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文化视角:试论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2017-07-13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116029

大众文艺 2017年22期
关键词:动画电影跨文化动画

李 倩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116029)

跨文化视角:试论美国动画电影在中国的传播

李 倩 (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 116029)

随着世界各国各方面交流的深入,加快了各国文化的传播,而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实现跨文化传播是必然的发展趋势。动画电影因为有较多的受众,在传播的过程中会吸引人们的眼球,而所有国家中,美国的动画电影会融合世界各国的文化,并在作品中加入美国的价值观,在全世界推广,故对美国动画电影在我国传播的分析,可以给我国动画电影的发展带来新的灵感。

美国动画电影;普遍价值;多元文化

我国国产动画电影与其他国家的动画电影相比,有很多不足,始终处于低迷的状态,故基于跨文化的视角下,会从不同方面分析美国动画电影的优势,以及它在中国大陆的传播,提出扩大传播的方式,并总结中国动画电影从中得到的借鉴。

一、跨文化视角下美国动画电影的特色

(一)美国文化价值观

美国的文化价值观主要体现为个人主义。比如动画电影《花木兰》,该电影的拍摄时长为两年,由多位艺术家共同打造完成,从女性的角度拍摄的一部动画,它从文化的角度分析,是把中国文化与美国动画融合,主要表达的观点是,主人公花木兰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人生的价值,成长为一名独立、坚强的女性,着重突出了自我的价值。而在影片的开场,是把花木兰的歌声作为引导,观众通过歌声的内容,可以了解她内心的真实想法。由此,可以从中发现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而它具备个人主义的同时,也会加入美国式的幽默,展示了美国特有的文化元素。

(二)其他国家文化元素的整合

文化整合是借鉴他国的一个文化,并在这一文化中加入本土文化,让两种文化互为融合,作为一种新的文化产品推向市场。在两者整合的过程中,文化间的界限逐渐淡化,完成文化转换。比如《功夫熊猫》与《功夫熊猫2》,第一部电影是在电影中加入了中国的国宝熊猫,得到国人的认可,第二部则是延续第一部的内容,并让剧情向下发展,在中国得到了良好的口碑与票房。

(三)在作品中融合多个元素

电影作品需要主角、配角与不同的故事背景,只有如此,才可以高完整度的完成一个作品。比如《里约大冒险》,这部作品讲述的是蓝金刚鹦鹉回归森林并在回归中勇斗犯罪分子的故事,整个作品中主角的个性鲜明,而其他配角的加入也让主角的形象更加立体,同时,作品也会把活跃的音乐作为背景,增加了作品的感染力,而正是这些元素在作品中的融合,让其受到国人的欢迎。

二、美国动画电影的跨文化传播及借鉴

通过上述特色的分析,我们可以从跨文化的角度总结出其在我国的传播方式以及我国从中得到的借鉴。

(一)传播方式

1.传播普遍价值

在多个美国动画电影作品中,虽然会大量宣扬个人主义观念,但它不是单一的说教,而是从主角、配角的行为中体现出来,向观众传递情感,让其了解普遍的价值观念。其主要包括:爱情主题,这几乎是每个动画都有的元素,也是最常见的主题,观众接收到这一主题后,会在内心形成波动,同时也产生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义永远战胜邪恶,这是所有动画作品中最常见的主题,与爱情主题结合,从而增加电影的戏剧性;强调人性的光辉,美国的所有电影中,几乎都会展示出人性美的因素,这可以用纯粹的情感感染观众。

2.实现多元文化的融合

为促进电影在世界的传播,电影题材的选择会以不同文化为载体,把它直接应用到电影中,或是让其间接的转化,比如《花木兰》,它是把木兰替父从军的故事内容适当转化,把原有的忠孝等内容从中剔除,重新塑造了花木兰的人物形象与个性;把文化内容颠覆,它是把原有的文化内容分解,重新组合故事结构,让它变成一个新的文本,用新故事的方式呈现给观众;有关元素的转化。相关人员创作电影时,会从原有的素材中提取出部分元素,并把这些元素按照一定的方式重新组合,各自赋予新的特征,从而构建一个新的故事,用这一方式完成的成品虽然有原有素材的结构,但两者的联系并不紧密。

通过上述方式整合文化,会让观众发现文化的差异,却又可以发现与原有文化之间的联系,准确抓住了观众的心理。

(二)借鉴

动画因有丰富的想象力、生动的故事,在世界范围内有很多受众,对文化的传播有重要影响,同时,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中,动画产业的发展可以在某种程度上决定国家的文化软实力。我国在较早的阶段已经致力于动画产业的开发, 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随着各国动画作品的涌入,无论是动画的制作还是文化的应用,都处于低迷的状态。对此,我们应借鉴美国动画作品的制作方式,让动画电影产业摆脱低迷的状态。

1.增加受众的定位

国产动画电影的定位一直以15岁作为分界线,动画的内容主要针对15岁以下的孩子,内容多为说教,缺少幽默感,落后于时代,这会让受众大量减少,但美国动画电影会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现新内容,并把这一内容作为元素加入到作品中,观众观看后更容易理解作品讲述的内容。由此,要求中国动画产业的发展,必须改变原有的观念,增加受众的定位,为不同年龄段的人们提供动画作品,并增加作品的时代性和趣味性。动画是用轻松的方式把道理告诉人们,以符合人们的心理诉求,而随着孩子的成长,对动画电影的质量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所以,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必须符合时代的发展,摆脱老旧观念的束缚,只有如此,才可以真正扩大动画电影的市场,促进市场发展。

2.充分挖掘本土文化,找到多个文化的契合点

对此,是要求动画电影的创作人员积极搜集本土文化,并运用扎实的绘画技巧完成绘画创作,用电影的方式向观众讲故事,但其最突出的特点是,不明确想要表达的内容,并未找到最佳的表达方式,导致观众不明所以。因此,为拍出符合观众需求的作品,必须从实际生活入手,用观众接受的方式退出,同时,国产的动画电影必须充分结合本民族的文化,展示出不同地区的地方特色,向观众传递正确的价值观,呈现自身的文化特色。中华民族经过长时间的积淀,积累了大量优秀的文化,这些文化是对民族形象、风俗的总结,通过动画的展示,不仅可以为观众带来视觉冲击,也会在潜移默化中让其形成文化意识,提高文化软实力。另东西方文化的契合,是根据全球化的发展趋势,让东西方的文化互相碰撞,在碰撞中找到两者互通的点,在两点或多点之间建立联系,以实现两种文化的融合。近几年,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不断扩大,但东方文化的影响依然较小,在这一社会背景下,我国的动画电影必须挖掘并使用可以引起世界共鸣的文化,以实现跨文化传播。

3.深度挖掘题材资源

我国大量的文化积淀可以为电影的创作提供大量的素材,但当下的情况是创作者很难从本土文化中发现能够影响世界的素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对题材的解读并未继续深入,同时,素材的使用也未与时代结合。即我国动画电影的制作必须深度挖掘题材包含的资源,从不同方面完成题材的分析,以从中发现现代的价值观。另除在动画制作中加入本土素材外,也要适当引入世界的文化素材,如此,可以让两种素材互为融合,向观众传递多个价值观,但素材加入后,仍需以民族精神为主,完成文化内容的转化。

4.增加动画电影的形式

动画电影的制作除需要改变题材的使用,并把内容向外拓展外,也要增加动画的表现形式,不拘泥于原有的形式,而是加入多个视听符号。其包括两点:一是增加动画适合的年龄层,我国大多数动画的形象仍以低龄儿童为主,制作方式粗糙,内容缺少亲和力,但美国动画多为生动的形象,这种方式虽然有很多不足,但更容易得到观众的喜爱。二是调整电影的配乐,我国传统的民族乐器有很强的感染力,在电影中加入民乐的元素,能够让电影的节奏变得更加紧凑,而乐器编钟的使用,会让浑厚的音色为影片带来更多的魅力。另需注意的一点是,电影中民乐的使用,虽然可以为电影增色,但也需要用数字技术对声音进行处理,故把两者融合,可以让作品整体配乐的效果更加突出。

三、结语

全球化是当下各国必须面临的挑战之一,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加快了各国文化的碰撞,在碰撞中不同的文化会相互融合,而动画电影作为文化的载体,会向外传播本国的价值观。基于此,我们应客观分析美国动画电影,从跨文化传播的角度总结可以借鉴的方式,完善自身,以优化自身的跨文化传播,在激烈的市场中得到一席之地。

[1]杨晓丽.动画电影《木兰》的中西文化解读[J]. 电影文学,2013(09):50-51.

[2]李杨.西方语境下的中国故事——“文化认同”视阈下对好莱坞动画电影《花木兰》再解析[J]. 电影评介,2014(02):54-55.

[3]王玥晴.美国动画电影中的英雄形象[J]. 电影文学,2015,(16):119-121.

李倩(1982.9- ),女,辽宁朝阳人,汉族,辽宁师范大学影视艺术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外语教学。

猜你喜欢

动画电影跨文化动画
做个动画给你看
动画电影大导演养成记
动画发展史
动画电影
我的动画梦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没有一位观众曾看过这样的动画电影!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我是动画迷
跨文化情景下商务英语翻译的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