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艺归真,返于环境
——有感于陶艺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位置
2017-07-13王烨佳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610000
王烨佳 (成都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610000 )
陶艺归真,返于环境
——有感于陶艺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位置
王烨佳 (成都师范学院 美术学院 610000 )
现如今公共艺术的表现形式无处不在,在公共艺术不断的刷新我们对其的认识时,它已以一种空前的创造性再一次的展示了其艺术之美。然而在这个信息、科技不断发展的环境下,快速的生活节奏让我们倍感压力,使我们心生烦躁。无不向往着去摆脱困境,返璞归真,回到最简单的生活中,寻找生活之美,简单之美。回归简单是我们突破发展“围城”的良方。而对于艺术的回归,我们则寻找到了一种最为贴于环境、生活以及创造性的表现——陶艺。它既被赋予了人类文明生活的烙印,同时又展现出了艺术的原始之美,它是我们寻求艺术发展的源泉。
陶艺;当代;公共艺术
我们的生活是一个大“环境”,在环境中我们不断地追寻着人文与艺术的结合点。当现代人生活在高楼林立的楼宇之中,承受着心灵的束缚之时。无不向往着突破束缚的壁垒寻找最为自然、最具有生气,同时还能兼具富有人类生活气息的环境。然而这种向往并非时时刻刻都能实现,这就需要我们将环境艺术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使其充满了艺术的生活元素。然而现代化的公共艺术所涵盖的范围非常广泛,大到一花一草一木,山川、河流、空气,小到生活家居摆设皆能展现生活之美、艺术之美。如何有效地使用这种现代化的艺术设计来填补我们追求自然环境的空缺,是我们需要进行研究的内容。
一、当代公共艺术之境
所谓公共艺术皆是“环境艺术”的展现,它是在我们生活的公共场所内,用来对建筑、广场、公园等公共设施进行点缀的艺术作品。而目前较多的展现形式多以绘画作品以及雕塑作品为主。这些艺术作品构成了“环境艺术”的主体。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目前很多的环艺雕塑,所用的材料、表现的形式以及内容都不令人满意。尤其是在展现经济快速发展的主题时,对这一概念的表述通常会使用一些粗制滥造的金属形状来表现。这种千篇一律的艺术表现形式实在让人无法接受。虽然目前公共场所所用到的材料并不只限于这一种。但就实际情况来说,也不会更多。艺术在发展,其表现形式和内容也需要进行更新换代,因此所用到的材料应当与时俱进的呈现出其多样性的发展趋势。
在城市发展的规划者与设计师们通过勤劳的双手来点缀我们的城市时,却发现很难寻找到一种适合的材料既能够完全展现出艺术之美,又符合我们城市绿色发展,保护环境的要求。在经过不断的探究和寻觅之后,我们发现“陶瓷”这种材质最贴近我们对公共艺术展现的要求。这是由于:陶瓷源于泥土,它是最为贴近大自然的产物同时兼具环保的特质。它能够寄托我们追求自然、回归简单的艺术发展需求。同时还能够承载我们对泥土天然的依赖情愫。因此,将陶瓷以艺术的形式进行展现,必然会引起人们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它能够给人予回归自然的朴实之美,同时还能够让人们有返璞归真的情感体会。让生活在现代都市的人们能够引发共鸣。这主要是因为陶艺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从我国上前年的历史文化中就可以得知,陶是人类文明在发展过程中,最早使用的生产工具,而上千年的陶艺文化也能够证明其所具有的辉煌时刻。
在现代艺术的发展环境中,人们对于艺术作品赋予了太多的情感寄托,有好有坏。但无论如何,现代艺术的发展其核心的目的仍在于美化我们的生活空间。让艺术之美融入到我们的生活中,来消除钢筋水泥建筑的城市的冰冷气息。通过艺术形式的展现能够使都市中的人们更好地享受艺术之美。而笔者认为,这种美好正是陶土带来的艺术之美。这是因为陶本就源自于土,它承载着历史文化,它的展现形式更具有原始性、自由感以及质感。它向世人展现着历史的发展脉络,也彰显着原始生活的泥土气息。它是我们用来连接现代与历史的纽带,是我们能够切身体会到的艺术。
二、陶艺用于当代公共艺术的可行性
陶瓷作为一种使用年代久远的艺术材料,是否能够很好的适用于现代城市的室外公共环境。通过对其进行研究,我们发现陶瓷具有自身优势。它与目前广为使用的金属材料相较,更耐腐蚀。同时还能够展现出泥土本身所具备的古朴沉稳的特点。其次,从艺术角度出发,陶艺所能表现的艺术气息更能够承载广博厚重的情感,且能够历经千年而不衰。如:西安的“兵马俑”北京的“九龙壁”等。同时随着现代技术和工艺的革新,陶艺艺术向公共艺术发展更具有可行性。
三、陶艺在公共艺术推行中的障碍
(一)认识不充分
尽管陶艺具有这么多优势,为何我们在公共场所很难看见其身影,这是由于:陶瓷本身所具有的成本较低,没有金属材料贵重;陶瓷行业的发展趋势并不明朗;陶瓷行业的从业者以及艺术设计者对于陶瓷所具有的价值认识不足,缺乏创新思维,限制了陶艺的发展。
(二)缺乏相应的发展认知
在生活水平不断发展的今天,人们的审美标准也更加多元化。因此给陶艺工作者带来了不小的挑战。而陶艺从业人员将陶艺的发展更多的看向市场的需求而非对陶艺发展之路的研究。使作品中缺乏文化艺术气息,处于价值洼地之中。
(三)陶艺难以融入公共艺术
对于公共艺术相关的陶艺作品,大多数还处于研究、探索阶段。缺乏相应的认可度,因此所使用的领域和范围极为有限。
三、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发展之路
陶瓷不同于其它的材质具有固定性,它兼有粗细、色泽以及釉色之分。因此能够呈现出多变的形态。陶瓷的意义表现也是一个因人而异的过程。而陶艺被应用于现代艺术中,不仅承载着历史文明,同时还延续着原始的工艺技巧以及思路。它是人们作为劳动者的一次创作,因此能够更符合大众对于陶瓷天然属性的审美需求。
作为公共艺术其主要的作用就是承载艺术文化,因此对公共艺术的塑造过程中更注重于其艺术的独创性以及地域的文化属性。陶艺究其发展历史,在各地已经具备良好的文化基础,正是在这种环境下,陶艺更能够凸显出其固有的文化属性。
陶瓷艺术源自于生活这是由于其材料的来源便捷,同时在早期的发展中陶的使用起到了工具的作用。因此,在后期的发展过程中更容易受到大众的认同并增强众人的参与热情度。
任何一种公共艺术作品在投入使用时必须要考虑到与环境的匹配性,而陶瓷材质的作品因其自身的特点具有多种表现手段。同时因其具有的天然色彩感,因此更容易融入环境。
四、结束语
目前公共艺术设计领域所使用到的材料丰富多样,而陶瓷不仅能够充分的发挥其质朴厚重之美,同时还能够适应现代艺术的发展需求。所以,将陶艺运用于公共艺术中是我们最求自然,回归淳朴的最好选择。
[1]孙妮娜.江南地域文化的美学特征在当代公共艺术中的应用——以南京城市公共艺术为例[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4(09):256-257.
[2]王万泉,郑玉梅.浅谈现代陶艺在公共艺术中的拓展与延伸[J].美术大观,2014(08):77.
王烨佳,女,1995年12月生,四川成都人,成都师范学院,美术学院,美术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