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蚊子惹大祸

2017-07-13道瑞

老年世界 2017年6期
关键词:黄热病乙脑伊蚊

道瑞

蚊子虽小,造成的伤害却不小。通过叮咬,蚊子可以传播多种疾病,如疟疾、乙脑、登革热、黄热病等等,这些疾病有的比较轻,有的则可能对身体造成严重的损害。夏季来临,蚊子大军来袭,我们应该格外注意掌握一些相关的处理知识。

很多人都知道,母蚊子才吸血,公蚊子只是吸取植物的汁液。其实,蚊子的口器是个高度进化的结构,由多个口针组成。这些口针各司其职,有的用来固定皮肤,有的负责锯开皮肤,有的用来注入蚊子的唾液和其他成分,还有的专门用来吸血。蚊子扎到血管后先会把自己的唾液注入血管里面,这样既可以麻醉人体,缓解痛痒,也可以防止血液离开人体后的瞬间凝结。在注入唾液的过程中,蚊子携带的一些病原微生物也同时被注入人体,给我们的健康带来威胁。

不同的蚊子能够传播不同的疾病,我们常见的易携带病毒的蚊子种类有伊蚊、按蚊和库蚊。

伊蚊,俗称花蚊子,蚊身黑色,带有白色条纹,多为白天活动,是黄热病、登革热等疾病传播的主要渠道。

黄热病的临床表现有高热、寒战、头痛、呕吐、尿黄、少尿、黄疸,其中最典型的表现是黄疸,黄疸症状特别容易被看出,如果皮肤、眼白变黄就要警惕是否是黄疸。严重的黄热病会导致肝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目前,全球有几亿人面临着黄热病的威胁,每年大约有20万人被感染,约3万人因此丧命。特别提醒大家,如果去非洲等高感染地区,一定要记得提前接种黄热病疫苗。在我国,特别是广东、广西、云南、海南等地,也有伊蚊活动,但目前还没有发现我国本土这些伊蚊携带黄热病病毒。当然,如果有病例传播过来,伊蚊通过叮咬感染人群而携带病毒,且代代相传,中国也极有可能成为黄热病疫区。所以,做好黄热病的防治,一定要隔离病患,做到及时诊治。

登革热的临床表现为高热、乏力、恶心,最典型的症状为肌肉骨骼和关节疼痛,大多一周左右自愈,常常被误以为是肠胃感冒。严重患者会出现脑炎、登革出血热等症状,危及生命。和黄热病一样,登革热只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单纯的人与人之间不会传染。

关于蚊虫叮咬传播疾病的话题,现在提的最多的是寨卡病毒。80%的寨卡病毒感染者无临床表现,有表现的也多为中低度发热,可能出现皮疹、乏力、肌肉关节痛等不适,总体来说病情比较轻。可怕的是,一旦孕妇感染寨卡病毒,虽然对自身没有影响,但却会引起新生儿小头症。新生儿头颅过小,将直接导致智力发育,甚至死亡。目前,我国出现的寨卡病患多是从中南美洲感染后回国就诊的输入性病例。

除了认清伊蚊的样子,了解伊蚊传播疾病的相关知识外,远离伊蚊无疑是最好的选择。伊蚊产卵后,卵会沉入水底,所以地面上一些小水洼,容易积水的废弃餐盒、轮胎等常常成为伊蚊密集区。清除小水洼能够有效减少伊蚊的繁殖滋生。

蚊子叮咬后,出现怕冷症状,那就要警惕是否感染了疟疾。疟疾的冷区别于一般的冷,医学上叫寒战,会冷得全身哆嗦。疟疾患者先出现寒战,接着会高热,继而大汗,体温下降后,再出现寒战,这样循环往复。疟疾是疟原虫感染引起的,疟原虫种类不同,引起的疟疾症状也不同。我国以前流行的疟疾多为间日疟,即隔天出现一个寒战、高热、大汗、体温恢复的循环。我国曾收治过来源于非洲的输入性病例,他们的疟疾病症循环每天会出现数次,对人体损伤极大,会引起严重的肝肾衰竭、昏迷,被称为恶性疟。

传播疟疾的多为按蚊。按蚊为棕褐色,喜欢黄昏活动。按蚊产卵时,卵会浮于水面,所以按蚊多密布于大型、宽阔的水域附近。疟疾也是通过人蚊相互传播,人与人之间再传播的可能性非常小。我国的疟疾治疗水平处于世界領先地位,有很多有效的治疗药物,其中最有名、最常用的就是青蒿素。科学家屠呦呦成功提取青蒿素,为世界医学攻克疟疾顽症作出了贡献,并获得了诺贝尔奖。我国的医疗专家通过青蒿素及其衍生物,制作出多种口服、肌肉注射的药物,治疗效果也非常好。

我们常说的大脑炎也多通过蚊虫叮咬传播,医学上把这种中枢神经感染称为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乙脑的主要症状是高烧、头痛、呕吐,甚至昏迷,重症可导致死亡。乙脑的主要感染人群是儿童,多年来,我国免费为1周岁左右的儿童接种乙脑疫苗,极大地降低了儿童感染乙脑的可能性。现在出现的乙脑病例反而是那些没有接种过乙脑疫苗的成年人。

库蚊是我国北方地区常见的蚊种,也是乙脑传播的主要力量,蚊身为深褐色,半夜耳边听到的“嗡嗡嗡”飞的蚊子基本都是库蚊。研究发现,携带病原的库蚊叮咬猪,猪感染后一般不会死亡,进而继续把病毒传播给再来叮咬的蚊子,这种蚊猪之间的循环感染是乙脑的主要传播方式。所以,科学家也研制出为猪注射的乙脑疫苗。如果猪和人都不再感染,那蚊虫携带乙脑病毒的概率也会越来越低。

总之,如果我们最近去过水库、稻田、河塘等蚊子较多的地方,身体感觉到不舒服,有发热症状,最好及时去专业的传染病医院或者综合性医院的感染科做相关检查,确定是否感染了蚊虫携带的病毒,做到尽早发现,以免延误治疗。

猜你喜欢

黄热病乙脑伊蚊
羟哌酯驱蚊液和柠檬桉醇驱蚊液驱避白纹伊蚊的效果对比
郑宇婷等发表于本刊2021年37卷第2期《利用ssr标记浅析云南登革热重点地区埃及伊蚊种群遗传特征》一文的勘误
云南省边境地区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孳生特征调查*
患有癫痫不能接种乙脑疫苗?
从疫区归国,及时防范黄热病。
输入性黄热病毒全基因测序完成
健康儿童乙脑抗体水平的调查研究
初秋谨防猪乙脑
埃及蚊子的嗡嗡声原来是情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