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风尚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2017-07-13梁思思浙江理工大学

消费导刊 2017年15期
关键词:风尚藏品产品设计

梁思思 浙江理工大学

浅谈中国风尚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梁思思 浙江理工大学

在多元化发展的今天,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不断提高,世界特别是西方再一次将视线聚焦中国,在东西方文化交融之际,也为中国文化的发展及自我更新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契机。把握这样的契机,让世界再次领略“中国风尚”的特有情怀,重识一个崭新的中国文化面貌,是历史赋予我们的责任。而博物馆则是“中国风尚”的一个重要载体,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则是其重要表现形式。习总书记也曾在不同的场合多次提出强调,“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书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能够走进寻常百姓家的博物馆文创产品无疑是传播文化,让博物馆藏品活起来的重要使者。

中国风尚 博物馆文创 创意产品 开发设计

一、“全球化”视域看“中国风尚的演变

(一)17-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中国风

17-18世纪盛行于欧洲的中国风,主要盛行于上流社会、且价格昂贵,受众人群少;通过对器物和著名游记记录去了解中国,比较单一片面。以及由于每个国家的背景都不一样,中国风的表现也不尽相同。

(二)19-20世纪的中国风

19-20世纪的中国风,19世纪由于国外列强侵略,精美的器物以及文献资料流传出去,使欧美等国家对中国的艺术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不只是停留在“物”的表象。20世纪大学成立专门对中国艺术的研究机构,考古学等发展,使更多的人去关注、探讨“物”背后的研究价值。

(三)21世纪的中国风尚

21世纪的中国风尚,“尚”更多的是代表当下的一种态度,价值认同感,人们自醒意识的崛起。21世纪中国的快速发展使中国风再一次走向世界的舞台中央。吸引了更多的本土设计师以及外来设计师的关注,国人不断意识到传统符号与传统文化的价值,而博物馆作为文化资源的重要聚集中心,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无疑是设计师对中国风设计灵感来源地的不二之选。

二、发展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的意义

(一)文化市场的需求

2016年,博物馆的文创激情,被政府一连串的政策,彻底点燃,国务院、国家文物局及相关部委密集出台一系列文件和措施,更加重视博物馆的发展,让市场发力。鼓励博物馆依托馆藏资源,大力发展文创产业,积极探索文物活起来的有效途径。并在2016年,首次将文化行业纳入国家PPP推广战略;到2020年培育1000个左右具有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的特色小镇等各种文化产业政策的推动,促使了文创产品黄金时代的到来。而博物馆有着丰富的典藏品的数量和高度的文化典藏价值,然而以实物展览为主的传播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仅使博物馆的传播功能受到局限性,也无法拓展博物馆信息的深度和广度,更无法满足大众现今更为多元化的需求。因此,文创产品设计作为博物馆辅助的传播手段,无疑成为博物馆文化内涵的最好方式之一。配合相应主题的文创产品,在博物馆内或合作场所销售,让参观者可以将“展品”带回家,无形中搭建了大众与馆藏品的桥梁,使之对历史和文化的特殊情节移情于文创产品上,即感受了博物馆的文化熏陶,又有良好的替代作用。

(二)博物馆实现持久经营的需要

博物馆要想实现持久经营,前提是首先需要拥有足够的经费来保障博物馆的运营,因此,借由博物馆产品的开发来为自身获得经济效益不失为博物馆的经济增长途径。以台北故宫为例,仅推出的“Old is New”专案设计开发的产品,一年内销售将近20000个,约8500000元的业绩,占这期间总营收的9%。而博物馆文创产品传播越广,对博物馆的社会影响力也就越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也会相应的随之提高。在实现博物馆的持久经营的同时,通过文创产品所创造的资金对博物馆藏品的研究、展示、教育、发展等方面可进行有效的再分配,

三、中国风尚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中的运用

(一)以“形”立意的产品表达

以“形”立意的产品设计,主要是指对藏品的直接复制。往往会选择代表性性藏品为对象,对其进行完整的复制或局部元素的复制。其优点在于:对藏品宣传的同时,也是以一种新的方式向人们展示藏品,多为纪念收藏之用。

(二)以“意”立意的产品表达

以“意”立意的产品设计主要是除了满足消费者对产品功能的基本需求外,在产品的使用定位与感觉认知上,赋予产品意义方面的信息传达,将产品的内部意义透过造型语意与符号的诠释,让消费者理解、感动,成为博物馆与大众之间信息沟通的传达媒介。

(三)以“尚”立意的产品表达

以“尚”立意的产品设计主要是结合当下流行的元素,通过与博物馆藏品有趣的元素提取,二者进行融合碰撞,使产品变的时尚、好玩,进一步吸引更多的消费群体,快速传播进一步增加博物馆的经济效益,更好的优化产品。

四、总结

我国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目前还处于起步、探索、培育、发展的初步阶段,基础较薄弱,整体水平不高,与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很大。且大多数的产品设计都比较雷同、产品线单一、缺乏创新以及缺失对产品文化内涵的挖掘和消费者的交流沟通。而欧美国家的文创产品现阶段的设计基本是基于博物馆藏品和主题之上的,欧美博物馆把“从藏品中获得灵感”作为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开发的重要切入点:使博物馆在传播历史文化的同时,为博物馆本身带来丰厚的经济价值,切切实实的做到了以文养文的目标。大英博物馆推出的小黄鸭系列,充分融入英国本土文化,深受到了人们的喜爱。我们在发展文创产品时,不仅要着眼于世界,更要立足于我们的文化根基。使更多的藏品在走入到千家万户的同时,能够同时了解到更多表现背后的文化内涵。

[1]袁宣萍.17-18世纪欧洲的中国风设计.

[2]张尧.基于博物馆资源的文化创意产品开发设计研究.

[3]姚安.博物馆12讲[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4]林炎旦.文创意产业国际经典论述[M].台北:师大书苑有限公司,2010.

猜你喜欢

风尚藏品产品设计
智能产品设计
抱朴斋藏品
李杰森藏品
谭礼藏品
《冷·暖》
《教堂之夜》
风尚
风尚
风尚
风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