展质量在不同阶段有不同的含义。早期国外学者在研究经济发展质量时注重收入增长、人类发展等方面[3],国内有王宏卿[4]、肖叶红等[5]学者注重从经济角度评价经济增长。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发展质量的概念越来越丰富,陈洁[1]、李红[6]、伍凤兰[7]等学者从经济发展质量中的质和量出发,认为量代表经济发展的规模、速度、GDP等,质则反映经济发展的效益,是经济发展的优劣程度,并从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等多方面衡量经济的发展状况。还有学者基于消费者感知角度,对中国宏观经济进行测评[8]。多位学者对经济发展质量进行分析和评估,不同的研究视角有不同的指标体系和分析结果。而学者们对人的因素和环境的保护方面更注重,越来越强调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基于前人研究以及当下时代背景,本研究根据经济发展的作用对象来定义经济发展质量。从经济发展对人的作用来看,经济发展质量表现为人民的生活质量、购买力、社会保障等方面;从经济发展本身来看,经济发展体现出经济结构、经济稳定性等内部特性;从外部环境来看,经济发展还包括对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能力。

2 研究设计

2.1 指标评价原则与指标体系构建

基于上述分析,以合肥市经济状况为背景,在遵循指标科学性、数据可得性、可行性、代表性等原则的基础上构建合肥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指标体系。

在实证研究中,构建指标体系是基础,指标的数量与质量都会对研究结果产生影响[9]。宋宇馨[10]根据经济发展的过程,提出源泉、形态、轨迹、结果和代价5个维度,建立25项指标,并分析和对比了广东、江苏和山东省的经济发展质量。宋明顺等[11]基于国际竞争角度,把宏观经济发展质量划分成竞争质量、民生质量以及生态质量3个维度,构建8项具体的指标,通过各项指标的数值和权重,得出各维度的指标值。也有学者通过分析经济发展的内涵,从有效性、协调性、创新性、持续性、分享性、稳定性6个方面构建不同研究对象的指标体系[2,12]。本研究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以合肥市现状为背景,构建了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该体系主要包括3项一级指标和20项二级指标。其中一级指标是根据经济发展的作用对象分为人民指标、环境指标、经济指标,二级指标包括居民GDP X1、城乡人均收入比X2、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3、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X4、人均医疗卫生投入X5、人均教育投入X6、人均社保和就业投入X7、城镇登记失业率X8、单位大气污染程度X9、单位废水污染程度X10、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X11、人均林地面积X12、劳动生产率X13、经济增长率X14、投资率X15、消费率X16、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X17、经济增长波动率X18、消费价格指数X19、生产价格指数X20(表1)。人民指标主要涵盖的是人均收入、生活保障、食品支出等基础方面内容,是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指标的完成情况直接关系到居民的生活水平;经济指标多指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稳定性等方面,经济按照一定的机制平稳发展,物价稳定是社会资源有效利用、持续发展的表现,同时,劳动者素质、固定资产投资效率也是衡量科技发展、技术创新等经济发展质量要素的重要指标;环境指标用来衡量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经济的发展需要和环境相辅相成,该指标包含了经济发展给环境带来的破坏以及相关部门的治理与保护力度。

2.2 研究方法的选择

不同的研究方法对经济质量评价的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姜锐等[13]采用因子分析法对中国各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价,通过得分,为各市的经济发展提供建议。范晓丽[14]采用因子分析法研究天津市的能源消耗、经济发展以及城市化质量之间的关系。伍凤兰[7]则通过层次分析法,就深圳市2005~2011年的数据对深圳市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了测算。易芷娟等[15]、李红[6]运用综合评价法评价经济发展效益。卢亮[16]、吴也杭等[17]使用熵值法对经济质量进行评价。不同的研究方法都可以对经济发展状况进行有效的评价,但相比之下,熵值法既克服了主观赋值权重的弊端,使得研究结果更加具有可信度和说服力,又能够客观反映出指标之间的差别和指标的变动情况[18]。故本研究采用熵值法来评估合肥市近10年的经济发展质量状况。

熵的概念最早是出现在物理、化学、生物等学科领域[19],后来被广泛运用到经济学、管理学中。邹华等[20]通过统计得出,熵值法在经济类的文章中应用的比例达到70%以上。而熵值法主要是用来客观确定各项指标的权重,再根据样本数据及权重计算出综合得分。其中熵值越小,表示数据之间的离散性越大,反映的信息量越大。因此在使用熵值法时,要求样本数据具有精确性和多样性。本研究通过《安徽统计年鉴》、《合肥统计年鉴》获得合肥市2005~2014年间精确、完整的样本数据,建立20项具体指标,通过引入熵值法,能够客观地反映研究问题并提供解决思路。

3 实证研究

3.1 初始数据的编码及标准化处理

由表2可知,2005~2014年合肥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中一级指标的权重系数分别为:人民指标(0.065 477 37)、环境指标(0.030 765 45)经济指标(0.903 757 17),经济指标较人民指标、环境指标对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最大。

根据表3把综合得分以及各指标的具体得分情况分别以折线图表示(图1)。由图1可以看出,合肥市2005~2014年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稳步提升,并在2011年后综合得分超过0.676 000。從曲线的走势来看,2005~2006年合肥市的经济发展质量有所下降,该期间经济发展指标虽然在上升,但环境指标和人民指标方面的得分情况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终导致其综合得分不高。同时也反映了2004年“中部崛起战略”确实为合肥市今后的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图2显示,2005~2014年合肥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具体来看,居民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城镇和农村居民的恩格尔系数、人口失业情况不断改善;社会保障更加完善,人民就业、医疗和教育条件持续改进,幸福指数不断增加。另外,2005~2006年人民指标的得分有所下降,根据标准化后的数据可知,该期间居民所享有的人均教育程度有所下降,导致该项一级指标的得分相对较低。从曲线的斜率来看,合肥市2006~2007年以及2010~2011年人民指标得分呈跳跃性增长,这主要是由于在其他指标稳步增长的前提下,人均医疗投入、人均受教育程度、人均社保和就业投入比重增加的缘故。

由图3可知,合肥市近10年来的环境状况持续低迷,经济的发展使得合肥市居民的生活质量不断提高,但是环境却不断恶化,单位大气污染程度、单位废水污染程度、工业固体综合利用率以及人均林地面积的综合得分持续降低。再从该条曲线的斜率来看,2005~2010年环境指标的得分不断降低,且得分的降低程度较2010以后年度更深,说明合肥在2010年度以后开始加强环境保护方面的管理力度,但仍需要继续改进和创新。

由图4可知,经济指标的综合得分均在0.673 248以上,且在3个一级指标中占据首要位置。首先,从经济指标历年的得分趋势来看,该指标的得分情况稳步降低,说明合肥市的经济结构、经济发展稳定性等方面仍存在欠缺。其次,从经济的发展角度来看,该指标每年的得分呈现下降趋势,但2006年以后年度的得分均超过2005年度。表明2004年所提出的“中部崛起战略”对合肥市的经济发展起到正确的指导作用,但由于合肥市经济增长率、投资率、消费率、消费价格指数以及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等指标历年得分情况的波动性较大,导致经济指标的得分表现出下降趋势。

4 结论及建议

4.1 主要结论

本研究通过熵值法对合肥市2005~2014年的经济发展质量进行评估。结果显示,经济指标对于经济发展质量的影响远超出人民指标和环境指标,但同时人民指标和环境指标的得分也会影响经济发展的总体质量。具体来看,经济发展为居民的生活水平带来持续稳步的提升,人均收入、社会保障和失业情况均得到持续改善。但在这过程中,环境的保护力度、环境污染后的治理力度仍存在不足,需要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更加注意。另外就经济本身而言,合肥市在经济结构优化、物价稳定、投资效率等方面仍面临挑战,需要加强科技创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经济发展效率。

4.2 政策建议

4.2.1 提高科技创新能力 随着外部环境的不断变化,企业提高创新能力不仅是立足市场的重要要求,更是开拓市场、引领市场的不二选择。合肥市需要鼓励和支持改革创新,增加科研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提高投资效率。同时,重视培育和吸引高科技人才,学习先进知识和技术,以实现农业、工业、服务业、金融等不同领域的突破创新,增强经济竞争力。

4.2.2 优化产业结构 合肥市近几年的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波动性较大,需要调整三大产业结构,合理配置资源。当前合肥市工业化进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存在资源配置不合理、环境污染严重、效率偏低等问题。在未来的发展中需更加注重科技创新能力,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促进各产业之间协调发展,并且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把经济的发展提高到交通、生产生活、科技文化等服务行业,以完善市场体系,提高人民就业率和生活质量。

4.2.3 提高环境保护力度 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随着工业化大生产,生态环境不断恶化。经济的发展必须建立在绿色发展的基础上,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节约和保护环境。第一要加强企业的排污管理,合理设定排污标准,杜绝重污染物的排放。第二要建立监管机制。对于排污企业,需要严厉管制,促进其产品的优化和创新,以减少排污。第三,要大力宣扬环保理念,强化居民的环保意识,提倡使用节能环保产品,呼吁社会加强对有害环境行为的监督和抵制。还要加强技术创新,使用新能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和重复利用率,完善相关法律法规。

参考文献:

[1] 陈 洁.安徽省城市经济发展质量评价及时空演变[C].合肥:安徽财经大学,2013.

[2] 何 伟.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J].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2013(4):49-56.

[3] MARTIN R,BERNDT C,KIAGGE B,et al. Spatial proximity effects and regional equity gaps in the venture capital market:evidence from germany and the united kingdom[J].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A,2005,37(7):1207-1231.

[4] 王宏卿.用于比較经济增长质量的指标体系初探[J].1996(5):22-23.

[5] 肖红叶,李腊生.我国经济增长质量的实证分析[J].统计研究,1998(4):8-14.

[6] 李 红.新疆经济发展质量与效益评价[J].新疆财经,2014(5):42-50.

[7] 伍凤兰.经济发展质量的综合评价研究——以深圳市为例[J].证券市场导报,2014(2):42-46.

[8] 程 虹.2012年中国质量状况——消费者感知与模型构建[J].宏观质量研究,2013(1):33-48.

[9] 史利沙,陈 红.熵值法在上市公司财务业绩纵向评价中的应用——以贵州茅台为例[J].财会通讯,2015(34):23-25.

[10] 宋宇馨.经济增长质量的比较研究——以广东、江苏与山东为例[D].南京:南京财经大学,2011.

[11] 宋明顺,张 霞,易荣华,等.经济发展质量评价体系研究及应用[J].经济学家,2015(2):35-43.

[12] 刘有章,刘潇潇,向晓祥.基于循环经济理念的经济增长质量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1(4):105-108.

[13] 姜 锐,罗宏翔.基于因子分析的区域经济发展质量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5(18):455.

[14] 范晓莉.基于VAR模型的能源消费、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质量关系分析——以天津市为例[J].生态经济,2015,31(8):67-73.

[15] 易芷娟,马敬桂,曹 均,等.沟域经济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检验[J].商业经济研究,2013(34):138-139.

[16] 卢 亮.河北省经济发展质量评价[D].石家庄:河北经贸大学,2012.

[17] 吴也杭,游新彩.省际经济发展质量综合评价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2014(11):25-27.

[18] 欧向军,甄 峰,秦永东,等.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及其理想动力分析——以江苏省为例[J].地理研究,2008,27(5):993-1002.

[19] 李柏洲,苏 屹.基于改进突变级数的区域科技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中国软科学,2012(6):90-101.

[20] 邹 华,徐玢玢,杨 朔.基于熵值法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13(23):56-61.

猜你喜欢

熵值法合肥市
合肥市梦园小学
合肥市朝霞小学
合肥市出城口道路设计招标探讨
合肥市雕塑院雕塑作品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