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色旅游的沂南模式

2017-07-13吴永强

齐鲁周刊 2017年27期
关键词:沂南沂蒙山庄

吴永强

红色文化是地方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主旋律的红色旅游与休闲体验结合,赋予红色文化新的意义,寓教于乐——在山东的许多地方,比如沂南,传统文化以新的形式呈现出来。

山村好莱坞

革命战争年代,沂南成为沂蒙革命根据地的中心,被誉为山东的“小延安”。十年前,常山庄村还是一个贫困村,村民还住在石板房中,出入村庄只靠一条土石路,村民为了挑一担水要走好几里的山路。可今天这里大型的影视基地与4A级景区遥相呼应,眼前的景象让人无法相信这是大山深处的一个小村庄,村民也全部住上了二层小楼。

一切的转变要从电视连续剧《沂蒙》说起。当时,《沂蒙》剧组用几个月的时间先后走遍了沂蒙山区的6个县200多个类似的村庄,最后选定了常山庄村。因为常山庄村周围的群山完全是抗战时期的原始风貌,土山土水甚至没有一根电线杆。

随着电视连续剧《沂蒙》以及电影《斗牛》在常山庄村拍摄并在全国热播,给沂南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当地政府决定以此为契机,发展红色旅游。在保护常山庄村原始风貌的基础上打造起原汁原味的沂蒙文化4A级景区,并根据红色旅游的特点建设了一个可以拍摄大型抗战题材的影视剧的影视基地。

然而,建成初期效果并不理想,游客数量并未达到盈利数字。经过反复思索,常山庄村决定突出“红色”特点,建立红嫂纪念馆,成立影视服务中心和景区服务公司,聘请职业经理人进行管理。

以常山古村为核心的沂蒙红色影视基地先后拍摄了《沂蒙》《红高粱》《铁道飞虎》《永不磨灭的番号》等160多部影视剧,常山庄村成为“山村好莱坞”,2013年获评“中国文化旅游新地标”,2014年被列为“第三批中国传统村落”,2015年获评“CCTV中国十大最美乡村”。

本刊记者前去的那个上午,一部讲述抗日名将范筑先的电影正在拍摄,一群身着国军、八路军甚至日军军服的年轻人,在游客的围观中,复原着一段段当年的历史。

红色文化与汉文化、乡村文化结合

如今,每年慕名而来的游客近百万,实现旅游收入6000万元,景区直接安置当地农民210人,并且带动景区内外发展农家乐、宾馆、饭店等30多家小型商户。从2009年到现在,常山庄村村民人均收入由2009年的5600元提高到2015年的30000多元。村边,一座规模宏大的影视城已投入使用,并在不断扩大,城门上的大字,今天还是“高密城”,明天就变成了“临州城”。

沂南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和天然的自然资源优势,既有以诸葛亮为代表的“古韵汉风、诸葛智慧”的汉文化,又有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所形成的“两战文化”。这里还有著名的沂南汉墓博物馆,是在北寨墓群基础上修建的一座专题性博物馆,主要向人们展示北寨墓群墓葬文化及出土遗物,传播汉代民族文化。

红色旅游和其他旅游形式融合在一起,红色文化、汉文化、乡村文化,三者紧密结合,形成了独特的旅游样式。

“红色旅游”十余年前兴起,经过多年发展,相继涌现出“革命摇篮”井冈山、“革命圣地”延安以及临沂沂蒙山区等红色旅游品牌。数据显示,全国红色旅游年接待游客人数由10年前的1亿人次增长至2014年的近8億人次。

猜你喜欢

沂南沂蒙山庄
沂南北寨——大型画像石汉墓
韩国汉诗中的沂蒙历史名人形象研究
沂南县休闲渔业发展简析
歇马山庄的两个女人(长篇节选)
描绘红色沂蒙新画卷
雪夜山庄行(外二首)
沂蒙妈妈与八路儿子的母子情
山庄春日
沂南汉画像石墓“神人手持何物”考
结合新的时代条件 弘扬光大沂蒙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