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启蒙理性思想后高更式艺术家寻觅的“桃花源”
2017-07-13赖伟成广州商学院艺术设计学院510000
赖伟成 (广州商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510000)
简述启蒙理性思想后高更式艺术家寻觅的“桃花源”
赖伟成 (广州商学院 艺术设计学院 510000)
保罗.高更巨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从艺术的的表现形式及艺术思想均对现代艺术及当代艺术的影响是巨大的;然而有因必有其果,近代艺术思潮认为高更式的艺术是启蒙理性后自我放逐的象征,从某种角度看导致现代艺术的死亡;正是这种笛卡尔式的思想虚妄,也导致高更向往的遁世之地—“塔希提岛“最终成为他艺术上的地狱而非向往的“桃花源”。
保罗.高更;启蒙理性;坠落;虚妄;现代艺术
从后印象派塞尚、梵高、高更三位艺术巨匠的艺术表现形式、创作思想甚至他们的行为方式,无不影响着现代艺术方方面面;可是现代艺术或当代艺术是否能代表着艺术的真谛?回归原点,高更是怎样一步一步的步入其向往的“桃花源”;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结果,下面从几方面进行简述:
一、 保罗.高更的人生经历
保罗•高更(Paul Gauguin,1848-1903)是法国后印象派画家、雕塑家,1873 年高更开始绘画,并收藏画家作品;1883年成为职业画家。1873年——1883年,高更参与了印象派受画展,与印象派画家来往慎密,这段时期高更艺术形式是深受印象派影响,同时也对艺术的表现有着自己独特的思想。1883年后,高更辞去证劵所的工作成为职业画家。这一举动,无疑是一种非比常人的决定,需要何等的勇气、何等的雄心,可以从他作品《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里找到艺术的原点。1883年后,高更在艺术创作历程上,他的创作变得一发不可收拾,同时对欧洲现代文明及当时艺术上的虚伪,受笛卡尔启蒙理性思想的影响,在艺术创作路上逐渐追求一种原始的、人文主义的回归;同时高更是个具有强烈个性、惹人讨厌又招人喜欢的人,粗鲁和高雅并存,他总是强烈要求自我表达,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在世俗中往往找不到价值的存在感,最终选择远离现代都市文明、世俗的生活,前往艺术的“桃花源”——塔希提岛,追求其艺术、人生的真谛。
二、 时代背景
19世纪中,西方国家随着工业革命的发展瞬间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同时人们的观念也发生巨大的改变;传统的生活习惯受到现代文明的挑战,生活方式发生改变;一种城市文化逐步代替以土地所有制为中心的小农文化。然而早在17世纪初期,法国人笛卡尔的理论“我思故我在”的理性思想横空出世,是欧洲近代哲学的奠基人之一,黑格尔称他为“现代哲学之父”。他的哲学思想深深影响了之后的几代欧洲人,开拓了“理性主义”哲学。同一时期法国启蒙运动如洪水般卷系整个欧洲大陆,出现一批具代表性的人物,以笛卡尔、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爱尔维修、霍尔巴赫、孔多塞为代表的启蒙思想家。启蒙运动的思想也直接影响19世纪至20世纪的人文学科。在18世纪中叶,巴比松画派逐渐脱离传统的学院派艺术,让绘画回归理性、回归自然;到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印象派绘画概念出现,给以古典、传统学院派一深刻的批判,导致19世纪末期在人文、艺术上一篇兴旺的现象。
然而大千世界的万事万物并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从而改变了事物发展的速度,事物更换变得规律难寻。表现在艺术上,则是一个问题的解决,伴随着另一个或多个问题的出现,如印象派的出现,标志着人类才能完全彻底征服自然,让世间万物成为艺术家值得研究的对象。但问题随之又出现,在印象派后期出现塞尚、梵高、高更等几位艺术巨匠,又不满印象派的理论体系及其表现形式,各自追求着自己艺术理想。如塞尚认为印象派色彩体系,在画面中显得杂乱无章,则研究画面色彩新秩序;梵高则不太注重“立体的真实”而有意识地抛开“模仿自然”的绘画目的,而是追求一种情感上的表现;高更显得更加另类,后期他完全抛开现代文明的虚妄,追求一种原始的、单一的艺术形式,并从观念上、思想上、人文上寻求艺术的真谛。
三、 回归艺术家及艺术作品自身
从高更自身经历可知,他抛弃事业、抛弃家庭,一心追求艺术的事迹对新一代艺术家产生极其重要影响。单纯从画面形式上看,我们从他后期作品《两个塔希提妇女》、《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来看,高更的绘画风格是自成一体系的,与印象主义迥然不同,技法上采用色彩平涂,注重和谐而不强调对比,强烈的轮廓线以及用主观化色彩表现经过概括和简化了的形体,都服从于几何图形的图案,从而取得音乐性、节奏感和装饰效果。而且高更跟梵高一样,比较晚才接触艺术、绘画,都属于天才的人文,自学成才。但其艺术观念及艺术形式并没有得到当时的认可,导致其在穷途末路中孤独而去。正如《艺术的故事》书中所说“从艺术观念上,高更并不是第一个对现代文明产生质疑的艺术家。他们讨厌单纯的技巧,感觉传统程式不可信赖,从而渴望着一种不是由可以学会的诀窍组成的艺术,使他不仅属于风格,还是与人的激情相似的某种强而有力的东西”。艺术将何去何从,成为当时年轻艺术家追求的方向。
象征意义和追求原始性是高更艺术的两大特色,在代表作《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中能得到充分体现。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这一问题从人类能认识自身开始,一直贯彻人类社会,无论从科学上、哲学上、文学上、艺术上、神学上均寻找答案。在高更思想最深处,似乎存在着一个笛卡尔式的灵魂,一种“我思故我在”“我观故我在”的启蒙理性思想,体现在其《我们从何处来?我们是谁?我们向何处去?》作品中。可以说高更前半生的经历,他已经不相信圣经中关于人生奥秘的启示。对圣经真理的怀疑和对人生意义的追问,贯穿了高更一生。这种被现代人视为伟大的精神,曾经一度使高更陷入颓废和自杀的深渊。虽然最终他没有自杀成功,但是他的一生都是在绝望中度过的。高更式的追问不过是信仰危机下的现代人绝望的哀叹,是人类堕落、离弃神,而自我放逐的结果。有因必有其果,纵观高更的思想历程,无论他从现代文明都市巴黎,到充满神秘色彩的原始的塔希提岛,然而高更并没有意识到他所寻找的地方只不过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并不是神圣的,是原始的而不是纯洁的;只不过是从一种奴役到另一种奴役,一种虚妄,更是一种欲望的放纵;那里并不是他所寻找的“桃花源”,也不可能找到。最终只是一种虚妄到另一种虚妄罢了。
站在当代艺术角度回望高更式的启蒙理性艺术,可以理解为一个时代产物,具有强烈的时代感。高更对于艺术的执着,对艺术的热情,无疑对当代艺术产生影响,但其艺术观念、艺术思想只能说是一个时代的代表,对于启蒙理性艺术观念,是否能指导未来艺术发展方向,还需要世间认证。
[1](英国)EH .贡布里.希艺术的故事[M]广西美术出版社,2015.12.
[2](英国)冈布里奇.艺术的历程[M].陕西人民美术出版社,1987.2.
[3] 易英.西方20世纪美术[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10.
[4] 蒋勋.写给大家的西方美术史[M].湖南美术出版社,2015.12.