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促进作用
2017-07-13陈连波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518000
陈连波 (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518000)
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促进作用
陈连波 (深圳市宝安区青少年活动中心 518000)
随着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成为了今后教育的重点内容,在对青少年进行知识教育的同时,更应当重视道德的教育。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传统,传统文化中蕴含着非常宝贵的思想道德教育资源,充分的运用传统文化加强青少年的指导,对于促进青少年道德教育有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对当前青少年德育问题进行分析,探讨了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作用,并提出了促进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发展的策略,希望能够为传统文化对促进青少年良好道德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进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传统文化;青少年;德育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种不同的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重要阶段,对于不同的社会现象并没有很好的判断能力,受到不良社会现象和风气的影响,很容易让青少年形成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这种不良道德观念的形成对于青少年今后的成长和发展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影响,无论是学习还是工作,错误的思想道德观会让青少年对于社会事物产生错误的判断,更严重的还会让青少年步入歧途,因此,如何做好青少年德育工作,是当前人们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当前青少年德育问题
1.学校道德教育的缺乏
近年来,我国教育的不断改革让学生从以往只学习理论知识转而成为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能力,这种教育观念和目标的转变对于青少年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但还是有许多教师保持以往的教学观念,只进行理论知识的教学,并未意识到道德教育对于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重要性,学生道德观念缺乏,不懂得换位思考,很容易激起学生间的矛盾,使得学生与人相处态度恶劣,诚信度缺失1。
2.家长忽视道德教育
现代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许多青少年生活在衣食无忧的家庭环境当中,难以体会付出的辛劳,而家长对于孩子过分的宠溺,忽视对孩子错误道德行为的教导,更会让孩子丧失基本的道德素质,使得青少年根本意识不到自身的错误,进而形成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
3.社会信息繁杂
随着互联网的高速发展,人们之间的信息交流更加便捷,青少年通过互联网能够接触到形形色色的事物,但青少年对于是非对错没有一个严格的判断标准,这使得青少年很容易受到网络信息、社会舆论等因素的影响,产生错误的道德认知,形成不良的风气,不利于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二、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的作用
1.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
我国是具有五千年文化历史的文明古国,在我国悠久的历史发展进程中,不同的历史阶段诞生出了独具特色的古老文化,并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逐渐沉淀下来,形成了具有我国本土气息的文化风俗。我国历史发展中的不同时期留下了许多具有道德教化的传统文化文献资料。
2.发挥青少年德育的效果
青少年的道德观念不仅需要社会进行引导,学校以及家长更应当起到良好的带头作用。当前无论是各个学校还是学生家长对于青少年的道德教育多采用说教的形式。这些教育的方法不仅不能让青少年形成良好的道德观念,更有可能让青少年形成逆反的心理,使得道德素质进一步败坏。我国传统文化是五千年来广大劳动人民思想和智慧的结晶,其中具有许多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作为当今青少年德育的优秀素材,学校教师以及学生家长通过借助传统文化的力量,能够让青少年感受到我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从我国传承的历史文化当中学会做人做事的道理,让思想道德素质得到提高,让个人行为得到规范,从而使得青少年的道德水平在潜移默化当中得到提升,与以往对青少年进行理论说教相比,更能促进青少年的道德学习。
3.提高青少年文化自信力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也越来越频繁,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也让人们能够更轻易的接触到外来的文化2。在学校里,学生需要进行英语课程的学习,而英语知识的学习就势必会接触到国外的文化,包括礼仪、节日、风俗以及习惯等。除此以外,智能终端设备以及互联网的普及使得青少年在课后可以观看国外的电影、收听外语歌曲、了解国外的文化知识,这对于开拓青少年的眼界,提升青少年对于社会的认知有着很大的帮助。青少年是身心快速成长的时期,此时正是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形成的重要阶段,但青少年缺乏良好的自控能力,如果不加以引导,很容易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形成错误的思想道德观念。教师和家长在让青少年接触到这些外来文化的同时,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使的青少年能够认识到我国传统文化具有的深刻内涵,感悟到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形成良好的文化自信力,从而抵御外来文化的冲击,让青少年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养成具有良好思想道德的思想以及正确的道德行为。
三、促进传统文化对青少年德育发展的策略
1.学校应培养学生传统文化道德精神
学校是青少年主要的学习场所,对于学生良好思想道德观念的形成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不仅要授业解惑,更应当重视道德教育。在课堂上,教师除了对国学课本知识进行教学,还要对国学中传统文化背后所蕴含的人生道理进行充分的讲解,让学生能够体会到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感悟古往今来我国伟大的思想道德品质;在课后,可以开展“道德模范”的评选活动,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道德建设的征文比赛,从而使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道德认知,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
2.家长应进行传统文化道德教育
家庭教育对于青少年道德的培养相比学校而言更加直接,父母的言行举止会对青少年良好思想道德形成产生深刻的影响。在生活中,家长应当多利用具有传统文化色彩的读本让青少年学习,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与此同时,家长还应当充分的结合孩子的生活实际,可以开展一些“重阳节尊老爱老”、“端午节爱国行孝”等社区活动,让青少年从日常生活当中学会如何为人处世,从而提升道德素质。
3.发挥社会文化的道德教育职能
社会与人之间的作用是相互的,每个人的道德思想会促使社会整体道德观的形成,而社会风气将会对每个青少年产生深远的影响。当前社会信息纷繁复杂,不同文化的电影、电视、音乐、书籍都会使青少年的思想道德观念发生改变,而社会需要发挥其道德教育的作用,传播健康的道德观念,为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提供良好的环境,从而促进青少年健康的成长。
四、结语
随着当前社会的发展,对于青少年的教育不仅仅只是知识的教育,更是促进青少年道德素质提高、良好人格形成的教育,当前学校、家庭对于青少年德育的不重视以及青少年对于社会复杂信息缺乏独立的判断能力使青少年道德教育面临着很大的阻力,但我国历史悠久,文化内涵丰富,蕴藏着极具特色的思想道德资源,通过将传统文化运用到青少年的德育培养中,能够提升青少年的道德修养、发挥青少年德育的效果并提高青少年文化自信力,而在今后,无论是家庭、学校还是社会,更应当对青少年的道德思想进行正确的引导,让青少年从传统文化的学习当中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观念,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从而促进青少年的健康成长。
注释:
1.张俊峰.隐性教育视角下传统文化德育功用的思考[J].传承,2014(4):138-139.
2.王丹.中国传统文化德育价值刍议[J].教学与管理(理论版),2014(5):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