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质朴戏剧”于舞蹈的拓展
——以舞剧《洛神赋》为例

2017-07-13贵州广播电视台5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洛神赋语汇质朴

濮 琳 (贵州广播电视台 550000)

“质朴戏剧”于舞蹈的拓展
——以舞剧《洛神赋》为例

濮 琳 (贵州广播电视台 550000)

在舞蹈的实践活动当中其实就是利用了人类最为直观的肢体语汇来诉说纠结繁复的内心情感状态和主观想法。舞蹈是一种主观情绪的节律化客观呈现,每一个舞者贯穿着这样一门借助肢体说话的艺术传递着情感内核。由格洛托夫斯基所提出的“质朴戏剧”是一种戏剧表演之中的体系,该体系的内核大义为利用内在的驱动力最为直接的牵动舞者的肢体语汇,使得舞者不会受到自身肢体的局限,最终实现一种台上台下互动交流的作用。在北京舞蹈学院王玫所编创的《洛神赋》中其实充分体现着“质朴戏剧”理论的内容和形式,通过“曹植”这一人物的塑造“破”出了多元化的角色构成,使得观众内心产生了不同维度的共鸣。

质朴戏剧 ; 舞台实践 ; 《洛神赋》

“质朴戏剧”在戏剧行业中其实被戏称为“贫穷戏剧”,这一戏剧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体现为对传统形式上借助于绚烂灯光、华丽布景和言语等戏剧表演形式的颠覆与重置,还原舞台的“肢体语汇”,将关注点落实至演员这个本体之上,通过最为直观的视觉效果让观众感受到应有的演出状态,这样的演出形式其实难度更高,因为这已经不再是一种单一的生活模仿或经历再现,这种表演形式对于演员心理调节能力、内在驱动力和外在肢体张力的要求十分之高,观众们在进行戏剧赏析时会追寻着演员的细微变化而与之达成无间隙的交流。格洛托夫斯基认为,如果演员的表演缺乏了强大的内在驱动力,就会变成一个因袭惯性的动作,变成一个姿势而已。格洛托夫斯基要求戏剧演员们摒弃自身的意识障碍,将自己始终处于一个完全脱离的状态,在不断地循环中把分发的精神引向一个戏剧矛盾的极点,使得戏剧演员的内在冲动成为一种较为直观的外在反映。

在舞蹈作品当中通过肢体语汇所塑造出来的角色我们也称之为“舞台形象”,其实指的是当舞者在舞台表演过程之中的运行主体。舞蹈形象是一种通过有节律的肢体语汇进行主要表演手段的艺术形式,在舞台实践之中舞者和编导所塑造出来的包含着主体情思具有普罗大众所能够接受的戏剧矛盾认知与主观情愫判定,在这两者之下塑造了客体典型形象。在舞蹈作品的人物形象塑造中大致分为两类:第一种是基于客观实物进行具象性的角色塑造,表现文学作品或历史大潮中的某一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利用抽象的舞蹈肢体语汇来表现出具有真实矛盾冲突和戏剧张力的人物形象,例如在东北师范大学的原创舞剧《浮生》中谢飞所塑造的活灵活现的“日本军官”,深入人心。第二种是抽象状态的角色形象构建,舞蹈在古代作为一门与神灵对话的表现性艺术,舞者们通过抒发情感、表现情绪和烘托气氛,我国著名的舞蹈理论加吕艺生教授曾用“写意”与“大写意”来形容舞蹈表演中除了人以外的其他“人物”,及抽象的形象,通过一种情怀与生命张力来与观众产生互动与与之交流,例如作品《鼓乐心醉》《雪域素描》等。

格洛托夫斯基的“贫穷戏剧”理论中对于舞台人物形象塑造的标准与含义,其实在一定程度上与舞蹈中的要求具有着一定的通性,但是在这样的共性之中存在着一定的不同,而也正是因为这些不同的存在舞蹈实践活动的人物形象构建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借鉴“贫穷戏剧”理论的优点。舞蹈与“贫穷戏剧”都是一种对演员的肢体与情绪协调点需要高度把握的艺术形式,内心世界的外化状态成为了感染观众的关键所在;相对而言的是两者在人数塑造的技巧上,作为一种翻转形式的出现“贫穷戏剧”抛弃了十分关键的灯光、布景等外置道具,通过简洁纯粹的方式来诉说情绪,舞蹈的演绎形式同样是在不断的打破中实现的束缚,注重抽象肢体的形式。

笔者认为,舞蹈演员在把握人物角色方式其实更为侧重的是一种“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对艺术创作来说,观察还只是第一步,观察的东西还只是生活的素材,还须经过一个艰苦而复杂的艺术加工过程,就是酝酿和构思。这是形象思维阶段,郑板桥对酝酿在创作中的作用是有充分认识的.构思时屏气凝神,殚思竭虑、反复酝酿,直到人、物、事、理烂熟于胸,层次,脉络辅排就绪,表现形式考虑成熟,然后再开始创作.展开想象,是根据间接材料再现曾经存在过的真实形象,而不是虚构和胡思乱想。“体迅飞凫,飘忽若神,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这是一句夸张,是一种动态与静态的捕捉,这也是《洛神赋》中最得人心的一句,一切都没有按常规的状态出现,是那样的平静且淡然。《洛神赋》中的每一句都是一个男人对于女人的捕捉和描述,他在赞美。那个“七步诗”的天才,历史上苟活一生的曹植,最终却因为美媚的《洛神赋》流传至今,大家皆称其中玄机为“苟活”。在刘青弋教授的《“苟活”之批判与人性生存的拷问》一文中提及“将“苟活”作为主人公成长的过程,将“苟活”作为目标实现的工具。”基淀在传统与神话之间,但述说的却是在这纷繁复杂的社会之中安身立命之状态的叩问。人为了生命的延续总不要脸的活着,不只是古代就算是现在,谁又不是这样了?生存作为客观世界“人”在这个世界的微小标志,自然被我们放在了最先考虑的位置。现实的生存被权力意志掌控,人为了生存似乎不得不顺从权力意志的掌控和被支配甚至绑架,这似乎就孕育了我们所说的“苟活”。

原本发生在奴隶身上的“苟活”,却如玩笑般地落在了出身高贵、自由放荡的“主子”身上,这似乎是一种存活于舞台的矛盾,而这也是一种艺术的曲奇,透过作品,我们隐约间还窥探到了人性、生命、社会三者冲突后所形成的乖戾。透过作品反观编导,王玫,一个出手便撕开当代人生存痛楚上吧的女人,用她无畏的现实主义批判精神在引领着中国舞蹈创作的深度。绝不浅显的动作,永远叩问现实,这是一种结合社会、人类固有思维和人性本身的深层思考,作品中也不难看出王玫“小女人”一面的普世情怀。

纵观舞剧,结果显然,舞剧《洛神赋》是一种对于“意与神,超乎丹青之表;形与似,未离乎笔墨蹊径”,然而在这个女人的笔下所挥毫出的已经不再单单只是一种情感表达,而是在“生”与“活”之间的叩问,曹植作为一个苟活者他存活于淡红的血色中,我们似乎能够通过舞者的肢体语汇依稀感受到微茫的希望。笔者始终坚信,作品以外、编导心中、观众眼里《洛神赋》并不单单只是在说曹植的“情”,而是对甄宓的“祭”。

“生”与“活”本就一种复杂而又回味悠长的精神色彩,当“质朴戏剧”与“舞蹈实践”发生碰撞时,在一来一去中全都叩问着人性的在场,在一起一伏中皆是鞭挞着灵魂的缺失……

[1]梁燕丽.20世纪西方探索剧场理论研究[D].厦门大学,2007.

[2]沈鸿鑫.郑板桥的治艺与论艺[J].艺术百家,2001(1).

[3]王鹭.对油画创作中不确定因素的思考[D].厦门大学,2006.

[4]于平.中国现代舞与现代中国舞——新时期中国"新舞蹈"运演的阅读笔记(丁编)[J].艺术百家,2015(6).

[5]尹彬.凌波微步摇曳生姿--谈杨德豫对华兹华斯诗歌《水仙》中动态美的传译[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6(7).

猜你喜欢

洛神赋语汇质朴
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课堂情境创设的实践研究——以《洛神赋图》为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临帖赵孟頫《洛神赋》
一片质朴的原始主义树叶
山有桂子
我在我质朴的心原流浪
用歌剧语汇展示戏剧力量——解读悬疑歌剧《马克若普洛斯档案》
《荆楚岁时记》饮食类语汇探析
向大师致敬
王献之《洛神赋十三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