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土高原窑洞门窗装饰纹样背景初探

2017-07-13咸阳师范学院712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窑洞门窗民居

曾 雯 (咸阳师范学院 712000)

黄土高原窑洞门窗装饰纹样背景初探

曾 雯 (咸阳师范学院 712000)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最具代表性、最具潜质的民居,是古人类住宅的建筑活化石。窑洞中的门窗装饰艺术体现了与这片黄土大地相适应的朴素美学造物,门窗装饰纹样是一种陕北民间传统的美术形式,在线与线的交织与融合中,门窗装饰为窑洞建筑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论文由大众对于窑洞的认知方面入手,主要探求了窑洞门窗装饰纹样的形成与发展背景,即不同民族文化的影响、其人文因素和艺术表达等。

窑洞;门窗;装饰纹样

本文系咸阳发展研究院-关于服务咸阳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招标项目-阶段性成果《渭河两岸咸阳段功能设计与开发研究》,编号:16XFY008

一、关于窑洞认知的概述

中国传统建筑民居大都以木结构组成的,而窑洞则是来源于先民穴居的一种独特的、富有地域特色的住宅形式。窑洞是黄土高原人民生活的避风港,它对于黄土高原人民的生产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也承载着北方人民的民俗遗风,使人们拥有着自己独特居所。说明了窑洞建筑是我国重要的建筑文化遗产。

经过调查研究发现,现很多人只知道有窑洞这种类型的房子,却不太了解窑洞,不知什么是窑洞,不知窖洞是中国传统民居。便认为窑洞并不是一种生态环保的建筑形式,且认为这样的生土建筑对人们的建康具有一定损害,不宜人居住。另有一些人也认为它代表着贫穷和落后,并不认为窑洞是一种独特的建筑文化象征。而如何改变此类现状并不只是政府的工作,环境设计的从业人员也同样责无旁贷。随着城市发展速度越来越快,人人都希望住楼房,窑洞逐渐的被抛弃了。但是“方水土养一方人”,窑洞不能丢弃,窑洞的文化更不能丢弃。这一以来,关于窑洞的建筑文化及其建筑细部纹样就显得尤为重要,关于窑洞及其门窗棂纹饰研究与论证就是继承和发扬传统窑洞民居的方法之一,也是提升窑洞建筑形式存在感及认同感的方式之一。同样是对于传统审美方式的推广,从而促进传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有序结合。希望此研究,能够在未来环境设计行业得到应用。

二、窑洞门窗装饰纹样的形成背景

1.装饰纹样的形成的背景

黄土高原上上的生态景观、生活场景、居民的精神文化、所有的这些都孕育着民间艺术形式——窑洞门窗装饰纹样的人文和环境因素的产生。由于过去连年的战乱以及历史、政治原因,导致了一系列的问题和矛盾,土地生产力落后,经济发展缓慢,对外交流环境十分的困难。其民间艺术也较多地保留了原生艺术的艺术样式古老而传统。窑洞作为该地区的传统民居形式,是其独特的文化遗产,窑洞的结构、装饰、色彩等都体现了地域文化的艺术。

2.各民族文化对窑洞带来的影响

在每一次的动荡中都存在着民族的融合,民族的迁徙。这些在无形之中促进了各个民族之间的交流交往。各民族在交往融合的长河中,影响着陕北的民俗文化,最终形成了丰富的地域特色。

(1)戎狄文化的影响

戎狄,即先秦时对中国北方、西北等地少数民族的统称。春秋时期,战争加剧,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也愈加频繁。到春秋末年,一些中原地区零星的戎狄都已和华夏民族相融合,其文化和生活都具有无尽的相似性。据考古学家考证,戎狄等部族,是北方青铜器文化的创造者,青铜器在戎狄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雷纹,在许多青铜器作品中广泛应用连续纹样,常以连续的方折回旋形线条构成的几何图案。经过演变与发展,出现了回纹,这是由雷纹演变而来。而回纹在陕北传统民居的装饰纹样中就被广泛应用。延绵不断的回纹象征着“富贵不断头”“吉利永长”等吉祥的寓意,寄托户主的美好情愫。

(2)匈奴文化的影响

匈奴族属于游牧民族,他们喜好长矛和弓箭,擅长马背上作战,其文化的符号也是基于此的。在陕北地区,窑洞建筑细部的门窗处,我们常常见到“×”、“+”式样的字符纹样。“×”号代表着宇宙是旋转反复、不息不止的。而“+”号象征着万事万物交合繁衍,生生不息,这与现在我们所说的“加”字表达这相近的意思。在一些考古出土的匈奴时期的毡毯图案中,装饰毡毯刺绣纹样的四周也可见“×”字符和“+”字符的运用。这就是匈奴文化对于其符号的影响,这也从一定程度上影响这陕北地区的文化符号。

3.窑洞装饰特点和形态

突出的地域文化和传统造型演变成了窑洞门窗装饰。第一,其门窗纹样体现了陕北人在各个时代中社会生活实践,逐渐形成门窗意识形态,并用这种特殊的装饰形式反映在建筑上。第二,在其门窗建筑装饰方面保留有很多其它地区传统门窗的做法和理念,并有加有文字装饰图案。这些纹样和形态是运用了很多重构、变形、连续等艺术手法,表达出了门窗自身的形式美。这些图案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活的追求和向往,对吉祥如意的期望,这既是当地人观念的艺术形式的表达,也是此种装饰图案形成的部分原因。

4.窑洞民居的人文因素和艺术表现

清代学者李渔用美感形式来认识窗。他认为窗之“制体宜坚”,“窗以透明为先”,“是山也,而可以作画,是画也,而可以为窗……坐而视之,则窗非窗也,画也。”从中可以得出李渔是把透光、观赏和坚固功能价值结合起来,表达出对窗的喜爱。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陕西作为十三朝古都的身份存在,受到的极其深的文化影响。在窑洞门窗的装饰上,当地人民把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和当地民俗观念运用到了窑洞门窗装饰的纹样之中。古代的人们没有对于科学的概念,认为宗教是给予自己灵魂的安慰,想要借助神灵的力量祈求平安幸福的心愿和家庭的幸福。窑洞民居的装饰中具有许多人文观念的因素,并切切实实的运用在了窑洞门窗中。

门窗图案是艺术形式的艺术表现,体现出当时人们的思想感情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图案和纹样可以以不同的造型形式凸显多样的内涵。窑面样式众多,能工巧匠多在窗棂上下工夫,以如意、万字、工字、水纹为基本纹样。以求平安吉祥为目的,做出许多纹样为了透光需要,更是美化的效果。

三、总结

建筑是一种形象艺术,建筑装饰纹样艺术更离不开具体形象,本文主要探讨了窑洞门窗纹样的背景及人们对于窑洞建筑形式的认识,简要论述了其装饰纹样的寓意和特色。使大众对于特色的窑洞民居建筑装饰及其来源有一个清晰的认识,由此对窑洞古城的民居建筑装饰甚至全国的乡土建筑的历史价值和文化价值有更深入的了解。

[1]李景凯.装饰纹样构成法[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90.20.

[2]班昆.中国传统图案大观[M].北京:人民美术出版社,2002.56.

[3][英]E.H.贡布利希,杨思梁徐一维译.《秩序感》[M].杭州:浙江摄影出版社,1987.80

[4]宋代郭若虚著,俞剑华注释.《图画见闻志》[M].南京:江苏美术出版社,2007.32

[5]郭冰庐,窑洞风俗文化[M].西安地图出版社,2004.78.

猜你喜欢

窑洞门窗民居
俞泖全、齐菁禹、蒋萌珂、高盈盈作品
门窗是外围护保温中的难点
“窑洞对”里的镇江人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民居智库
基于AutoCAD的门窗节点图快速构建
伟昌铝材·门窗
轩尼斯门窗
奇趣民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