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通过对“丝路方舟”作品的创作与探索浅析中国传统彩塑与西方雕塑技法的相结合

2017-07-13高君炜石家庄市美术馆050000石家庄市画院050000

大众文艺 2017年14期
关键词:面塑张骞雕塑

高君炜 (石家庄市美术馆 050000;石家庄市画院 050000)

通过对“丝路方舟”作品的创作与探索浅析中国传统彩塑与西方雕塑技法的相结合

高君炜 (石家庄市美术馆 050000;石家庄市画院 050000)

此次“丝路方舟”面塑作品的创作,我以公元前119年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以致西域各族政权派代表随汉使到汉朝答谢为背景,让人民群众通过一组波澜壮阔、可歌可泣的古丝绸之路面塑(雕塑)艺术作品 ,再现历史辉煌灿烂的宏伟场面。忆古思今,新一代文艺工作者应认真学习,领会习主席文艺座谈会和第十届文联讲话思想,紧紧围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弘扬发展文艺的复兴,通过“一带一路”的战略部署,造福人类,共同打造世界经济大融合、文化大包容的利益共同体,旨在弘扬民族精神,凝聚中国力量。张骞出使西域是一凝重的历史史诗,我站在历史的高度,激发创作的热情。我参阅大量的历史文献以及走访真实丝绸之路,以相关出土文物和人文景观为依据,还原古丝绸之路开拓东西政治、经济、文化的沧桑历史。以讴歌中华民族勤劳善良、淳朴友善、执着进取的奋斗精神。微观作品小天地,宏观历史大舞台。我将在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学习的西方雕塑解剖手法与中国传统的面塑技法相结合,从一个全新的艺术角度对张骞出使西域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进行系统创作,并打破传统面塑 “形单影只”的格局,大胆革新,使面塑创作从签举式玩偶逐步走向系统的雕塑艺术,从个体人物走向大型场景化,使得中国优秀的传统面塑艺术以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的全新面貌展现在大家面前。

习总书记指出:“推动文艺繁荣发展,最根本的是要创作生产出无愧于我们这个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的优秀作品。”践行习总书记在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深入生活,扎根群众,即是广大艺术工作者责无旁贷的历史使命和责任担当,又使艺术作品更具有强大 的生命力。我在2016年初开始创作以丝绸之路为背景的大型面塑作品—丝路方舟。两千年来,面塑作为中国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承袭着古老与文明,被一代代面塑艺人不断的发展革新,并通过东西方文明的不断交融,使面塑艺术绽放出瑰丽色彩。以面塑来体现丝绸之路,将无疑是一次艺术与历史的完美结合,更能体现中华民族作为文明古国 ,经千年颠沛而魂魄不散,历万种灭厄而涅槃重生,不屈不挠、自强的民族精神。经多年面塑的研究和实践,我将最新的艺术成果运用到这次创作中,打破了传统面塑工艺有筋无骨的格局,融入了西方雕塑工艺的钢丝骨架结构,并创造性的在传统面塑材料中混入“纸浆”和“甲基纤维素”作为混合材料,增强了面塑的可塑性和持久性,有效的解决了面塑存放上的难题。这样的作品单纯定位为面塑或雕塑都不确切,它既集二者的优势,又借鉴了秦汉陶俑简洁洗练、生动自然,打造出浩浩荡荡、气势恢宏的震撼场面。从组塑主颜色基调上打破传统面塑大红大绿的色彩观念,采用土红色为主基调,体现了大西北粗犷的风土人情和沉着的历史感,色彩即丰富又统一。造型上参考陕西历史博物馆出土文物原型以及视频影像,从人物(汉、蒙、胡、波斯)和动物(骆驼、马、驴)的筛选到服饰、配饰、动作表情的搭配,抓住各自的特点通过艺术加工来真实的还原历史。

进行项目创作之初,我查阅了大量的历史文献资料,对整体布局有了初步定型。单纯了解历史,对艺术创作来说还远远不够,为了让这组作品在艺术内涵上得到提升,我行程几千公里,先后赴甘肃、陕西等地走访了多家历史博物馆,观摩了张骞出使西域的大量实物道具,通过对成千上万个陶俑、上千只骆驼俑、马俑以及大量的丝绸、陶器、瓷器、青铜器、铁器、茶叶、头盔、铠甲、佩剑、牛角水壶、碗套等众多历史文物的细致考察,丰富了创作依据,还原了古丝绸之路的历史风貌,使作品与历史紧密相连、融合共鸣,努力打造时代的精品。

在前期泥塑草稿创作期间,对大致布局和人物定位制定雏形,同时深入对这组面塑作品中出现的各民族人物进行了刻画,其人物形象来源真实,有名有姓。我对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返程场面进行过理性的思考和深入的分析,让各族使臣和商队阵容融入其中,通过服饰和动作表情及内心世界,使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为了让这组作品得到充实和提高,我有幸得益于石家庄市画院陈承齐院长和天津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陈钢老师的指导,并认真听取了他们的宝贵意见。陈承齐院长对我这组作品整体构图以及人物细部的刻画,自始至终都进行着严谨的艺术指导。陈刚老师为我提供甲基纤维素引入面塑的调配工艺,不但改变了面塑的塑性,而且让面塑有了更大的物理强度,从根本上改变了面塑存放易损坏的难题,这是一次具有革命性的创造,即继承和弘扬传统的中国文化,又吸收借鉴了舶来的雕塑创作规律。 在面塑作品实际创作中,我集十多年经验积累,敢于创新,打破常规,解决了不少面塑中经常遇到的技术难题。面塑艺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进步,自身特点也要进行不断改良,既要对整体构图和人物骨架搭建上进行革新,使签举式面人转换为雕塑形式的艺术作品;又要在金属骨架的搭建上使人物以及动物有更好的动态,让面塑艺术更进一步提升肢体语言的表现魅力;甲基纤维素的引入改变了面塑难以长期存放的实际问题。使西方雕塑技法真正与中国传统面塑艺术相融合,使传统作品走出民间,让古老的民间工艺走向真正的艺术殿堂。

最终的展现效果,围绕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返程的历史题材,以十三个人物、八个骆驼以及驴马组合的大型面塑(雕塑)作品,组品长度4米、高度0.6米。通过此次组品创作,使两千年前古丝绸之路这条开辟了中外交流新纪元,让全球化成为事实的国道;这条为沿途国家提供机遇,并推动技术进步的国道;这条各色人种来往络绎不绝,成为亚、欧、非各国经济文化交流友谊之路的繁荣场景,再一次生动的展现在人们的眼前。

对于中国传统彩塑与西方雕塑技法相结合的路还很长,我只是浅尝辄止,以后还需要进行大量作品的实践与创作,从而慢慢去探索这其中的奥秘。这不仅是对中国传统技艺的革新,更重要的是通过现代的雕塑手段在传统作品中的表现,让更多的年轻人去了解和喜欢中国传统技艺的瑰丽之美,这也正是将中国传统工艺发扬光大的必经之路。

猜你喜欢

面塑张骞雕塑
天津面塑:匠心妙手塑乾坤
巨型雕塑
张骞探西域
汉朝人为什么嫌弃张骞
我的破烂雕塑
捏个萌猪迎新春
写实雕塑
西游新记7
创客赵锐
——新派面塑达人
张骞通西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