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为“假课文”退出教材点赞

2017-07-13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7年5期
关键词:哈默难民教材

人民教育出版社近日发布声明,2012年,教育部开始组织全国一流专家新编写义务教育语文教材。在编写新版教材过程中,编写组对选文严格把握标准,广泛听取意见,教材送有关领域专家严格审查把关。在新版教材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文章将不再选用,其中就包括《尊严》一文。 (4月8日《中国教育报》)

《尊严》是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课文的大意是流浪到美国南加州的一位年轻难民执意用劳动换来食物,镇长很是赞赏,把女儿许配给他,预言他将会成功,因为他有尊严。这个难民便是石油大王哈默。据资料显示,这个故事是虚构的,石油大王哈默并没有这样的经历,这篇课文如同《爱迪生救妈妈》《地震中的父与子》一样,都是经不起推敲的假文章,也是在坊间被诸多老师质疑的课文之一。

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相统一的综合性实践性学科,就语文教材而言,不仅要教会学生运用语言的方法,还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情感得到熏陶,思想得到净化,得到人文主义的教育。《尊严》这篇课文的表达方法或许可圈可点,但是语言形式并不能掩盖内容虚假的硬伤。用一篇虚假的故事,来教育学生如何获得尊严,这本身就是欺骗,何谈教育?

再者,《尊严》这篇课文所传达的思想本身就有问题,文中的哈默靠自己的劳动换来食物,就赢得了尊严,那么是否是说那些饥饿的难民就没有尊严了呢?对于他们就要抱以鄙视与批判呢?学生应该如何看待那些生活上落魄的人?人与人是平等的,尊重他人,给予他人以尊严是做人的基本道德底线。社会上那些时运不济,或贫穷,或落魄,或不幸的人,需要我们给予他们以同等的尊严,这才是正确的思想导向。从这一点来说,《尊严》一文也确实不适合作为小学语文教材选用。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材选文要文质兼美,具有典范性,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各种类别配置适当,难易适度,适合学生学习。语文教材是课程的载体,不仅体现编者的意图,而且贯彻国家的意志,体现语文教学的导向。可以说,语文教材的質量直接决定着语文教育的质量,因而,编写语文教材应当具备开阔的思维,以及开放的意识,面对质疑,面对错误,绝不能够避而不谈,熟视无睹,而应积极面对,正面回应,让语文教材趋于完善,从而给予学生更好的语文教育。人教社对《尊严》回应展现了一种包容的态度,更体现了对语文负责的精神,值得点赞。

猜你喜欢

哈默难民教材
教材精读
150万乌克兰难民涌入邻国
摔倒了就趁机抓一把枯草
孟加拉 难民
只在一条道路上奔跑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心灵花圃
关照别人就是关照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