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转变思路 创新机制 有力推进农民职业教育

2017-07-13

农民科技培训 2017年7期
关键词:农广校现代农业农民

浙江省农广校狠抓政策落实,转变思想观念,创新教学模式,强化教学管理,以“1234”的工作方法扎实开展农民中职教育各项工作。历年来,全省农民中专招生数量位居全国前列。2008—2016年共培养农民中专生46815名,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419名,共争取财政资金7638万元,农民职业教育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一、首创一个政策,落实资金保障

自农业部2006年启动实施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以来,省农广校多次向省政府及有关部门汇报,争取财政支持。2008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浙江籍学生免费就读农广校种养专业政策”,省教育厅、省财政厅每年给省农广校种养专业3540名免费生指标,这是全国农广校系统中首个争取到的业余中专教育免学费政策。2011年,经省农广校与省农办协商,将超过免费指标部分以及其他涉农专业的费用列入“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经费中予以安排。实现农民中专全部免学费,既缓解了农民学员的经济负担,又大大提升了农民的求学热情。2008—2016年,全省累计招录46959名中专生,争取财政资金7310万元。目前,农广校的中专教育已经成为全省各地农民职业教育的重要抓手。另外,经过省农业厅和省农广校的共同努力,由省农业厅和浙江农林大学联合开展的“浙江省现代农业经营领军人才培养工程”得到省委、省政府的大力支持,该工程被列为浙江省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长期规划(2011—2020年)五项重点工程的第一项重点工程,具体教学由省农广校和浙江农林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每年60名免费生指标,2010—2016年共争取到财政资金328万元。

二、争取两个项目,改善办学条件

一是开展“卫星平台” 项目建设。近年来,省农广校以“合格评估”为先导,以项目扶持为抓手,推动农广校体系建设。2007年,省农业厅作出了以“五有”(有办学场所、有师资队伍、有组织机构、有经费保障、有办学规模)农广校建设为主要内容的“合格评估”工作部署,先后对80个市、县(市、区)农广校开展了合格评估。与此同时,争取省财政支持,每年安排450万元,对评估合格的单位,采用项目扶持的办法,帮助开展教学条件建设,有力地推动了农广校系统的组织建设和条件建设。经过“十一五”期间的“农民职业教育卫星平台建设项目”,全省每个市、县级农广校都拥有了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室、高清摄录设备、卫星接收系统,具有了网络接入、课件制作、现代摄录等现代化教学功能,使农民职业教育培训体系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学手段得到极大改善,教学质量进一步提高。全系统从新生注册入学,到学习、考试、毕业均实行了网络化和电子化。

二是开展“流动课堂”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积极争取财政支持,保持了每年450万元的财政扶持力度,实施“流動课堂”项目建设,重点安排在“两区”(粮食功能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实施地,使农民教育培训不断向村社及“两区”延伸,不仅大大改善了农广校系统的教学条件,更稳定和扩大了农广校的教学阵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三、夯实三项基础,提高教学水平

一是严格执行各项制度。每年严格按照中央校教学计划,第一时间编制教学计划和课程安排,同时开设一些浙江特色的专业,如茶叶生产等。为了强化、规范教学管理工作,学校制定了一系列教学管理规范,包括《农广校教学管理办法》《农广校考务管理制度》《农广校学籍管理实施细则》《农广校省聘教师管理办法》等多项制度。每年举办教学管理人员培训班,对教学规范、操作流程、经费使用管理等进行系统培训,提高大家的教学管理水平。

二是组建农业职业教育师资库。从教育培训机构、农业院校、科研推广单位、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聘请有关专家学者,从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中聘请土专家和农民师傅,着力打造一支专业知识强、实践水平高的师资队伍。目前已有近1000名优秀教师、专家及乡土人才入库,实现优秀教师资源共享。

三是强化教材管理和教材建设。每年根据中央校发布的中专教材目录,优先从目录中订购所需教材。对于中央校满足不了的或者不适用南方的教材,学校成立教材编写委员会,编写出版一系列立足浙江特色、设计科学、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具有前瞻性和实用性的农民培训教材。截至目前,已印刷出版《茶树种植》《作物栽培学》《蔬菜园艺工》《农业基础知识》等多本自编教材。

四、 创新四个模式,提升教学质量

一是创新“暗访”的巡考模式。为保证教学质量,在规范教学、学籍、教材等日常教学管理的基础上,着重从考务管理入手,创新了巡考模式。考试是中等职业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知识掌握情况的重要手段。鉴于全省考务工作存在考点多、考生多、科目多等“三多”特点,为了进一步规范考试程序、严肃考场纪律、强化监考人员管理,更加真实地反映出教育培训效果,学校对考试进行不事先通知考点、无人员陪同,真正做到了对考场的“暗访”,对掌握考试的真实情况和加强考务管理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二是创新“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育培训模式。2016年12月,省农业厅与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浙江分公司共同签署了《浙江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合作协议》,全面拉开浙江农民手机应用技能培训的大幕,实现“线上+线下”的组合培训模式。目前省农业厅与电信公司联合推进的“农技通”平台已经升级为线上培训平台,农户可在该平台中持续自助培训、学习,提升培训效率。此举也得到新华网、钱江晚报、中国农村远程教育网、农村信息报等多家媒体的关注和报道。

三是建立“理论教学+基地实践”的教学模式。“农学结合”的生产实践教学是落实农民教育培训“实际、实用、实效”原则的关键。省农广校从2014年开始探索建设农民教育培训实训基地,2014—2017年,浙江省共建立了176个实训基地,覆盖全省十大主导产业、60多个县(市、区)。其中,省级10家,市级92家,县级74家。建成农民田间学校110个。全省充分发挥实训基地和田间学校的作用,将农业生产实践教育与农时季节紧密结合起来,使农民将所学理论知识应用于生产实践,促进学用结合。教学过程中,组织学员走进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生产基地,实地考察现代农业和新技术应用,体验式学习先进的生产管理经验。同时,围绕作物生长周期,分阶段、分类型、分层次、分模块对农民开展全产业链的培训,不仅有生产技术的培训,也有产品包装、品牌建设、市场营销等方面的指导,真正提高农民的生产技能、营销水平和管理水平。

四是构建“政校行企全方位合作”的教学体系。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深入推进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的意见》,加速涉农教育资源的整合,实现优质教育资源共享,2016年7月14日,省农广校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等单位牵头成立了浙江省现代农业职业教育集团,集团成员包括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全省涉农相关职业院校、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科研机构等40家单位。集团的成立标志着浙江省构建现代农业职业教育体系,探索农业职业教育集团化发展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猜你喜欢

农广校现代农业农民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科技示范推广?助力乡村振兴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农民培训在县级农广校的组织工作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