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位结构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2017-07-13赵晶
赵晶
【摘要】本文将主位理论引入汉译英实践,探讨汉英句子主位结构的差异,并以句子结构所反映的句子标记性作为尺度寻找汉英主位结构转换的一些规律。
【关键词】主位结构 主题主位 主语主位 汉译英
一、引言
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而英语属于主语突出语言。主语突出语言的句子强调词性和句子成分的一一对应关系,而主题突出语言的句子则强调主题与说明的关系。汉英之间的这种结构差异常常给译者带来处理句式结构的困难,例如将汉语主题突出结构机械地搬进英语句子中,使英语译文在意义与修辞效果上不能与原文取得对等。为了解决汉译英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概念运用于汉译英实践中,将句子结构所反映的句子标记性(markedness)作为翻译的的标准,使原文与译文更大程度地达到对等。
二、主位结构理论
主位结构是布拉格学派创始人马泰休斯在分析句法功能时提出的。它包括主位(theme)和述位(rheme)两个语义成份。他发现,位于句首的成分在交际过程中有着一种特殊的作用。这个作用就是引出话题,他把这类表示话题的成分称为主位,把其他部分称为述位,并指出,主位一般表示已知信息,述位一般表示新信息。已知信息是在具体情景下已知的话题,是话语的出发点。新信息是对已知信息的补充和说明,是说话人为了达到交际目的而表达的新内容。主位结构又引出标记概念,主位不是主语,主语是相对谓语而言。但是当主语与主位的位置重叠时,主位称为“无标记主位(unmarked theme)”;如果主位的位置不是主语而是其他成分时,称为“有标记主位(marked theme)”。如在“Dangerous it seemed.”这个句子中,“dangerous”就是有标记主位。
三、汉英主位结构比较
英语为主语突出语言,主语与全句有着全面紧密的关系,并与谓语动词形成了主谓提挈全句的句法主轴。这种主谓结构的句子在英语中占大多数,也就是说英语中大多数句子的主位与主语是重合的,类似于汉语的常式句,属于无标记主位。
汉语是主题突出语言,遣词造句重在意合。与英语不同,汉语没有丰富的形态变化,因此汉语各词类之间没有明确的界限,对主谓宾缺乏直观的区分标准,容易造成“主语和宾语的纠纷”。如在“这本书根本买不到。”这句话当中,“这本书”并不是谓语动词“买”的施动者。因此用主位与述位代替传统的句子成分就可以避开“主语与宾语的纠纷”。在汉语中,主位其实就是句子的主题,主题突出的汉语句子的内在结构与主位、述位结构较为吻合。
四、主位结构在汉译英中的应用
我们以主位位置为地点状语和宾语的汉语句子为例进行英译的讨论。
1.主位位置是地点状语的汉语句子:
(C1)东方升起一轮红日。
(C2)他的旁边坐着一位老人。
对于汉语来说,“一轮红日从东方升起”与“东方升起一轮红日”同意;“一位老人坐在他的旁边”与“他的旁边坐着一位老人”同意。但是在汉语中,这两组句子中后一种说法更常见,很多人称这种句式为常式句,不是为了某种修辞目的而特意形成的句式,与英语中的无标记主位句式类似。然而很多人英译时依然会按照原文句式采用倒装句,而倒装句在英语中属于有标记主位句式,目的是为了取得某种修辞效果。因此,我们可以说采用倒装句式的译文增加了原文未有的某种修辞意义。为了实现原文与译文最大程度的对等,我们可以将这两句汉语翻译为无标记的英语句子或者说英语的常式句:
(E1)The sun is rising in the east.
(E2)An old man sits next to him.
2.主位位置是宾语的汉语句子:
(C3)这台电脑你不可以用。
(C4)房子我们已经建好了。
汉语是一种注重意合的语言,语言组织更多地体现了讲话者的思维过程。例如,在“这台电脑你不可以用”这句话中,讲话者头脑中首先想到的是“这台电脑”,然后以此为话题进行说明,形式受到语法的限制较小。当然我们也可以说“你这台电脑不可以用”或者“你不可以用這台电脑”。尽管在“你不可以用这台电脑”中的主位与述谓正好与英语中的主谓结构重合,但也属于汉语主题突出句,这三种说法都相当于英语中的无标记主位句式。因此我们可以将这两句汉语翻译为无标记主位的英文句子:
(E3)You may not use this computer.
(E4)We have built the house.
综上所述,在进行汉语主题句的翻译时,如果主位位置是地点状语和宾语的汉语句子,英译文多用无标记主位的句式。
五、结语
在汉译英过程中,我们总是习惯于传统的语法分析,追求原文与译文在句子成分上的对等,将汉语主题突出结构机械地搬进英语句子中,使英语译文在意义与修辞效果上不能与原文取得对等。为了解决汉译英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将语篇分析理论中的主位概念运用于汉译英实践中。通过分析汉英主位结构的差异,思考汉英句式的使用频度,以及确定句子的标记性,并以之作为翻译的的标准,从而取得原文与译文在标记性方面的最大对等。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 ed.)[M].London:Edward Arnold,1994.
[2]赵元任.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3]朱永生.主位与信息分布[J].外语教学与研究,1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