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紫金花朝戏的传承发展

2017-07-13陈桂英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文化馆51740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紫金县人才文化

陈桂英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文化馆 517400)

浅谈紫金花朝戏的传承发展

陈桂英 (广东省河源市紫金县文化馆 517400)

紫金花朝戏流行于粤中东部客家地区有一百多年历史,是起源于祭祀神朝(乐舞)而逐步发展而成的地方戏,是国内稀有剧种。花朝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紫金县从动态和静态方面开展保护。由于紫金县地处于经济欠发达地区,许多保护项目仍面临困难。

花朝戏;传承发展

建国后,紫金县成立花朝戏艺术研究小组,1980年,花朝戏《卖杂货》、《梁山伯与祝英台》、《冰娘惨史》、《告亲夫》由香港海燕唱片公司录制磁带在国内外发行。1984年,花朝戏《铁公鸡新传》参加省文艺汇演。1992年,花朝戏剧团参加文化部在泉州市举行的“天下第一团”优秀剧团展演。1993年花朝戏收入《中国戏曲志•广东卷》,1996年收入《中国戏曲集成•广东卷》。2007年,花朝戏《卖杂货》参加全国小戏小品大赛获优秀奖。至2016年,记录整理花朝戏传统剧目50多个,音乐曲牌100多个,上演传统剧目l0多个,编撰出版《花朝戏》资料本。2013年、2016年分别举办花朝戏展演,吸引了一批新老观众。

一、紫金花朝戏传承与发展的现状

花朝戏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紫金县政府逐年增加财政投入,落实花朝戏保护与传承发展计划。经过十多年努力,花朝戏的保护与传承完成了如下三方面工作。

(一)开展花朝戏资料普查,建立花朝戏档案

紫金县为收集整理花朝戏资料,聘请老专家、老艺人收集花朝戏历史资料,以文字、图片、录音、录像等形式进行整理,建立档案。出版《花朝戏》、《花朝戏音乐集成》等书籍和一批音像制品。

(二)培养发现花朝戏人才,培养花朝戏新人

为了扎实推进花朝戏传承发展,紫金县加大发现培养人才的力度,2009年,确定花朝戏第三代传人钟石金,他将掌握的花朝戏知识和技艺传授给花朝戏新人。

(三)建立花朝戏推广基地,传承发展花朝戏

紫金县为建立起花朝戏传承发展基地,在升车、士贵、鹧鸪、龙窝、慎田、礼坑、炮子、上车等建立8个花朝戏生态保护村。为推进保护工作,编制花朝戏乡土教材,在县城小学开设兴趣班。2012年5月,花朝戏剧团保留演出功能转制为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到学校、乡村免费演出,开设假期培训班,培养青少年对花朝戏的兴趣,培育后继人才。

二、紫金花朝戏面临的困难与问题

花朝戏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紫金县政府、县花朝剧团等单位、团体对花朝戏进行资源普查、资料整理和创新研究取得一些成就。创作、移植剧目有《棋路》、《蛮牛赔礼》、《双花缘》等10多个。其中,上述3个戏在广东省第五届群众戏曲花会和第十届广东省艺术节分别获银奖和特别奖。但,在当前现代媒体等冲击下,花朝戏传承发展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

(一)经济不足,花朝戏传承发展后劲不足

紫金县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剧团)的资金主要来源于政府投入、演出收入、社会团体(人员)捐助等。虽然资金来源渠道较多,但来源数额小。主要是:营利性演出场次和观众减少收入下降,社会团体(人员)捐助的数额小,由于紫金县是国家级贫困县之一,政府资金投入不足,许多传承发展项目都难于实施。

(二)人才不足,花朝戏演职人员年龄老化

由于受资金等影响,花朝戏剧团演职人员年龄偏大。传承人钟石金曾说:如今是“三四十岁的演员,五六十岁的观众,七八十岁的编剧”。由于主角演员的年龄偏高,年轻演员表演基础又不扎实,诸如特色表演的砻勾脚、丁字步、穿心手等仍未能全面传承,发展更是无从谈起。

(三)创新不足,花朝戏演出减少观众流失

上世纪九十年代前,花朝戏剧团每年演出300~400场。近来来,由于编导等人才缺乏,花朝戏创新不足。演出只能在一些庙会庆典,或者是一些部门的公益性演出,或者是排演剧目参加上级戏剧赛事。由于演出减少致使观众成几何级数流失。虽然流失的是不大了解花朝戏的年轻观众,然而,这批人才是传承发展的生力军。

三、紫金花朝戏传承发展的对策

近年,紫金出台《紫金县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这是花朝戏传承发展好时期。最近,国家颁布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花朝戏应该融入宣传、弘扬、传承发展优秀客家文化的载体,也是花朝戏创新发展,拉回观众的好时机。

(一)以政府部门为主导,多方筹集花朝戏传承发展资金

花朝戏入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后,紫金县政府不断增加资金投入,不断争取社会各界资金投入有一定的基础。当前,国家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花朝戏应该争取社会各界资金投入,开拓的新项目,选拔培养人才,开展花朝戏优秀剧目评选,制作花朝戏优秀剧目的动漫等,争取上级和社会各界资金投入。紫金县从今年起每年安排30万元,设立文艺精品创作专项资金,实行以奖代补形式奖励文艺精品创作。深港花朝戏联谊会也成立“花朝戏基金会”,为花朝戏传承发展筹集资金。

(二)以选拔人才为核心,发挥花朝戏传承发展基地的功能

为加大花朝戏传承创新发展的力度,2014年,紫金县将花朝戏剧团改制为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同时保留花朝戏剧团原有业务。近年来,招收了一批年轻的演职人员,并送他们到上级培训机构短期培训,以提高编剧、导演、演员等人才的业务水平。目前,紫金县落实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方案,到2020年,紫金县计划培养宣传文化优秀人才20名,培训各类文化人才800名。最近,国家颁布了“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紫金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以自身业务骨干培训基层文化站工作人员,从而实现县、镇、村各级都有传承发展花朝戏的专业人才。并对8个花朝戏生态保护村加强指导,继续在县城小学推广花朝戏兴趣班、编制花朝戏乡土教材、挖掘创新现代戏、定期送戏下乡等,把紫金县打造成花朝戏传承发展基地。

(三)引进社会力量加盟,扎实扩大花朝戏创新发展的空间

紫金县为拓展花朝戏传承发展空间,继续实行政府主导模式,争取更多的社会组织和个人支持花朝戏传承发展,花朝戏传承发展中心推行人才与创新两手抓,在推进人才选拔培养的基础上,继续推进剧目创新。一是研究花朝戏文化特性,特别是体现在语言和音乐方面的许多贴近生活、诙谐幽默的客家俗语、俚语,达到传承花朝戏以民间小调为唱腔的地域文化印痕;二是加强花朝戏创新理论研究,创作具有本地区域文化特性的戏剧本,同时,适当引入优秀剧种元素实现创新;三是从整体性出发,着重对花朝戏观众进行深层次、多方位研究与考察,研究观众的欣赏点和欣赏心理变化,以实现科学有效地指导花朝戏传承发展。

[1]紫金县地方志编纂委员会.紫金县志.广东人民出版社,2013年12月1095-1099.

[2]紫金县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花朝戏.中国文化出版社,2008年10月.

陈桂英(1977.2- ),女,学历:大专,职称:2006年获艺术专业三级演员资格,2016年获群文专业助理馆员资格。

猜你喜欢

紫金县人才文化
紫金县10名“红领巾讲解员”“持证上岗”啦!
人才云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The first Disney Mulan trailer is here
谁远谁近?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紫金气象网站开发建设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